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亚南
博物馆的展览并非直接把展品运送到展柜中的简单过程,而是需要策展人在理解展品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综合考量,使得展品本身与展品所能传达的社会信息、文化信息等完美契合,突出展览主题,以最大程度将展品内涵展现给观众,将历史叙述与艺术表达恰到好处地融合一处,且能在进深不足一米的空间内使展品内涵完美呈现。
博物馆的展览题材广泛、文情并茂,为了烘托展示效果,数字化、虚拟影像以及人工智能装置也在策划展览的过程中加以利用。在方寸之间的展柜里,展品是独立的,在你不知道它是何方神圣时,它仍是白纸一张,此时展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展品与观众沟通的重要平台,它帮我们解决了心中最想了解的“是什么”“为什么”的疑惑。观众在观看了展品第一眼后,总要迫不及待地将目光转向展签,因此小小展签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但在实际操作中,展签常处于被冷落的境地,在整个展览中所占被设计的份额并不多,其实展签的内容设计、形式设计以及材质选用等方面,都大有文章可做。
展签的内容结构或以相关的历史故事为线索,或以知识信息为主线。展签内容有传统的固定模式,其内容表述方式大致如下:(一)最基础的、最传统式的信息摄入,包括名称、时代、来源等内容。(二)从器物学的角度进行阐述说明,这是专业性较强的表述方式,更适合目标观众是具备丰富考古学、器物学的群体。(三)以文物本身故事的讲述为主线,凡是和展品相关的来历、发掘场景、社会背景等有事实依据的内容都列入讲述范围,这样的内容一般更适合好奇心强的目标群体。(四)从观众的角度表述展品相关的文化现象,引导观众提出问题,并提示问题的解答方向。
在一些比较热门的博物馆里,由于场馆内人流量较大,出于安全考虑,每人在每件文物前的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在此前提下,展签内容信息量不能过大,否则形成观众滞留,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参观者大都是慕名而来的文物爱好者,简略的展签内容设置与他们在好奇心驱使下获得的知识量成反比,同时对一些文物爱好者来说也似乎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收获指数。这样的展签在很多博物馆都存在,可能基于本馆特点、安全、布展周期等各方面因素造成了展签内容设置的丰富或简略,相信作为发展越来越好的文博事业会在不久的将来定能策划出满足不同目标观众的展签。
在一些有特色的专题性临展中,展签内容涉入新元素,大胆尝试各种知识点的荟萃补充,颠覆传统展签内容逻辑学,为观众与展品之间建立了耳目一新的解读方式。2019年10月底在北京塞克勒博物馆展出了《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展出的每件展品都很精美,展签内容除了出土地点、时代、收藏单位等信息外,都另加了100~600余字的内容介绍,涉及展品外观的数据统计、展品制作工艺及程序、典籍古文中记载的相关史实、展品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以及对展品所属墓葬发掘的详尽记录等(图一)。可见,展签内容知识面之广,这样的内容构成是观众所期望的,充实的展签内容受到各类目标观众的一致好评。
图一 北京塞克勒博物馆《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内容丰富的“小河公主”展签
展签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尺寸、版式、色彩等方面。从实用的角度讲,展签大小是视觉感官的第一个触发点。字体太小会造成视觉疲劳,字体太大会缺少精美感。字体大小应在观众保持舒适观看姿势的前提下仍能轻松看清文字内容为宜。另外,从展示效果的角度讲,展签是展柜内的色块之一,它的大小应根据展柜整体布局做出规划,在展柜的所有色块中要有强弱对比及层次感。色块之间有合理的面积对比是陈列展示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在此条件下,展签的大小应配合展示效果所要求的比例。
展签的版式设计一般以简洁大方为主,以不喧宾夺主为宜。在陈展设计中,色彩效果常被忽略,展签的色彩设计也不同程度地被减弱。其实色彩是有生命、有文化、有性格的,色彩之所以带有不同的寓意,实际上是各民族人们赋予的,它具有不同的色彩心理、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色彩构思[1]。充满美感的色彩会散发出浓郁的色彩文化气息。解读各种色彩及其色块之间闻所未闻的关联、众多颜色的搭配,能在形式设计中自如运用色彩,总会得到意想不到的陈展效果,这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视觉效应上,展签的色彩一般都与展览的主题色相呼应,它的色块要融入整个陈展色系,慎用反差大的颜色。色彩明度、纯度的选用要符合正常的观看顺序,展签颜色的明度、纯度以不超越主体物为宜。另外,在色彩搭配上应符合人的心理感受,色彩对事物的质感有一定模仿性,颜色的运用要与展品的属性色相一致。
在故宫陈列的《古代玉器展》中,为了突出玉石的温润与细腻,展台、展签都运用黑色来衬托主体。黑色象征高贵、优雅,用它烘托主题恰到好处。还有一些主题性展览,不同的单元,展签的色彩也不同,设计者想通过色彩的变换体现不同的单元内容,用色彩影响人的心理感受,用展签冷色向暖色的变换来寓意经济由萧条向复苏、繁荣的过渡,让参观者不经意间融入展览本身希望展示出的一段历史、文化经济的兴衰。色彩一直以来都潜移默化地影响陈展设计的各个环节,这也是细腻的设计理念该有的方向。
一些拥有专业策展团队的博物馆在策划展览时,会有专门的文保人员拟定参展文物的保护方案,主要会考虑与文物直接接触的展架、展台,针对特殊材质的文物会将文物与展架、展台做一些隔离,避免由于它们直接接触而造成对文物的损伤,但对于展签安全性的考虑并不多见。展签的安全性涉及其材料的安全、固定的安全等。现在博物馆的展览中使用的展签材质有亚克力、PVC、双色板、龙卡板等,这些材质在制作的过程中都要或多或少添加化学成分,它们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下都会释放出不安全物质。在展签固定方面,亚克力可以折弯,容易解决固定摆放问题,其余材质都需要借助胶粘剂固定,粘接固定这些材质的粘合剂属于化学制剂,长时间与文物共处同一空间存在安全隐患。如若无法避免胶粘剂的使用,也应尽量推荐弱碱性胶粘剂以降低对文物的损伤。
图二 北京塞克勒博物馆《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为放置展签特制的PVC套展台
其实降低对文物损伤的更好方法是不使用胶粘剂,塞克勒博物馆的专家对展柜内展台稍作改良设计,在梯形展台外另加一个带底沿的PVC套,套的表面用金属喷漆做了隔离,展签可以直接卡在PVC底部伸出的五毫米套上,这样展签的固定避免了使用胶粘剂(图二)。对展台的改良完全出自对文物的保护,他们对展签材质的选择、固定都加入了安全性的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理念并不是唯一对文物的保护措施,我相信在今后的陈展实践中,只要加强展签对文物安全的重视,就会设计出更合理、更安全的展签固定方案。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展签内容、程式化的设计形式已难以满足观众的期待心理。当下,应重新认识展签在陈展中的功用,认识它在实现陈列目标中的作用,探讨展签内容的编写和形式美感的呈现以及规范材质安全的甄选。正如宋向光老师所说,展签的内容说明是不可替代的陈列要素,它为观众揭开展品的神秘面纱,为观众提供认知和解读展品的知识框架。博物馆为观众提供的展览不管是在视觉上还是内涵上都应是“你无我有,你有我精”的文化盛宴,要不断挖掘展品背后的故事,为展品注入鲜活生命。随着博物馆人策展能力逐步提升,应重视原创性展览的研究及实践,不放弃每个陈列要素的设计与探索,以小设计大智慧的理念贯穿策展始终,积极策划主题鲜明、展品精美的专题展览。
[1][德]爱娃·海勒(Eva Heller)《色彩的性格》,吴彤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