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磊
摘 要 现代高中大多教学科目中,关于对称性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含义,在网络上多以化学关系来定义对称性。但如果从物理角度看待,就是指在进行某种操作后,存在质量守恒的不变性。而且高中物理对于对称性在教学中的应用,多用于力学中。不仅是因为力学在高中物理课本中占据绝大部分,而是因为力学在对称性上更具有代表性。
关键词 高中物理;对称性;力学
从高一到高三的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可看出,无论哪一部分内容,都存在力学的影子。因此本文将从质量、物体碰撞两类经典问题分析,以体现对称性方法的重要作用。
一、对力学对称性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自我国提出新课改的意见后,提倡加强实用性学科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在教学方式、教育计划等方面都要发生转变。而物理就是属于高中使用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科,也要加强对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那么就相对而言,高中生们对于骤然突增的学习压力会感到不适应,因此可以建议学生们使用物理对称性的方法,来平衡自己的心态。比如,在学习《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时,会遇到思考洛伦兹力为什么要用左手判定方向,而不能用右手方向判定的情况。此时学生们其实已经钻进了一个牛角尖,如果再深入思考并不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那么,教师可以用对称性的方法劝解他们,一方面告诉他们左手大拇指的方向,其实和磁场中的正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一致,所以才使用左手。另一方面告诉他们,这仅是一个大自然的物理现象,很多物体都可以代替手掌演示洛伦兹力,因此需要他们慢慢地深入了解才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由此可见,从这样一种积极劝导的方式,既帮助他们消除了眼前的困惑,又使得他们对物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程度,有利于提高物理学科方面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力学对称性应用研究的实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在逐渐提高在教育学科方面的资金投入,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实用学科,旨在提高普通民众对于此类学科的教育意识。而高中物理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加深进一步的研究学习,比如初三物理中学习的磁场知识,直到高二物理学习的磁现象与磁场的作用力等知识,这两者之间实际是铺垫增益的过程。而在大多数的物理知识点中,都包括关于对称性的理论探讨,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一)将对称性应用在求解物体质量问题方面
在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目录中,不难发现有很多理论知识中,都含有关于求知重心的问题。而在一般情况下,普通的练习题及分值较小的题目,仅仅是在物体质量、形状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再要求学生作答,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但如果遇到形状不规则的情况,学生就很难判断物体的重心与几何中心的位置,因此就可利用对称性的方法来探究。比如,在一平面上放有一个粗细均匀的钢管,且钢管的上下管口都为圆形。现在将这根钢管垂直立放,這时钢管的重心与中轴线是呈现垂直关系,那么如果这时再通过外力,将钢管切成两个长度一致的两段,最后需要学生们回答这两根钢管的重力大小。而要解决这道物理题,首先得要确定这两根钢管各自的重心是否在某一固定位置,但因为高中生们缺乏实践经验,仅凭浅薄的物理知识也无法直接用直觉判断。因此需要自己揣摩,出题者在题目中隐藏的条件,并尝试使用草稿纸依据题目的指示,演画一张模拟示意图。并且用笔和尺子,简单地根据描述距离分割钢管长度,同时进行分析推算的处理方式,最终以对称性方法解决这道题目。通过此例可看,对称性方法一方面可以转换学生们单一的思考方式,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们回答的正确率。
(二)将对称性应用在求解碰撞问题方面
在高中物理的众多知识点中,关于碰撞问题主要分为弹性和非弹性,比如系统动量系统动量守恒等。简单的来说,就是两种物体产生作用的过程。而物体根据自身体积形状的不同,自身所携带的力也不同,因此在发生撞击时彼此受到的作用力也是不对等的。比如,在一个水平直面S上,将质地带有弹性的蓝色球A匀速地向前抛出,并与一个直面B发生碰撞,从将蓝色球A抛到直面B的距离为M,蓝色球A抛出时与平面S的距离为N。那么蓝色球A在于直面B发生触碰的一刹那,动能没有发生增减,真正发生增减是在触碰之后。紧接着蓝色球A就滚落到直面S上,并且时间间隔为三秒,此时问蓝色球在抛出时的原始速度是多少。如果有些高中生从蓝色球A的滚动路径角度思索问题,那么会将问题复杂化,反倒不好解决。如果使用对称性方法解决,通过套用平抛运动求合速度的公式Vt=√Vx^2+Vy^2,就可以轻松解决这道题目。其实这道题的原理是,蓝色球A与直面B发生触碰本身就在瞬间,而当时蓝色球A的动能并无增减,且在碰撞动作完成后速度也无增减,就可以利用对称性方法,将其转换为一道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题,那么自然而然地套用相应物理公式,就可以轻松求得相应速度数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对称性方法,有针对性解决高中生们对于物理难题的困惑,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们从固定地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并且渐渐地被自然规律所吸引。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高中生们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卷面成绩,另一方面还可以给予高中生们活学活用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教育教学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