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 顾亦菲
摘要:为了提高民用建筑体系的综合效益,我们需要对装配式建筑进行一个结构体系的设计规划,从而调节建筑内部每一个环节的协调性,以此来实现对整个框架结构体系以及能够支撑体系等的优化系统,通过对这一系列的体系结构的优化,可以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还可以提升人们居住质量的环境。装配式建筑其中所包含的的环保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所以装配式建筑其实也就是绿色建筑。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问题
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从材料类别上来说分为三大类: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目前我国建造的建筑类型以剪力墙住宅为主,而剪力墙住宅建筑材料又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故本文所阐述的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建筑。 与国内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相比较而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均采用工厂预制而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设计精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专业协同要求比较高,严禁后凿后开孔现象,构件一旦生产出来就难以再修改;2)工厂化生产能够提高混凝土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3)施工人员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安装误差以毫米为单位;4)要求建筑全装修,相比较现浇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后期随意装修造成的结构破坏更容易引起重大质量事故;5)信息化程度较高,结合 BIM 技术,集成了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重要信息。 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性使其能够将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管理等建造环节全部打通,从而实现对建筑全产业链的协调整合。
2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
2.1平面及立体设计要点
平面与立体设计是为装配式建筑前期设计打下基础的重要一环,对于平面设计,首要的方面是根据需求对套型模块进行分析,准确把握相关的尺寸以及不同种类的需求,再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进行标准化、通用化以及系列化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并且对管井及承重墙的实际位置在保证整体建筑内部空间功能的同时,要保证整体建筑的美观性。
2.2 施工图纸中的设计要点
每一项建筑工程的完成,都少不了施工图纸的存在,一份完善的施工图纸要包含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具体体现在各类的建筑结构构件、施工需要的设备和内部装饰品的设计参数上。通过设计图纸作为辅助,施工人员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施工工艺进行高效的选择。
2.3 结构构件设计要点
在做到图纸与平面立体的设计后,接下来就是装配式建筑当中的构件设计要点,在做着一步的前提要先做到预制结构构件,这是设计结构构件节点的基础。在遵循标准以及模数化的原则下,结合实际情况,减小其类型造成过高成本。具体设计好结构构件的预设制,结合地域环境的差异以及气候环境,在考虑抗震、抗冻等外在因素下,对结构构件的节点展开设计。
3装配式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3.1设计施工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也会因为一些不稳定的外在因素产生各类问题,首先是装配式建筑最关键的接缝和节点问题,这两个问题不仅会带来建筑的安全性、可靠性降低,还有可能会出现不防水、耐久性与抗震不足等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建筑构件方面所产生的问题,建筑构件如果在运输过程中遭到损坏就会使得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质量严重不达标。
3.2 较高的经济成本
我国多用于传统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尚处于一个还在发展的初始阶段,装配式建筑材料的不普遍应用大大提高了在材料方面的成本,其次就是人工方面的成本。装配式建筑中一些特殊的节点不但需要设计以及施工人员做到充分的了解,还需要在一些装备的使用上进行拆解设计,这在一方面限制了设计和施工人员的专业上限。
4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优化与设计方案
4.1管控整个设计流程
传统的民用建筑设計以功能为导向,特别是在民用生活空间,力求实现基本功能和空间环境的目前。装配建设项目不仅需要依靠实施操作,还需要注意设计的生产和装配施工。由于组件工厂的制造、运输和装配要求,装配式建筑必须将结构扩展到整个过程。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应考虑组件分割的要求和精细的设计。当前装配施工成本高,原因也是由于各个方面,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参与设计规划过程的公司管理不到位,导致设计、施工等环节出现漏洞,也导致了分体系统的组件和设计的节点结构增加了大量难度,使方案组件变得复杂化。在设计上,要保证设计详细图纸能够与设计单位、预制厂家、施工单位保持密切沟通、配合工作,以此来确保参与规划的单位能够顺畅沟通,协调问题能够及时、合理地解决。
4.2建立建筑标准结构设计体系
建立标准建筑设计系统对建筑非常重要。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装配式建筑需要先建立起属于自己完整的标准设计体系。结构优化与建筑标准化设计体系密切相关。该系统由标准化的模块住宅建筑模块和标准化的运输核心模块组成,可以有效减少外墙组件和地板构件,提高建筑的质量与效率。住宅建筑的功能性和经济性也能够有所保障。
4.3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设计科学性
在当前数据信息化时代的潮流下,建筑设计的工作也脱离不了信息化的需求,因此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有效的通过信息化软件提升设计工作参数检验的效果。要更全方面的保证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上的科学与可靠性,这就需要设计工作者对于信息化软件有着熟练的操作,通过可视化手段对于设计中不科学的问题展示出来,进而为问题的解决找到更具有科学性的方法。所以,信息化软件的操作能力也是设计管控团队和设计工作者们不得不重视的一点。
5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合理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则可以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 本文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设计思路以及各设计阶段的关键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及拆分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对装配式建筑的合理设计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饶静.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29-30.
[2]于思淼,片锦香.浅析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和信息化[J].品牌与标准化,2019(06):77-80.
[3]郑晓宇.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BIM方法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4):95-96.
(作者单位:浙江鸿翔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
浙江千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海宁分公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