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
【摘要】 目的 探究眼底血管性疾病采取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入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总计3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治疗前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BCVA得到显著改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BCVA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35例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膜下出血:2只眼,未出现积血等并发症,患者未进行处理并自行消失。部分患者注射后,自主存在短暂异物感,24h后逐渐消失,期间未出现不适感。结论 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整体疗效,值得应用。
【关键词】玻璃体腔;康柏西普;眼底血管性疾病;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24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117-02
眼底血管性疾病定义:眼底新生血管形成或通透性增加造成多种眼部疾病产生,其病理改变为引起眼部视力功能损害重要因素,会造成患者致盲[1]。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类型分类上,包括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静脉阻塞等,上述疾病发病病因均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过量,新生血管增生异常情况下并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针对临床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目前治疗多采取抗VEGF干预,为目前一线治疗用药[2]。康柏西普为重组融合蛋白,能抑制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用于眼部疾病治疗报道较多[3]。为此,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章就对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疗效如下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总计35例,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均符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要求;②临床一般资料齐全者;③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纳入对象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影响研究开展相关疾病,如严重内分泌、心血管疾病;②存在眼部感染及无法坚持复诊者。其中男15例(16只眼),女20例(22只眼),年龄35~81岁,平均(64.2±4.7)岁。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18例(19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9例(10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5例(5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2只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例(2只眼)。
1.2 方法
术前3d时,予以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滴液,做好预防感染,4次/d。手术人员并穿戴一次性手术衣、无菌手套并常规消毒、铺巾,麻醉药物予以奥布卡因滴眼液,对结膜囊位置冲洗,冲洗药物为配置0.1%聚维酮碘溶液。予以30号专用针头距离患者角膜缘4.0mm扁平处位置,垂直方向进针后并配置10mg/ml康柏西普用注射液,将其注入玻璃体腔内,注射剂量0.05ml,为1次/月。依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复查,判定患者是否可继续注射给药,连续注射3次后,及时复查,对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给药1次后,并及时复查。当注射拔针过后,及时予以棉棒对针孔位置按压,避免出现药液反流情况,予以患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点眼后及时予以无菌包眼布,叮嘱患者闭目休息。术后常规予以3d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随访3~6个月,对治疗前后采取最佳矫正视力表对BCVA进行检测,并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6例患者治疗前后BCVA比较
治疗后,患者BCVA得到显著改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BCVA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35例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膜下出血:2只眼,未出现积血等并发症,患者未进行处理并自行消失。部分患者注射后,自主存在短暂异物感,24h后逐渐消失,期间未出现不适感。
3 讨论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当黄斑区玻璃膜疣破裂后,会表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对视网膜下侵犯,新生血管渗出以破裂出血为表现形成瘢痕,造成视力功能损伤,致盲风险性增加,疾病发病率占据黄斑病变10%[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患者合并视网膜微血管瘤,表现为点状、斑状视网膜出血及软硬性渗出,视网膜异常血管形成造成水肿,影响视力。临床常见一类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为视网膜静脉血管阻塞,一旦黄斑囊性出现水肿会对患者视力造成影响,为致盲常见病因。黄斑区特发性渗出性病变代表疾病为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作为一类不明原因炎症造成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表现为视网膜下出血、渗出及水肿,引起黄斑区瘢痕,影响患者视力[5]。
近些年来国内多项研究证实[6],对于抑制新生血管所造成眼部疾病,多采取抗VEGF治疗,可有效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康柏西普早期用于眼底血管性疾病治疗中,取得显著成效。康柏西普作为一类新型药物,与VEGF相结合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與受体结合,从而阻止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血管新生以及内皮细胞增殖。文章研究指出,对临床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经康柏西普治疗后,患者BCVA得到显著改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BCVA高于治疗前,P<0.05。予以患者康柏西普治疗,患者眼底黄斑部位血管通透性改善,此时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减少会抑制新生毛细血管形成,不利于其发展,且眼底血管增生减少,黄斑水肿消除,抑制渗出等多种效果。此时配合玻璃体注射药物后,局部抗VEGF作用提高,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发展,黄斑血管渗漏发生情况减轻,水肿及炎性反应减轻,患者整体视力显著提升。对药物应用不良反应情况得出,患者治疗后2例患者2只眼发生结膜下出血,部分患者自感有异物感,经过短时间后,症状自行消失,未对患者视力产生影响,结果的除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整体安全性偏高,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整体疗效,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谢驰,邱翠,方严等.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6,24(6):527-530.
[2]马锋伟,杜翠云,程美红等.康柏西普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疗效的比较[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9):837-841.
[3]张爱平.康柏西普治疗继发黄斑水肿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2):1392-1394.
[4]刘荣,吕建美,闫宇等.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眼压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7):765-768.
[5]何琼,何建中,赖伟等.康柏西普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7,52(4):347-349.
[6]宋晶,熊杰.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J].眼科新进展,2020,40(2):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