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循环障碍类疾病的治疗—糖尿病治疗与康复的新思路

2020-10-14 16:40樊抗美刘建喜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治疗糖尿病

樊抗美 刘建喜

【摘要】微循环障碍类疾病会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微循环障碍类疾病在治疗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文中结合糖尿病治疗与康复,探讨了微循环障碍类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微循环障碍类疾病;糖尿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237-02

一、概述

“糖尿病”是通常人们把“高血糖”当做一种疾病时对“高血糖”的称呼。其诊断标准目前使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推荐标准。具有典型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并体重减轻,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可以确诊为糖尿病。若无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到以上值者或加做糖耐量实验,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确诊为糖尿病。关于病因,普遍认为是家族遗传或饮食不当所患的一种疾病。本文认为高血糖是人体对某些血管末端组织或器官长期营养不良,即微循环障碍的一种应对反应。血糖的高低是反映人体患微循环障碍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可检测),其本身不是病。倘若微循环障碍消失了,则高血糖就自然不存在了。由微循环障碍引发的,且和高血糖平行发生的疾病,即高血糖的“平发症”(即人们习惯称呼的“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就慢慢康复了。

微循环障碍类疾病(高血糖)的特点:

1、可治愈性。高血糖是人体对某些血管末端组织或器官发生营养不良时的一种应对反应。从这个方面来讲,高血糖对“平发症”有积极的作用。当人体这些血管末端组织或器官营养不良状况得到改善后,高血糖就会慢慢消失。

2、关于 “高血糖”的“平发症”问题。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的“并发症”其实就是“高血糖”的“平发症”,它不是由高血糖引起的,而是由微循环障碍引发的人体某些血管末端组织或器官长期营养不良引起的, “平发”,即平行发生的意思。“平发症”是病,高血糖只是一个病理指标。

微循环障碍、高血糖和“平发症”三者的关系:微循环障碍是高血糖及“平发症”产生的直接原因,高血糖是微循环障碍的影子,是伴生的,人体的某个部位出现了微循环障碍,血糖就会慢慢升高,但不一定会产生“平发症”,这就是糖尿病的初期。 “平发症”是微循环障碍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产生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症状,是病。

3、人患不患“高血糖”与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没有直接的关系,和吃不吃水果、吃不吃糖也没有关系,甚至和是否进行体育锻炼都没有关系。

二、高血糖产生的机理

本文认为,人体的血管末梢组织或器官,由于某些原因,如血管壁硬化失去弹性、血管变细,毛细血管堵塞,血液粘稠度增加,细胞老化,功能退化,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弱化等,引起血液流动变慢,达到这些末梢组织或器官的营养就会减少,即营养不良。这些末梢组织或器官将这个信息逐级反映给身体的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将通过两个途径改善微循环障碍,达到改善营养不良组织或器官营养状况的目的。其一是提高血压,增加到达营养不良部位的供血量,达到部分改善“病灶”部位营养状况的目的;二是提高血液中糖分的含量(营养密度)来改善这些组织和器官的营养状况,以达到减轻病症的目的。一般情况下高血压和高血糖是伴生的(本文暂不讨论高血压的问题 )。相对较高的血糖是人体对微循环障碍类疾病的应对反应,也就是说高血糖是人体为应对局部营养不良的一种需要,是人体内部调节积极的一面,和生活方式、膳食结构、体育活动等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关于“平发症”的问题

人体部分末梢组织或器官出现微循环障碍时,其营养状况趋于不良,这些营养不良组织和器官就会慢慢产生一些病变,开始时主要是功能性病变,随着营养状况继续恶化,这些病变就可能转化为结构性病变。功能性病变比较容易治愈,而结构性病变治愈困难较大,但通过治疗,这些结构性病变也可以不再发展或部分痊愈。这些病变就是高血糖的“平发症”,它包括全部西医所说的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包括至今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的其它微循环障碍类疾病。

高血糖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发症”。 临床数据显示,高血糖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平发症”,“平发症”一旦产生,使用目前单纯降血糖的治疗方法病情很难逆转。一般情况下,微循环障碍不是发生在人体的局部,而是大部或全部,只是发生障碍的程度有所不同。“平发症”有多种多样,有些已被人们认识,有些还没有被认识。不同的人首次出现高血糖“平发症”的部位和病变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其主要原因是不同人的不同组织或器官发生微循环障碍的程度不同,不同人或者同一人的不同组织或器官对营养不良的耐受程度不同。随着人体微循环的逐渐恶化,患者就会产生两种以上的高血糖“平发症”,这是高血糖患者病情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下疾病是高血糖的平发症:

⑴下肢伤口久治不愈,即“糖尿病足”。

⑵眼病,眼底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的病症。

⑶肾病,肾脏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蛋白尿、肾功能衰退、尿毒症等。

⑷前列腺类疾病,包括尿频、尿急、尿不净等。

⑸脑部疾病,包括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病症。

⑹身体局部麻木。

⑺颈椎、腰椎、膝盖等部位的增生和疼痛。

⑻牙齿,牙齿疼痛、变色,牙龈萎缩等。

⑼内膜类,包括口腔内膜、鼻腔内膜、各种体内膜类等。

⑽部分皮肤病等。

这些“平发症”包括了大部分人们通常所说的老年病。

四、关于胰岛素的问题

对于微循环障碍患者,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多少是由人体为应对局部营养不良的需要决定的,当出现微循环障碍且局部组织或器官出现营养不良时,人体主要是通过调节胰腺的功能,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迟滞糖分的转化,达到提高血糖的含量,改善营养不良目的。而目前人们的主流观点是---治疗糖尿病就是降低血糖,就要提高人体内胰岛素的水平,加速糖分的转化和分解,其途径就是人工注射胰岛素(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高血糖患者的胰腺功能退化或受到了屏蔽,已不能分泌足量的胰岛素,或者已完全失去了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或者优化膳食结构,尽量吃含糖量低的食物。高血糖患者身体根据病情,需要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而现实是医生根据病情,通过人工注射胰岛素,提高了人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这种内部需要减少胰岛素,外部又在增加胰島素,在不断来回往复的过程中,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就会持续受到抑制,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就会越来越少了。随着人工注射胰岛素的量越来越多,最后人体就完全停止了胰岛素的分泌。这就是糖尿病患者人工注射胰岛素的量越来越多的道理。这是一对矛盾,是一种生理对抗。这种对抗越剧烈,高血糖平发症就会发展越快。

外源胰岛素虽然降低了血糖的水平,但没有去除产生高血糖的“原因”(微循环障碍)。一句话,胰岛素只能降低血糖,不能治愈高血糖的“平发症”,也不能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外源胰岛素只能短时间降低血糖,不能长时间稳定血糖,也不能有效改善发病部位组织的营养不良状况,更不能保护胰腺及其功能。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还需要增加剂量。要彻底跳出治疗糖尿病的惯性思维,不能直接治疗高血糖(直接降血糖),而是要从改善微循环障碍着手,釜底抽薪,彻底消除引发高血糖的原因(可以治愈)。高血糖是可以逆转的,当人体再度产生微循环障碍,且严重到一定程度时,高血糖就可能再度发生,也可能再度产生平发症。

五、治疗“高血糖”的基本思路

目前普遍认为“高血糖”是产生“平发症”的直接原因,因此要治疗“平发症”就必须降低血糖。而降低血糖的方法就是吃降糖药、打胰岛素、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改善膳食结构、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少吃易转化为单糖的食物、提高体育锻炼强度等。但这些都是和人体需要高血糖的现实相悖的,它虽然降低了血糖,但不能治疗高血糖和高血糖的“平发症”,也不能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

要彻底治愈高血糖及其“平发症”,首先要找出高血糖产生的真正原因,并消除此原因,从源头上解决血糖高和“平发症”的问题,即釜底抽薪。本文认为产生高血糖的直接原因是人体某些末端组织或器官的微循环系统出现了障碍,影响了这些组织或器官的营养供应,即高血糖是一种营养缺乏症,是营养不够,这也解释了西医在治疗“糖尿病足”时往伤口上撒白糖的做法。当营养严重缺乏时可产生各种病变,其中包括功能性病变(感觉得到)和结构性病变(看得见),即高血糖的 “平发症”。高血糖是人体为改变这种状况而产生的应对反应,即微循环系统障碍是高血糖产生的直接原因。通过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改善营养不良组织和器官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组织和器官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后,末梢神经就会将这一信息逐级反映到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就会通过调节胰腺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反向调节血液中糖的含量,降低血糖,达到改善或消除高血糖的效果。这个调节过程是多次循环的,是漫长的。有些“平发症”是可能反复的。一句话,治疗高血糖,治疗平发症,就是要改善微循环。根据我国中医千百年来的实践,中药对微循环障碍有确切疗效,是治疗高血糖和平发症有效办法。

坚持吃药,高血糖和平发症就会不断向痊愈的方向发展。根据本人的经验,用中药治疗高血糖及其平发症,见效最快的是“糖尿病足”,十天半个月就可以见到明显的疗效或者痊愈。部分平发症,半年到一年即可慢慢见效或治愈。一年半到两年以上,血糖可恢复正常,即停用降血糖药,正常饮食,正常体育活动情况下,早上空腹血糖可降到7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可降到11以下。由于治疗效果的累积性,不连续服药对治疗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在对这种治疗方法还有疑虑的情况下,服用中药可以和西医的治疗同时进行,但可适当放宽高血糖的控制标准,当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后可以逐渐减少或终止西医的治疗方法,再吃一段时间的中药巩固疗效。为了防止微循环障碍及高血糖“平发症”的反复,以后可以把这种治疗方法作为一种保健措施,定期对身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维护。每年服药2—3次,每次10—15剂。

六、病例

(1)本人,起于下肢伤口久治不愈(2017年3月)。血糖高,随机血糖为13-15。每次餐前一片拜糖平,血糖稍有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大概为10-13,但伤口仍不愈合。后来改中医治疗,中医大夫给我开了一副“阳合温通降糖方(暫用名)”,以“阳和汤”为基础,通过适当加减改良而成,具有补气、活血、调节阴阳、改善微循环之功能。服用10天后伤口完全愈合。通过继续间断性服药,一年多以后早上空腹血糖在7以下,饭后2小时血糖8—10之间,已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自认为已经痊愈了。2019年5月已对此方申请国家专利,目前处于受理状态。

由于治疗效果的累积,2019年3月底到4月初身体先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1、牙齿从根部开始变光,且发亮,长出了新的牙龈;2、头发开始变黑,生出新发,并很少脱发;3、呼吸得到明显改善,畅快,从此身体再也没有累的感觉。4月10日开始,又吃了14副,效果主要有二,一是血糖继续下降,5月28日空腹血糖5.6,7月3日午饭后2小时血糖8.3;二是前列腺疾病得到很大改善。得到改善和治愈的其它轻微“平发症”还有很多。

(2)某女,52岁,糖尿病,没有其它并发症。在吃二甲双胍的情况下,空腹血糖9—10,在吃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90—140。2019年6月初开始吃此药,先吃10副,休息10天,再吃10副,现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药都停了,血糖和血压都正常, 2019年9月18日测得空腹血糖为6.9。

(3)某男,糖尿病足,脚溃烂1年,2017年6月份吃此药20副,已痊愈(此病例由刘建喜医生提供)。

七、“阳合温通降糖方”(暂用名)的主要成分:

八、结论

高血糖是由微循环障碍引起的,是人体对某些血管末端组织或器官因微循环障碍而产生的长期营养不良的一种应对反应,它和饮食结构、饮食习惯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和是否进行体育锻炼也没有关系。高血糖是可以治好的,其方法是利用特定的中药方剂,补气、活血、调节阴阳,改善人体的微循环状况,消除微循环障碍,即可治愈。其中部分平发症的状况是会有反复的,只要坚持服药,它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直至痊愈。

参考文献

[1]吕翠岩,贾晓蕾,郑爽,等.参芪地黄汤化裁方对III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及临床进展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20,40(04):480-484.

[2]何泽,朱晓丹,高雪娇,等.扶正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J].吉林中医药,2020,40(04):494-497.

[3]张海燕. 膈下逐瘀汤及拆方对微循环障碍大鼠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跟踪导练(一)(5)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