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艾地苯醌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2020-10-14 16:59彭镁锌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7期

彭镁锌

【摘 要】目的:探析慢性脑供血不足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行艾地苯醌治疗效果。方法:本文所选82例明确诊断为慢性脑供血不足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接收,以系统抽样法为基准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开展银杏叶片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艾地苯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Mo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和NIHSS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对照组相比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92.68%)比对照组(51.22%)高,差异显著(P<0.05);在P300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临床治疗期间,艾地苯醌的应用有助于患者自身认知障碍病症改善。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型;慢性脑供血不足;艾地苯醌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dibenzoquinone in the treatment of non-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caused by chronic cerebral insufficiency. Methods The 8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41 cases) carried out ginkgo leaf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41 cas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treatment of aldibenzoquinon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In terms of MoCA score, MMSE score, ADL score and NIHSS sc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mall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92.68%)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51.22%),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P>0.05). Conclusion: Adiphenquino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erebral insufficiency to non-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hich can improve cognitive impairment.

Key Words Keywords vascular cognitive dysfunction; non-dementia; chronic cerebral insufficiency; aldibenzoquinone

【中圖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1

慢性脑供血不足指的是脑组织长时间处于持续灌注状态,每100克脑组织血流量每分钟低于40ml至60ml,导致脑细胞长时间处于血液供应不足状态,造成大脑皮层萎缩、脑细胞缺氧,进而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头昏、头晕等病症。据有关资料显示[1],长时间慢性脑供血不足则会发展成为血管性痴呆症,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前,长时间合并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指的是因为脑血管等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损伤等综合征,认知受损程度处于正常与痴呆间。如果控制不及时,则会恶化,并向痴呆发展。因此,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其有助于患者病情及早减轻。有关报道显示,艾地苯醌是老年性痴呆治疗常用药物之一,其可使患者精神病症、脑功能代谢及早缓解。基于此,本文就艾地苯醌于慢性脑供血不足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单分析,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实验82例明确诊断为慢性脑供血不足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接收,基于系统抽样法为基准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中,男、女分别有21例和20例;年龄最大与最小分别是82岁和60岁,均值(72.15±3.23)岁;患病时间分布在1年至3年(2.03±0.15)年;观察组(41例)中,男、女分别有23例和18例;年龄最大与最小分别是84岁和61岁,均值(72.26±3.19)岁;患病时长分布在1年至3年(2.05±0.2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①由患者家属了解本实验内容后签署相关文件;②具备完整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具有银杏叶片或者艾地苯醌药物过敏史;②合并肝、肾、心器官功能不全或者障碍;③凝血功能障碍严重;④合并恶性肿瘤;⑤中途选择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银杏叶片治疗(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3069;9.6mg*24s))每次2片,日用3次。

观察组:进行银杏叶片治疗同时结合艾地苯醌(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137;30mg*12s),每次服用剂量为30mg,每日接受3次治疗。2组均接受为期12周治疗。治疗过程中,继续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批号:国药准字J20171021;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100mg*30s),100mg每次,日用1次,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规格:20mg*7s),每次服用剂量为20mg,每日接受1次治疗。同时予以降糖、降壓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2组NIHSS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MoCA评分,判定依据分别是神经功能缺损量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并比较视觉P300,视觉P300指标包括Pz、Fz、Cz和C3。

疗效判定[2]:按照《血管性痴呆辩证量表》判定。(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疗效指数。痊愈:疗效指数是100%;明显进步:疗效指数在50%至99%;进步:疗效指数在20%至49%;稍有进步:疗效指数在1%至19%;无效:疗效指数为0%。(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的计算、处理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和率(%);分别采用t与x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中,痊愈、明显进步、进步、稍有进步、无效分别有0例、1例、16例、4例和20例,治疗总有效率是51.22%;观察组中,痊愈、明显进步、进步、稍有进步、无效分别有0例、2例、21例、15例和3例,治疗总有效率是92.68%,

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x2=17.464;P=0.000)。

2.2 MoCA评分和MMSE评分

在MoCA评分和MMSE评分方面,治疗前,对照组分别是(16.87±3.65)分和(23.82±2.01)分,观察组分别是(16.92±3.71)分和(23.91±2.57),

观察组与对照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差异较小(t=0.062、0.177;P=0.951、0.860);治疗后,对照组分别是(19.45±3.06)分和(25.43±2.15)分,观察组分别是(22.65±3.20)分和(27.72±2.43)分,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t=4.628、4.519;P均为0.000)。

2.3 分析P300

在Pz、Fz、Cz和C3方面,对照组分别是(411.15±22.05)ms、(399.48±19.46)ms、(403.21±21.43)ms、(405.21±21.16)ms,观察组分别是(390.25±15.36)ms、(387.41±16.49)ms、(389.47±17.14)ms、(389.17±17.12)ms,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t=4.980、3.029、3.206、3.773;P=0.000、0.003、0.002、0.000)。

2.4 ADL评分和NIHSS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ADL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是(25.34±11.29)分和(2.65±2.41)分,观察组分别是(25.91±10.48)分和(2.12±2.09)分,观察组与对照组ADL评分和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t=0.237、1.064;P=0.813、0.291);治疗后,对照组分别是(19.56±8.37)分和(1.14±1.05)分,观察组分别是(16.32±5.56)分和(0.70±1.02)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t=2.065、1.925;P=0.042、0.049)。

3 讨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具有发病隐匿等特点,临床表现包括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沉及头晕等,临床表现形式较多,而且相对复杂,通常情况下,无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而且特异性检查方法欠缺,使得该病临床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加。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同样具有发病隐匿等特点,大部分研究资料显示,对于文化程度偏低、年龄高人群很容易出现该病,及早诊断并治疗,可避免其向转变为血管性痴呆。

艾地苯醌属于辅酶Q10类似物,其利用药物自身作用将线粒体电子系统激活,从而使三磷酸腺苷合成速度进一步加快,增强线粒体自身功能。与此同时,艾地苯醌自身存在抗氧化作用[3]。现阶段,针对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症的治疗,主要采取艾地苯醌,其同样被视为治疗该病的第一药物。针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及脑血管意外等患者而言,自身意识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合并语言障碍及情绪消沉等病症,在采取该药物治疗后效果明显。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患者耐受和临床治疗两个方面分析,艾地苯醌在老年人认知障碍治疗中效果明显。

银杏叶片的组成包括白果内脂和银杏黄酮苷,据有关资料显示,其具有血管扩张作用,同时可使血流量增加,使心肌耗氧减少,改善缺血缺氧状况。但是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治疗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本实验中,艾地苯醌在慢性脑供血不足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效果明显,结果提示,观察组无论是MoCA评分,还是MMSE评分,治疗前,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可见,经过药物治疗后,患者理解能力、记忆力、语言功能、注意力等改善明显;在P300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认知电位主要用于认知功能的评估,其中P300波使用范围相对广泛。P300波可将临床无表现的认知功能障碍反映出来,以便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观察提供相关信息。据有关资料显示,P300潜伏期增加可以被视为早期认知减退预测的指标。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2.68%)比对照组(51.22%)高,差异显著(P<0.05);由此分析,艾地苯醌的应用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病症,同治疗前相比,其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明显,可协助患者及早开展正常生活,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在ADL评分和NIHSS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可见,为该类患者提供艾地苯醌药物治疗,可使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缺损状况等改善,使其可以独立生活。

综上,慢性脑供血不足致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取艾地苯醌治疗,不仅可以减轻临床病症,改善患者认知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同时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冀新红.丁苯酞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30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1):117-119.

[2] 谭子虎,陈延,谢文婷,等.血管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及痴呆[J].安徽医药,2018,22(12):2291-2293.

[3] 宋礼.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