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彦 王江红 贾艳艳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足月新生儿做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疑似黄疸症状,分别针对110例患儿展开不同类型的检测方式,包括经皮黄疸仪检测法与静脉采血检测法,对比所得的经皮测胆红素值(TCB)与血清胆红素值(TSB)水平差异。结果:经皮黄疸仪检测法与静脉采血检测法的诊断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且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黄疸的检测中效果理想,安全性高,且临床应用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经皮胆红素检测;经皮黄疸仪;静脉采血检测
【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139-02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健康的常见疾病,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过高浓度的胆红素血症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并影响其神经功能的正常发育,因此给新生儿及其家庭将带来十分严重的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因此,及时检测新生儿的黄疸风险十分重要[1]。当前主要采用血清胆红素检测法(Total serum bilirubin TSB)检测方式,但TSB检测法仍旧存在静脉采血不方便,且不能频繁采集血标本的局限性,为探究进一步提升其临床检测效果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旨在探析经皮胆红素测定法(Transcutaneous bilirubin TCB)的临床诊断效果,特抽取110例疑似黄疸的新生儿进行针对性分析,并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研究成果,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疑似黄疸症状的足月新生儿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针对110例患儿展开不同类型的诊断方式,包括经皮黄疸仪检测法与静脉采血检测法,包括男婴58例,女婴52例,日龄2~14d,平均日龄(7.36±2.65)d;所有新生儿体重均在2500g以上,经临床诊断未见头颅血肿,且无外观畸形,产妇无相关妊娠合并症,医师观察新生儿皮肤存在黄疸症状,且均符合经皮胆红素及血清胆红素测定标准,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存在其他异常疾病,诊断时期内,临床表现无明显变化,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
1.2方法
静脉采血检测法选择静脉采血进行检测,在进行检测其血中胆红素水平的过程中,需抽取新生儿静脉血液,标本量为2ml,随后利用AU5811(贝克曼库尔特株式会社出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执行血清胆红素值测定。
经皮黄疸仪检测法选择经皮黄疸仪进行检测,选择仪器:KJ-8000(徐州市科健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确定新生儿前额处两侧眉弓连线中点,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及一侧小腿外侧为测定点,确保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利用酒精对探头进行充分擦拭,保持探头与检测部位皮肤垂直,并与皮肤完全贴合,随后执行经皮黄疸仪检测,取3个部位测定值的均值为经皮胆红素测定值结果。
检测后对比血清胆红素检测法与经皮胆红素检测法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其检测结果最终值的检测范围与其均值,计算其相关系数r。
1.3观察指标
经皮黄疸仪检测法判定标准:新生儿出生后1d内测定值超过6mg/dl、足月儿测定值超過12.9mg/dl,满足以上标准即可确诊。
静脉采血检测法判定标准:出生后1d内新生儿测定值超过102μmol/L、足月儿检测值超过221μmol/L,满足以上标准即可确诊。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所有新生儿检测结果对比
经皮黄疸仪检测新生儿的诊断准确率为96.36%,误诊/漏诊率为3.64%;静脉采血检测新生儿的诊断准确率为98.18%,误诊/漏诊率为1.82%,组间对比,经皮黄疸仪检测诊断效果相较于静脉采血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不同诊断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对比TCB及TSB的诊断结果可见,不同诊断方式的胆红素检测值对比,其相关系数r值为0.963,t值为26.280,P值均<0.05,证实经皮黄疸仪检测与静脉采血检测诊断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黄疸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体征,经临床检测可见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临床症状可见巩膜、皮肤、粘膜、组织黄染,而不同疾病、不同患病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效果也不尽相同。新生儿是黄疸疾病的高发群体,因其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成,且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因此黄疸的患病率及病理严重性均高于成年人,故而采用一种高效、准确的诊断方式,在预防其病情发展、及时救治方面十分重要[2]。
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可在出生7-14天内自行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对新生儿身体的损害相对较低,但相较之下,病理性黄疸的病理损害更加严重,通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中生理性黄疸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主要表现症状为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尿和粪色泽改变等;临床研究证实,新生儿黄疸多见于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通常其特点为非溶血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而血清胆酸与其他肝功能指标正常[3]。
虽然新生儿轻度黄疸的短期危害不大,但随着病情进展,将发展至重度,重度黄疸在早期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健康,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导致治疗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受损,甚至引发终生残疾[4]。近年来临床研究提出,通过对新生儿黄疸及早进行相关的检查和临床观察,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监测,及早发现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可有效地减少胆红素脑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5]。血清胆红素检测法与经皮胆红素检测法均是目前较为主流的检测方式,本次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检测法与经皮胆红素检测法针对新生儿黄疸的检测均有较为理想的诊断准确率,但相较之下,经皮胆红素检测法临床诊断准确率较经血清胆红素检测法准确率无明显区别。但实际应用中因其无创、便捷多次、无需反复采血的优势让家长更愿意接受。
本次研究发现,经皮黄疸仪在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检测中,能够有效检测新生儿皮肤黄疸的状况,评价其血清总胆红素高低,从而有效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在诊断区分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对每小时胆红素增长速度的快慢的判断,有十分良好的临床表现效果。另外,经皮胆红素检测法的操作更加便捷、快速,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综上所述,新生儿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黄疸的检测中效果理想,相较于血清胆红素检测法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文博.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与意义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6):139-140.
[2]韩梅.经皮测胆红素仪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9):4095-4096.
[3]任艳霞.黄疸仪在筛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0):152-153.
[4]刘欣. 经皮黄疸仪应用于小儿黄疸患者诊疗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08):92-93.
[5]梁正娇,程忠玉.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ABO溶血早期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2017,38(8):1068-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