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艳萍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思想和育人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同时,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智力发育和素质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仍然存在“不想学”“学不会”等现象,导致学生的知识积累受到制约。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数学知识大多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等特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不仅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计算能力等方面起到帮助作用,还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部分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大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引导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加之学困生的理解偏差,进一步降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因此,本文从课堂引导、问题环节、个体差异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加强课堂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目前,在部分地区的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学生被动听讲、惯性思维的现象,大多依赖于教师的知识“灌输”,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和独立学习的习惯,导致学生的数学水平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加强课堂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保持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色彩,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得到提升。此外,以引导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
例如:在“四则运算”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我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讲授时,让学生对公式案例进行探究和理解,引导学生对其加减法的概念理解方向。在28+18=46的例题中,我以46-28=18,46-18=28为牵引,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而将67-55=22进行演化和推导,激发学生对数学公式的探究意识。学生看到例题分解和步骤后,结合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概念,纷纷拿起纸笔进行验算,找到答案后积极的举手回答:“老师,可以写成22+55=67,67-22=55。”通过例题引导、自主探究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还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起到促进效果。
二、创设问题环节,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问题的设置可以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质量,并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基础,灵活设计教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方向,在检验学生质量的同时,将问题进行延伸,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掌握本节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变化,设置以下问题:
1、计算
2.98+0.56= 3.13+2.4= 4.56-2.12= 8.56-2.78=
2、比大小
3.78+6.43( )2.89+7.45
5.21-0.44( )4.21+1.21
4.78+3.12( )9.21-2.23
3、应用题
3.1小明去图书馆购买书籍,甲类图书5.33元/本,乙类图书4.78元/本,丙类图书8.22元/本,这三类图书的合计价格是多少元?
3.2小张陪妈妈去超市购物,清单上显示陶瓷碗9.88元,橡皮擦1.5元,矿泉水2.14元,妈妈身上只带了20元,是否足够支付此次费用?
通过对问题的灵活设置,不仅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增强,进而提升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能力。
三、关注个体差异,保证学生的潜在发展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因家庭因素、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内在的理解能力存在偏差,造成个体认知不足的现象,进而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效果。同时,此类现象如不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将会是学生的出现厌学、抵触等心理情绪。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个体差异现象,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学生的潜在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等集体活动,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
例如: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我对此及时进行策略调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互相学习、相互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打牢学习基础。此外,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我还设置一些合作问题供学生练习:
1、简便计算
591+482+118= 986+1999= 267-45+74=
2、解答题
2.1在植树节前,吴老师去绿植园采购一批树苗,梧桐树苗12元/棵,杨树苗10元/棵,松树苗13元/棵,吴老师共计采购100棵梧桐树苗、20棵杨树苗、30棵松树苗,请问需要多少元?
2.2学校组织学生去看电影,四年级1班去了113人,2班去了272人,3班去了87人,请问这三个班一共去了多少人?
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形式,既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又能保证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基础能力得到提升,還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促进学生内在素养的发展。此外,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在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求的同时,保证学生整体的发展需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不断优化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主观体现,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邹霞.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11).
[2]张彩霞.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