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试验是为了明确当前推广的高效新型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叶枯病等病害的兼治效果,评价对小麦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西平县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位于西平县二郎镇张尧村委张四新承包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质地为砂浆黑土,肥力均匀一致,小麦赤霉病常年发生。小麦品种为郑麦119,于2018 年10 月18 日播种,播种方式为等行机播,播种量为14 kg/667 m2;每667 m2施45%复合肥50 kg 作底肥,2019 年2 月26 日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栽培管理一致。
1.试验处理。试验设11 个处理,1 个空白对照区。试验区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个药剂处理区面积均为0.47 hm2,空白对照区面积为200 m2。在试验前及试验过程中,试验区没有施用其他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防治作用的药剂。处理1: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稳腾)40 mL/667 m2;处理2:15%丙硫唑·戊唑醇悬浮剂(麦田喜)60 mL/667 m2;处理3:50%戊唑·百菌清(盛凯隆)25 g/667 m2;处理4:25%氰烯菌酯(劲护)100 mL/667 m2;处理5:480 g/L 氰烯·戊唑醇(劲兴)60 mL/667 m2;处理6:250 g/L 丙环唑(秀特)40 mL/667 m2+200 g/L 麦甜60 mL/667 m2;处理7:28%丙硫菌唑·多菌灵133 mL/667 m2;处理8:45%戊唑醇·咪鲜胺悬浮剂31 mL/667 m2;处理9:75%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20 g/667 m2;处理10:43%戊唑醇悬浮剂30 mL/667 m2;处理11:45%戊唑醇·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0 mL/667 m2;处理12:空白对照。
2.施药时间和方法。药剂处理区在小麦扬花初期4月17 日第1 次施药,4 月24 日第2 次施药。药剂处理区2 次施药均采取无人机施药,每667 m2喷液量1L。空白对照区不作任何处理,田间管理同试验区。
1.药效调查。小麦赤霉病发生后,5 月15 日调查各处理区的小麦赤霉病病情。每个处理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每点调查100 穗,共调查500 穗。根据分级标准记录病级,计算各处理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在调查小麦赤霉病时,同时调查药剂对小麦叶枯病的兼治情况,第1 次施药后14 d(5 月1 日)和施药后28 d(5 月15 日)各调查叶枯病病情1 次。
2.调查对小麦的影响。施药后1~7 d,观察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
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后的5 月15 日调查,各处理区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见表1。各处理区在药后1 d、药后3 d、药后7 d 观察,均未见药害发生,对小麦安全。
由表1 可知,处理4、处理6 和处理8 均未发病,防效突出,在2 次用药的情况下病指防效均为100%,比对照药剂高出50 个百分点。处理5、处理9、处理10 防效较好,病指防效均为83.3%,比对照药剂高33.3 个百分点。处理2 的病指防效为66.7%,比对照药剂高16.7个百分点。处理7的防效为50%,与对照相同。处理1、处理3 防效最差,病指防效均为33.3%。
表1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 可知,试验药剂对叶枯病也有不同的兼治效果。
表2 小麦叶枯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