医院的韧性构建,不过源自一个简单的中医理论:平衡。
抗疫特别贡献奖
2020 最佳医院管理团队
获奖单位
重庆市中医院
获奖理由
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结合,应急科研攻关,他们三位一体,齐头并进,打造中医防控样板。长板和短板,增长和质量,规模和专长,他们勇于打破,善于平衡,以韧性应对风云变局。
重庆市中医院抗疫团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全国医务人员按照统一调度,驰援武汉、院内防控,开展省内救助和国际援助。
但在重庆,有这样一家医院,3月5日,时值疫情高危期,他们接受了重庆市市长唐良智亲自带队,莅临调研医院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工作。调研过后,唐良智对医院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同时,重庆市科技局还联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成立了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科技攻关专家指导组。而专家指导组组长、秘书长、办公室均设立在这家医院,负责统筹推进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科技攻关工作。
当然,最后,这家医院疫情期间的科技攻坚成果也不负众望——
先后研发3个中药制剂(针对轻型患者的“藿朴透邪合剂”、针对普通型邪热壅肺患者治疗的“麻杏解毒合剂”、针对无症状感染者治疗的“柴胡甘露合剂”),获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应急审批(渝药监〔2020〕12号、渝药监〔2020〕22号),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临床应用,加快了对患者的救治。
左国庆重庆市中医院院长
先后形成了3版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防治方案,提出了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等临床分型和治疗等建议,研究成果被纳入重庆中医药诊疗推荐方案;并研究制定了《重庆市隔离病房患者中医会诊流程方案》,依据中国历代“疫病”防治理论,提出“以扶正为主兼顾除湿祛邪”的预防思路,被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认可,并体现在预防处方中,在中医师的辨证施治指导下服用。据统计,全市使用中药预防方剂达24万余付。
此外,疫情期间,这家医院还承担了重庆市科技局5项重点科技项目:如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救治研究与应用、中医综合技术方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中的研究与应用、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中药干预及处方转化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分型与用药规律研究及应用等科技攻关项目,立项时间和项目数量均居于全国同行前列。
当然,这些成果,后来还被医院两批援外队员,带至阿尔及利亚、苏丹和巴勒斯坦等地区助力全球抗疫;而医院3名长期驻守在海外的中国援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巴多斯等3名医疗队,也同样享受到了这些科研攻坚成果,积极协助受援国开展疫情防控……
这家医院,就是当地中医系统的龙头医院——重庆市中医院。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努力做好中医药科技支撑,确实是医院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最突出的亮点和特色。”重庆中医院院长左国庆向《中国医院院长》介绍。
比如,一线援鄂医疗队员,多措并举,加强诊疗效果。医疗队详细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整个治疗过程将中西医结合贯穿始终,如中药饮片和耳穴压豆,出院患者中医参与率100%。同时认真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孝感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诊治方案(试行第一版)》,积极将最新的诊疗方案用在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上。主动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通过四诊合参及时调整中药处方,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实施个体化中药治疗,在改善抗病毒药物副反应,病毒核酸转阴方面体现了中医药独特的疗效。除药物治疗外,加强患者心理疏导,进行肺康复训练。
四批援鄂医疗队,医师组参与治疗确诊病例数423,其中轻症例数205,重症例数169,危重症例数49,护士组参与护理患者例数369。其中中医参与治疗确诊病例数410,使用汤药(含颗粒)人数281,使用中成药人数293,既使用汤药又使用中成药人数362,使用其他中医技术人数180,其他中医技术有中药热奄包、八段锦、五行音乐疗法、穴位按摩、中医康复操、艾灸、耳穴、穴位贴敷,等等。
医疗队先后荣获了孝感市委、市政府“爱心团队”“孝感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孝感市工人先锋号”“孝感市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孝感市五一劳动奖章”“孝感市三八红旗手”“孝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收到患者感谢信113封,抗疫新闻报道256篇(国家级媒体36篇,香港媒体9篇,市级媒体211篇),其中支援湖北医疗队115篇,市级专家组报道20篇,院内抗疫报道113篇,援助国外抗疫专家8篇。
但这仅仅是局部。
疫情初期,领导决策方面,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建立院内疫情防控体系;增派安保力量,强化出入口管控,号召全院医务人员进入戒备状态等,医院副院长徐健众如是介绍。
建立疫情防控指挥部下的楼长负责制度,即党委书记、院长任指挥长,副院长、纪委书记任副指挥长并分别担任两院部各楼栋楼长,楼长对每栋大楼疫情防控负责。同时设置15个疫情防控工作组和8个督导组,督导组长任副楼长。
2 月10 日重庆市中医院院领导深入发热门诊督查工作
在楼长负责制下,再设立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常态化工作机制及相关联动工作机制。如,医务人员传染病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强化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及住院病区感控管理,重点强化对患者、医务人员、陪护探视人员、临床支持人员“四类人员”的安全管控;落实好过渡病房设置和“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核酸检测要求;增派安保力量,强化出入口管控;做好食堂用餐管理和医疗废物处置,加快完善门禁系统和出入口道闸建设等。
同时定期召开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协调会、调度会、督导反馈会,院领导定期到临床医技科室交班和职能中干对口联系临床医技科室等联动工作机制。医务、护理、设备、后勤等重点管理部门坚持每天召开防控工作协调会,协调解决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医院定期召开疫情防控调度会和督导反馈会,对督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指导,提出整改措施;院领导定期到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交班,筑牢防控意识,进行现场办公,对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加大职能中干对口联系临床医技工作力度,及时传达防控政策,确保医院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和患者诊治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此外,建立分时段预约制度。实行分时段预约挂号办法,将预约时段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严格落实好实名制挂号、“一医一患一诊室”等制度,调整诊室布局,设置一米安全线,引导患者分散候诊,切实降低患者排队等候时间,确保患者安全。
而重要的保障方面,迅速改建应急病房,设法筹集后勤物资,专门为一线人员调配饮食,进行公共区域安全维护,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废液及污水等;尤其是在设备及耗材方面,第一时间开启医用防护物资24小时应急采购模式,保障基础抗疫物资供给,同时紧急采购核酸分析提取仪、PCR扩增仪及干雾过氧化氢灭菌系统用于核酸实验室,保障核酸检测能力,并应急采购专业红外热像测温仪,保证入院人群体温初筛,并按照防疫要求,对隔离病区加装紫外线灭菌灯500余套,完成2套病区负压吸引系统应急改造等,医院副院长王鲁介绍。
眼下,全国依然处于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重要阶段。因此,左国庆介绍,前期院内的创新管理机制都会延续下来,如,楼长负责制,病区管理模式等,同时,医院还加紧在两院区建设两个规范化功能齐备的发热门诊。
比如,医院已经建立起了一支240余人的核酸采样护理队伍,四支医疗救治队伍(16人/支:5医生、11护士、1感控),一支10人的中医专家队伍,以及一支228人的急危重症护士队伍,都在不断进行考核培训随时接受任务指派。
复工复产方面,在全市市级医院中率先开通夜间门诊,出诊专家由院领导、市级名中医、全国师带徒导师、科室主任及科室业务骨干组成,实行全预约制诊疗模式,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极大地满足群众看病需求。截至目前,共18个科室62位专家出诊,累计为近万名患者提供服务;设立智慧药房。设立智慧药房一站式服务平台,免费快递中药煎剂到家,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为传统中医药注入“互联网+”的力量。
最终,全面回归,五个方面提升医院内涵: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二是加强医疗技术能力,尤其是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三是守住医疗质量和安全底线;四是加强现代管理;五是创新临床、教学、科研,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左国庆最后谈到,穿越这次疫情,观察医院恢复情况,最大感受是韧性。“比如韧性强的学科,疫后恢复能力非常快”。因此,如何把这种快速恢复能力,复制到医院的各个学科,方方面面,是作为管理者要思考和构建的。
而强大的韧性是什么,规模?增长?效益?速度?质量?都不是,但又都涵盖——即方方面面的平衡:长板和短板的平衡,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的平衡,增长和质量的平衡,规模和专长的 平衡……
凭借过去8年间平衡所得的韧性,重庆市中医院展现了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科研攻关能力,稳稳地穿越了疫情。虽然不期待下次疫情,但左国庆却坚信,下一步医院韧性的增强,是抵御未来一切不确定的最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