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魁
【摘 要】:基于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创建以输血治疗预期为目标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中要做好输血前評估工作、输血预期目标、输血剂量、输血后治疗效果的控制工作,该管理系统明确了输血治疗的目标,保证了剂量的合理性,同时输血过程中采用密闭管理模式,有效规范了输血治疗过程信息。
【关键词】:临床输血路径;输血治疗预期;输血剂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1
1 输血前评估分析
输血前评估是输血治疗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应明确评估患者能否接受输血,如需要输血,则需给出患者输血的理由。例如在普外科中,输血治疗需充分考虑患者的概况,一方面要评估患者发病后的病情、健康状况,另一方面还应评估患者是否有贫血症状,如患者有贫血症状,则需进一步确定患者的贫血程度对手术的影响。
代偿能力是衡量患者是否需要输血治疗的重要因素。人体血容量为血液总量的2-3成,多数患者均可通过机体的调节能力代偿急性失血,所以临床上规定如患者失血不超过600ml,通常无需输血。另外,人体的心肺功能较强,心脏和肺脏可在人体急性失血时发挥反馈调节的作用,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机能。所以患者的代偿能力也是评价患者是否有输血需要的重要指标。
再者,凝血功能状态也是评估患者是否有输血需要的因素,如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则要及时采取处理和控制措施。普外科凝血功能障碍经常与先天凝血功能障碍、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手术的复杂性是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输血的一大要素,如简单的小型手术,患者通常不需要输血,但大型的复杂手术和恶性肿瘤根治术,则患者均需接受输血治疗。若有条件应开展自体输血。
实验室检测结果是输血评估的主要内容及依据。为减少输血评估的工作量,相关人员需列出评估的具体内容,医生仅需勾选内容即可完成输血前的评估工作。
2 合理选择血液制剂的类型
2.1 红细胞类制剂
该制剂主要由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去白细胞全血和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组成,其可纠正由于慢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所引发的低缺血症,而不同红细胞制剂具有不同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现阶段,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最为广泛,其可应用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单次输血或多次输血评估,也可用于组织器官移植治疗准备患者的输血。洗涤红细胞由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经生理盐水处理后制成,可有效去除白细胞和血液成分,所以一般应用于无法输入外源性血浆的患者。冰冻解除去甘油红细胞主要应用于稀有血型患者。红细胞类制剂需经辐照处理,规避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主要适用于免疫功能较差或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
2.2 血浆类制剂
血浆类制剂主要有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病毒活火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中的不稳定凝血因子具有生物活性,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的不稳定凝血因子则无生物活性。所以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可应用于因不同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而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则适用于其他凝血因子所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冷沉淀是以未经病毒灭活处理的新鲜冰冻血浆为基础,制备的含有多种凝血因子的血浆制剂,其主要应用于血友病、严重外伤或DIC等疾病治疗。
2.3 单采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的合理性最高,其主要应用于血小板缺乏所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BEIS当中,要对输血目的和血液成分建立对应关系,以免医生误选血液成分,进而影响输血申请单合理性审核结果。此外,医院可结合实际确定、纠正大失血组合用血的组合发放方式。根据患者的用血紧急程度和供血时间要求,将其分为火急、紧急、急诊和备血四个等级。
3 输血治疗的预期目标与患者的输血剂量
现如今的临床输血治疗研究中,普遍为输血指征的研究,但输注剂量的研究却很少涉及,且在输注剂量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输注剂量在治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输注剂量不足,无法保证治疗效果,而输注过量也会影响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这也是输血治疗中需要提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的关键环节。
临床上要明确输血治疗预期目标,且以此为基础,经合理准确计算后获取输注剂量的参考值。临床用血科室的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单用血量的过程中,BTIS能够采取多种方式提示医生填写输血治疗后主要指标的数值。采用基于个体血容量的输血剂量计算方式,最终数值应为患者最近一次的检测结果,最后为医生提供推荐输注量数据。BTIS中所给出的推荐用量通常是指血管密闭性达标的患者,血管封闭性受损后出现的活动性失血血液输注量较高,因此需结合临床治疗效果确定输注剂量。
3.1 红细胞类制品推荐使用量计算方法
红细胞输入量=[预期Hb值-输注前Hb值]×体重×血容量在体重中所占的比重÷Hb(g)含量/U红细胞。其中,新生儿取值为0.1,儿童取值为0.09,成人取值为0.07,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去白细胞全血Hb取值为18g/U,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hb取值为16g/U。
3.2 血浆类制品推荐使用量计算方法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及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用量波动较为明显,推荐使用基于体重的估算公式:血浆(mL)=(10-15)mL/kg×体重。
3.3 冷沉淀
纠正纤维蛋白水平低下是输注冷沉淀的主要目的。其推荐用量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冷沉淀=[预期FIB-当前FIB]×体重×血容量在体重重所占比重÷冷沉淀中FIB含量,其中,FIB的取值为0.075g/U,其他取值与3.1相同。
3.4 单采血小板推荐用量计算方法
单采血小板输入量=[预期PIt-输注前PIt]×体重×血容量在体重中所占比重÷PIt,血容量所占体重比例与3.1相同,血小板量换算为PIt后为250×109/L。
4 临床疗效
以输血治疗预期为目标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一方面能够保证科学决策,规避决策中出现经验主义倾向,另一方面还可明确预期治疗目标,使血液用量更为合理,效果评价更加完善,且输血不良反应也可得到及时上报,有效加强临床输血治疗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与其他临床方法相比,以输血治疗预期为目标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印则,孟庆宝,戴芳.以输血治疗预期为目标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