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爱军
[摘 要] 在我国北方地区,油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松科松属针叶常绿乔木,其不仅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耐旱性与抗寒性,药用价值、工业价值与观赏价值均较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油松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全面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 油松;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91.254;S763.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9-76-2
油松又被称为巨果油松与红皮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针叶常绿乔木。油松不仅耐贫瘠,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寒性与抗旱性。油松也是一种药用价值、工业价值与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其十分适合生长在排水性能良好、土层深厚的酸性土壤中,主根发达,在-20 ℃的气温环境下仍可以正常生长,因此是我国北京等地较为常见的一种绿化树种。
1 北京市种植条件
北京市属于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地形多山区,有山前冲积扇、平原及湿地。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土壤性质多变。例如,山区、山前冲积扇等区域大多为棕壤土,其盐分相对较少;城区与平原等区域多为潮土,其盐碱性均较大。综合上述条件可知,油松的种植有利有弊,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油松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2 油松栽培技术
2.1 苗圃的选择与整理
一般苗圃的选择要符合油松生长所必要的条件,如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且具备较好的排水性能。在正式栽培油松之前,首先要對土壤实施科学化的深耕、施肥。其中,底肥要尽可能选取有机肥,利用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以此来为油松提供一个良好、安全的生长环境。此外,栽培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苗床规格,最佳的长度为10 m,宽度为1 m,此种规格的苗床便于后期进行栽培操作与管理。
2.2 种子的选取与育苗
油松种植能否成功主要在于种子品质。一般采集种子的最佳时间为油松从深绿色向黄绿色转变的时期,种子采集完成后要将其晾晒一段时间,之后再正式开展浸种与催芽工作。浸种的水温以55~65 ℃为最佳,浸泡时间要控制在2 h左右。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要适当延迟种子的浸泡时间,最长可浸泡24 h。之后将种子表面的水分完全吸干,再将其放到恰当的容器中催芽。大多情况下,种子开裂1/3即可进行播种。正式播种之前,要先给苗圃浇透水,再利用条播方式进行播种。在北京市,春季与秋季为油松集中播种的时间,而且要尽可能早播,通常每年4月与8月完成播种即可。待幼苗出土后,要高度重视防范鸟兽的侵害[1],以有效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同时,要在此时追肥1次,为幼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3 移栽与水肥管理
经过两三年的培育管理,幼苗符合油松移栽要求。在早春时节对油松实施移栽时,要尽量选择顶芽饱满、根系健壮且无其他病虫害侵袭的苗木。起苗时不可伤害苗木的主根系,并尽可能携带土团,确保根系水分充足。部分研究数据显示,苗根在裸露的情况下超过4 h,其栽植后的成活率会大大下降,即使有幸存活,也会严重影响苗木后期的生长与成型[2]。另外,栽植穴一定要大、要深,以有效确保油松根系与土壤间的充分接触。移栽完成后,要充分灌溉,并做好除草松土、蓄水保墒等抚育工作,确保苗木健康生长。
油松虽然比较耐贫瘠,但也是十分喜肥喜水的。因此,油松移栽后要定期追肥,及时补充油松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氮磷钾肥,以有效促使油松健壮生长,确保树干笔直挺拔。
3 油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常见病害
3.1.1 干腐病。该病害主要会对油松的枝干造成危害。发病初期,病斑大多不规则或者为椭圆形,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步扩展为凹陷的带状条纹,颜色为黑褐色。病健分界处常裂开,病皮翘起。病部生出很多稍突起的小黑点,成熟后突破表皮[3]。由于该病害会直接影响油松的商品价值,因此需科学进行防控,可以采取喷雾防治措施或者涂抹治疗措施,先彻底刮除携带病症的树皮,再在木质深处涂抹适量的杀菌剂,大多情况下会选择石硫合剂或者40%福美砷。
3.1.2 轮纹病。轮纹病也是油松病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危害极大,不仅可以影响松树正常生长,而且会对油松枝干与果实造成较大的危害。当油松枝干受到该病害的侵袭后,会以皮孔为中心呈现出圆形红褐色病斑,病斑边缘开裂较为严重,而且表皮较为粗糙。因此,如果轮纹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就会导致油松枝干出现严重的腐烂现象。目前,我国防治油松轮纹病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是药剂防治,药剂可选择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及代森锰锌等。
3.1.3 白粉病。该病害主要为害油松的新梢与嫩叶,严重的可对花与幼果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是整株死亡。若幼梢发病,其节间就会缩短,叶片表面会被白粉所覆盖,且呈现出细长上卷的状态。通常,可选择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针及福美砷等药剂来有效防治油松白粉病。
3.2 常见虫害
3.2.1 松材线虫。当油松被松材线虫侵入后,就会表现出针叶退绿、失水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会导致油松整株枯死。与此同时,一旦针叶呈黄褐色,就能看见大量的甲虫驻屑。目前,松墨天牛为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4]。为此,防治该种疾病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彻底杀死与清除松墨天牛。其具体的防治方法就是将螟松喷洒在虫害危害部位的表面,以此来将树皮下的天牛幼虫彻底杀死。另外,在线虫侵入油松前的几个星期,可以在其根部土壤上适量喷洒治线磷、乙伴磷等一系列内吸性杀虫剂,同时可以在树干上注射适量的内吸性杀线剂,以此来更好地预防松材线虫的入侵。
3.2.2 松干介壳虫。目前,四年生以下幼树及老龄松树是松干介壳虫主要侵害的对象,特别是阴面的树梢,会成为松干介壳虫主要的侵害部位之一。一旦松干介壳虫介入,就会导致油松树的阳面树干严重倾斜与弯曲,树枝萎蔫,严重时会诱发白蚁、松天牛等一系列次生虫害[5],进而造成油松大面积枯死。目前,防治松干介壳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预防、早治疗。因此,在松干介壳虫最初的发育阶段,要利用40%氧化乐果进行涂干或者采用50%杀螟松200~3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3.2.3 松突圆蚧。由于雌成虫与若虫期的松土介壳虫体外均有介壳,且覆盖着蜡质,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该虫害的防治难度。松突圆蚧是通过刺吸松树汁液的方式来生存的,因此如果不尽早加以防治,就会导致树枝营养不良,甚至是整株枯死。为此,要采用药物防治或者天敌防治的方法来有效预防松突圆蚧,同时可以喷施松脂柴油乳剂900倍液来进一步强化该虫害的防治效果[6]。
4 结语
油松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且用途广泛的乔木,其整个种植过程较为复杂,并面临多种病虫害的侵袭。为此,林业部门要充分重视对油松栽培技术的研究及病虫害防治管理,以有效提高油松成活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油松的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温乃光.油松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206.
[2]姜振,卢晓.油松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解析[J].防护林科技,2019(4):76-77.
[3]张晓红.新形势下油松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2):62-63.
[4]张塞,程涛.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8(11):142-143.
[5]冯凯.新形势下油松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8(6):184.
[6]苏步军,徐素珍.新形势下油松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J].现代园艺,2017(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