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是小麦丰产的基础。旋耕是农民群众所普遍认可的耕作方式,其优点是耕层得到松动,地面平整,便于劳作灌溉。注意,每间隔3~5 年,要深犁翻耕1 次,有利于加深耕层,对小麦丰产和小麦根系的发育非常有利。
足墒下种是小麦一次性播种保全苗,增加冬前有效分蘖,增加小麦抗寒性,形成冬前壮苗的基础保证。生产中,宁愿晚播种几天,也要尽量避免小麦播种后再浇蒙头水(播种后再浇水),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年前分蘖。
常言道:“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应合理使用化肥,每667 m2用 磷 酸 二 铵17.5~22.5 kg,钾 肥10~15 kg,尿 素12.5~17.5 kg。秸秆还田的地块基肥一定要增施氮肥,碳氮比例要协调,不然会出现烧苗的现象。
市场上小麦品种非常多,目前适合延津县种植的小麦优良品种有矮抗58(河南省科技学院培育)、周麦22(周口市农科院培育)、新麦26(新乡市农科院培育)。这些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抗倒伏、早熟等优点,适合豫北地区种植。
目前,延津县小麦合理播种期为10 月10—25日。播种期的确定一般采用气温法,冬性品种以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 ℃,半冬性品种以平均气温稳定在13~15 ℃,春性品种以平均气温稳定在12~14 ℃时播种为宜。从时间上看,豫北地区播种期大致时间在10 月上中旬。
农民常按“斤子万苗”来计算,即1 kg 麦种大约可出2 万株基本苗。计算小麦的播种量,首先要根据地力条件和水肥条件确定目标产量,由目标产量确定亩穗数,再由亩穗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然后根据基本苗数、千粒质量及发芽率、田间出苗率计算出适宜的播种量。
小麦在播种前进行拌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小麦易发生的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和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病虫害。有效拌种可使麦苗免受病虫害的侵害,有利于麦苗长得整齐健壮,搭好丰产架子。
小麦生产上播种太深,增加了小麦出苗负担,地中茎要将分蘖节调到合适的位置,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不利于小麦分蘖。因此,小麦合理的播种深度为3~5 cm。
生产实践证明,播后镇压能使土壤与种子充分结合,接通土壤的毛细管道,保证种子发芽出苗所需的水分,最终达到一播全苗,并达到小麦抗寒抗逆性和减少小麦病虫害的目的,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
冬前化学除草的优点一是除草效果较好,二是省药、省时、省力。当小麦4~5 叶时,也就是杂草3 叶期以前,时间一般在11 月上中旬,重点对麦蒿、荠菜用唑草酮和苯磺隆进行防治。
小麦拔节期后进入需水需肥关键时期,3 月5—10日一定要把握好小麦这一关键需水期。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15kg 左右。
1.小麦红蜘蛛。小麦红蜘蛛通常每33.33 cm 单行为190 头时立即防治。防治的方法,每667 m2用1.8%的阿维菌素20 mL,兑水30 kg,喷雾防治。
2.小麦蚜虫。小麦蚜虫一般每年5 月中旬才开始危害,其主要是穗蚜。穗蚜每33.33 cm 单行在280 头以上时,应该立即投药防治。防治方法,每667 m2用20%吡虫啉加2.5%唑蚜酮20 g,兑水32.5~40 kg,均匀喷雾。
3.小麦根腐病、茎基腐。通过研究调查发现,耕地深翻、深松、杀菌剂拌种、提高整地质量、播后镇压、合理深播是防治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的有效配套措施。
4.倒伏、干热风、雨后青枯。干热风和雨后青枯的防治措施是选用抗干热风的早熟品种;适时早播,使小麦成熟期提前,避开干热风造成的危害;在浇足灌溉水的基础上,可在麦收前10 d 浇灌麦黄水;拔节期喷洒0.2%矮壮素液或用0.3%磷酸二氢钾液喷雾预防,效果非常明显。
收获过早,籽粒灌浆不充分,粒籽尚未达到最高值降低产量;收获过晚,小麦呼吸、淋溶作用导致小麦质量下降。另外,落粒、掉穗也会增加产量损失。农谚“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生产中,蜡熟中期到蜡熟末期一般被认为是小麦适宜收获期,要采用联合收割机在小麦完熟初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