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演唱技巧与莱芜梆子现代戏曲唱法的融合之探究

2020-10-14 21:52李秀娟齐祥涛陈楠毕晓旭
青年生活 2020年19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

李秀娟 齐祥涛 陈楠 毕晓旭

摘要:戏曲唱法与民族唱法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两大范畴,戏曲是民族唱法发展形成的基础。从民歌与戏曲关系的角度,阐述民族唱法与戏曲唱法在走共同发展的道路上是如何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的,进而引入地方戏曲莱芜梆子现代戏顺应时代的需要在声腔演唱上大胆创新。目的是为了传承发展莱芜梆子,以及宣传家乡戏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民族唱法;莱芜梆子;融合探究

民族声乐演唱的形成与发展受社会经济制度与历史时期变迁影响深远,加之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语言文化、等诸多因素存在差异,这样就有了多样性的唱法特点,它反映着各族同胞的审美爱好和生活习惯。受不同民族不同的地方性色彩及方言特点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声乐唱法,

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的民族唱法可以有以下几种分法:一、传统的民族唱法与新民族唱法,这是从民族声乐发展的角度;二、戏曲、曲艺、民歌、歌剧,这是从歌唱内容的角度;三、民间歌曲唱法、说唱唱法、戏曲唱法、民族新唱法。这是从发声技术的角度。

泰沂山区是“莱芜讴”发源地,莱芜本土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不断滋养了家乡戏莱芜梆子,让这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奇葩受到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青睐。据记载,此剧种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1954年1月14日“莱芜国营民艺剧团”的成立为促进了他未来的发展,这是莱芜梆子的第一个国营专业艺术团体。今天的莱芜梆子剧团之名,是在1956年更换的。莱芜梆子剧目资源丰富 。演出过得剧目已有479出。发展中的莱芜梆子, 为宣传发展当地的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异彩纷呈的地方戏曲中独树一帜。

莱芜梆子的传统唱腔素以道白字正、声硬、音直、高昂粗犷、刚劲挺拔、激越奔放著称,旋律多在高音区,旋律变化和音符跳跃幅度小,很少有那些纤细委婉、悲切哀怨、缠绵冗长的腔调。这种风格的演唱,尽显了泰沂山区乡亲父老爽直粗壮的性格特点,被亲切地称为“家乡戏”。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莱芜梆子演员对传统的唱腔唱法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改革,与民族唱法演唱技巧巧妙融合 ,表现在音色、音量、音质等的变化,刺激了你的听觉,使你感受到了变化,这种变化是令人兴奋地,因为他更加好听了,更能打动你了,真正带给你艺术享受了。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1、真假声分明少了,融合多了

真声为主假声为辅是莱芜梆子的演唱特点。在中低声区完全用真声演唱,而进入高音区则完全假声来完成,真假声音界线分明。文中说到的真假结合是指从中低声区到高声区真假声的衔接。而不是指在每一个声区都是真假结合着唱。然而在现代戏中,我们听到的是一种融合的声音,原先完全的真声的中低声区,有了一定的假声比例,虽然占的比例较少,但却听起来不在那么直白,声音收放更加自如、灵巧更好的彰显了粗狂豪放的性格特点。同样在高声区演唱中融进了真声成分,使声音听起来音量上大了很多,实了很多,声音听起来更加有张力,穿透力,不在细小、虚飘,即实现了新民族唱法中的真假融合的混声色彩声音特点。由于实现了真假声的自然过渡,使声音从高到底平衡统一

2、字更正了,腔更圆了

“声、情、字、味、表、养、象”是金铁霖老师选择学生和作为评委评分时的标准,这里边提到的“字”是吐字。不论是中国的戏曲、曲艺、还是民歌、歌剧、亦或创作歌曲等,歌唱吐字技巧对于歌唱演员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要求,是检验歌唱演员的演唱是否科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生活中的咬字吐字不讲究音调的高低音色的好坏,只要说的清楚,听得明白就可以了,但歌唱的语言强调发音的质量,需要比生活的语言更夸张。语言清晰、吐字准确是对吐字咬字的要求,也是歌唱者自身的崇高追求之一。

莱芜梆子传统戏中咬字吐字的特点:受当地方言语音的影响较重,非常直白,字一咬就出来,吐字动作快,用的是口腔和嘴皮子的功夫,向前说,向外说是输送声音的方向,致使声音又浅又白,缺乏共鸣、泛音极少。这种唱法字正但腔圆的程度欠缺,缺乏味道。

莱芜梆子现代戏中咬字吐字的特点:由传统的直白变得圆滑,声音立起来的感觉有了,从原先在嘴皮和口腔直接发出来的声音相比,位置高了,头腔共鸣有了,用剧团老师的话说就是“字圆着出来了,更清楚了,觉得喉咙打开的敞亮了,胸脯有震动了,位置高上去了,觉得鼻子后边有震动了,声音立起来了,有了一种民歌的声音状态。唱起来觉得气更顺畅了,声更圆润了,更舒服了,更好听了,更易于表情达意了”。从老师们的言语中不难看出所有这些都和民族唱法中的咬字吐字有关。沈湘老师对吐字咬字的要求是字一定要做到“字正腔圆”,要做到此要求,他提出了“上挂、下落”的方法。“上挂”指的是字头安放的位置,即上口盖和眉心之间的位置。这里本身就是头腔的最高位置,所以会有上挂的感觉,语言自然就会容易说清楚,同时把字头用准确适度的语气咬出来。上口盖和眉心就会拥有明亮、集中的共鸣泛音音色。“下落”是指把字头“上挂”的同时声音要迅速下落到胸口第一个纽扣处,这样会获得灵活、明亮、松弛、通畅的声音效果。显而易见, 莱芜梆子现代戏声音上的这些变化,实际上是借鉴了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技术,使唱腔接近了沈湘老师提出的通、实、圆、明、亮、松、活。所以说字更正了,腔更圆了。

3、声更美了,情更浓了

就戏曲而言,不同的地方戏有不同的地方特色,莱芜梆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立于戏曲之林,生命力越来越强盛。尤其是莱芜梆子现代戏,在声腔演唱上因为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积极学习,大胆借鉴吸收外来音乐元素,很多经典的现代戏,走出莱芜,走向省会,走向全国。莱芜梆子有今天的成绩,因为他们对科学演唱的追求。在现代戏的演唱中,演员在结合科学技巧的同时,不忘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将科学技术与地方特色巧妙结合,使声更美,情更浓。

我们认真学习、借鉴总结、继承发扬、是为了是自身的发声技术更科学、更富时代感。但却不能盲目崇拜、生搬硬套,失去了自我。莱芜梆子发展到今天正是做到保持特色,借鉴吸收,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4月.

[2]罗映辉《梆子腔唱腔结构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

[3]劉刚整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莱芜梆子》,莱芜梆子.

基金项目:

本文系莱芜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横向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民族唱法演唱技巧与莱芜梆子现代戏曲唱法的融合之探究》,课题编号:2020hxky38。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
谈民族唱法的审美特点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与融合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在声乐教学中融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策略
民族唱法中咬字与行腔的辩证关系
关于民族唱法发声技能训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