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进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之所以成为人们日益推崇的项目,不仅在于它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能在此过程中,培養人们正确的意识和价值观。小学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教学和德育教学的共性,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让学生在真真实实的体育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意识,提升学生行为的自我约束力,获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学;小学体育;有效渗透;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将体育教学与德育进行完美地融合,导致现体育教学的畸形发展。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本文教师主要从以身作则、小组合作和游戏教学三个角度进行简要阐释,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促进德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和德育教学之间的合力,提升整体的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以身作则,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
在进行一些考验学生耐力的体育项目过程中,教师常常发现有些学生会主动选择放弃。因为一部分学生放弃这些体育项目的完成,所以形成不良的链式影响,导致更多的学生放弃此项项目,造成整体教学质量较差的局面。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可以运用以身作则的方式,真正参与到学生的体育项目学习中,并积极地鼓励学生坚持,永不放弃,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并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提升整体的体育教学质量。
例如,在上周,教师以四人一组的方式,开展800米跑步。为了提升学生的跑步积极性,教师设置相应的奖励。在跑步的初级阶段,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坚持下来,但是在跑步的过程中,有一两个学生落在队伍的后面。在跑步的中期,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的效仿前面学生的跑步情形,即主动放弃。针对这种状况,教师采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在学生不能坚持的时候,教师加入学生的跑步队伍中,并给与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语言上的鼓励。由于教师参与以及语言上的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跑步的过程中,并真正地在跑步的过程中,学会坚持。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他们将注意力由关注自身的疲惫,转移到跑步的重点上面,培养学生的跑步目标感,获得良好的跑步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法,为每个学生分配固定的角色,并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相互配合,提升整体的体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真正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授“动点投篮”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讲授投篮技巧。教师运用多媒体,讲授此部分内容,并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保证大部分学生掌握投篮的技巧。第二点,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小组中设立捡球员、投篮员、指导员三项职务。捡球员负责将投出的篮球及时交到投球员手中。指导员负责对投球员的动作进行指导和纠正。在小组中的三个人中,每个学生要轮换扮演相应的角色。第三点,设置小组竞赛规则。教师创设如下的小组规则:在10分钟内,比赛哪个小组的投中蓝的次数多,并让学生分析优胜小组的原因。第四点,展示成果。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兰小组的表现。他们小组的每个人各尽其职,并积极地鼓励成员,获得的良好的成绩。与此同时,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兰的回答。他说:“我们小组成员之间为了争取最优成绩,彼此配合,相互鼓励,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传球和投球的动作。”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懂得彼此之间相互配合,提升投篮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开展游戏,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
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竞赛类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指出一些不遵守规范的行为,并针对这些行为,进行合理地班级大讨论,让学生真正地树立规则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例如,在上周,教师举办4×100米的接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然而,出乎教师意料的是,有些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竟然越道跑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并未当面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这种行为是否正确。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学生一致认为这种行为对其他学生是不公平的。通过运用竞赛游戏教学,教师适时地指出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错误行为的原因,真正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自我行为约束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师不仅要能把握教学的契机,更应让德育知识更好地服务体育教学,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德育知识,运用德育知识,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游洪波.小学体育与德育教学结合问题思考[J].运动.2016( 08) .
[2]陈旭东.小学体育与德育的渗透教育探讨[J].体育世界( 学术版).2015(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