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提汗?叶力夏提
摘 要:不同的演唱方法会带给人们不同的体验,美声唱法作为传统演唱形式,音域宽阔,音色富有变化性,要求演唱者具有过硬的演唱技巧,而流行音乐,具有快节奏感,简短等特点。随着音乐领域的不断发展,将美声唱法运用到流行唱法之中,来进一步展现音乐的多样化。
关键词:美声唱法;流行演唱;运用
现阶段,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是声乐表演中最常用的两种表现形式,而两种形式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随着声乐的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演唱,将传统的美声唱法融入到具有时代特色的流行唱法中,会彰显出传统与流行相结合的唱法,使音乐在演唱中更具有内涵,有利于声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美声唱法概述
美声唱法最先起源于意大利,又有“完美唱法”之称,随着美声唱法不断被磨练和完善,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具有自身独特的演唱技巧并具有自身特色[1]。在演唱过程中,强调重视真假音的自然转换,要求演唱者必须要进行反复练习,使发声时具有雄浑的力量,同时注重声音的层层递进。特殊的发声技巧,就要求演唱者不仅要具备先天优势条件,同时少不了后天的培養以及训练,达到演唱时用半分力量来进行,从丹田部位进行气息的输出,最后从头的上部将声音发送出来,最重要的是美声唱法追求自然的发出声音,表达自身情感,体现出其演唱风格的特殊化和个性化。
美声唱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声音强大的力量感,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做到不借助任何扩大音量的设备时,仍然能够发出雄浑且充实的声音并达到声音方面的平衡及协调,让观众始终可以产生对音乐和情感上的共鸣,要求其表演者掌握美声唱法中的整体体系,合理运用表现技巧,丰富美声唱法的表现力,将艺术魅力绽放到极致。
二、流行唱法概述
流行唱法,又称为自然唱法或通俗唱法,是指进行流行歌曲的演唱,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已经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同时在我国各大高校都能看见有关流行唱法专业的身影。而在流行演唱中,具有情绪输送,通俗表达,呼吸灵活和声音位置的特点。
首先,流行唱法相对于美声唱法而言,对演唱者的要求不那么严格,但更重视演唱者对于情绪的输送,要在演唱过程中,以随性化的演唱方式将歌曲的情绪表达出来,使观众带入到歌曲之中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流行唱法接近于日常生活中的表达方式,旋律简单,通俗易懂,并重视在具有一定演唱技巧上个性化的展现,达到演唱时感染现场;同时,流行唱法要求演唱者对呼吸进行灵活把握,合理运用快吸慢呼,快吸慢呼和慢吸快呼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演唱风格,灵活转换呼吸方式;最后,流行唱法一般盛行高音低唱的方式,即高声音往低唱的方式,通过演唱者真声的表演,旨在达到传输情感的真实,更加的贴合实际情况。
三、美声唱法应用到流行演唱中的策略
1.风格融合
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演唱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将美声唱法运用到流行唱法之中,创新了新的演唱方式,增加了音乐表达内涵,其中最重要的是流行唱法和美声唱法在风格上的融合,将美声唱法中的花腔唱法加入流行音乐中,给观众带来焕然一新的氛围,将美声唱法中技巧的灵活运用和流行唱法中情感的输送完美结合在一起,为观众营造出特殊的艺术表现风格,这就要求演唱者多进行实践运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的完善二者风格的有机融合。
2.基础技巧训练
巩固演唱时的基础训练在提高演唱能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在的许多歌手已经实现了将美声演唱和流行演唱相结合的创新表现方式,莎拉·布莱曼就是将二者创新演唱的歌手之一[2],她既具有牢固的美声基础,同时也将流行唱法发挥到极致,实现了唱法的丰富多彩,《我心永恒》是将两种演唱方法结合的代表作之一,在歌曲的前半部分采用流行演唱的方式,将歌曲的情感有效的传送给了观众,让观众处于一种轻松的氛围之中,同时在后半部分的演唱中将美声唱法结合进来,用雄浑的声音和自然的演唱技巧打造出震撼的演唱效果,达到了精致运用演唱方式的目标。
3.气息运用
任何一种演唱方式都对气息的运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将美声唱法运用到流行唱法之中,就必须熟练且灵活的运用气息。而美声唱法的气息侧重于高亢,流行唱法的气息更侧重于舒缓,在进行二者结合时,首先针对真假音做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美声唱法重视真假音的灵活转化,流行唱法大多处于真声状态下,这就要求创新结合后的演唱方式,要在适当的真假音转换基础之上,达到演唱自然的效果。同时,利用训练长音,快吸慢呼和慢吸快呼等方式,提高演唱者的气息水平。
四、结论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具有强大力量感,重视自然和技巧训练的特点,而流行唱法具有情绪输送,通俗表达,呼吸灵活和声音位置的特点,将美声唱法运用到流行唱法之中,要注重对二者风格的融合,加强对基础技巧的训练和提高气息的灵活运用,彰显创新的表演方式,有利于大众更好地感受到艺术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黄威.关于美声唱法在流行演唱中运用的思考[J].音乐时空,2013 (01) : 36—37.
[2]麻华.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异同及“流动”特征[J].当代音乐,2015 (22) : 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