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高龑,孟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北京科技大学1952年建校,前身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及学科组建而成,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强大的硬核实力。
北京科技大学(简称北科大)自建校以来始终注重内涵式发展,一代代北科大人与民族奋进的脉搏一起跳动,与共和国冶金材料工业一起成长,奋笔疾书着“为中华之崛起,奉科技以强国”的壮美诗篇,留下了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严谨求实、锐意改革的宝贵精神财富。建校60多年来,学校文化在内化与创新中不断积淀、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和“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获得了“钢铁摇篮”的社会美誉。面临新形势,当代北科人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强化使命担当,进一步弘扬“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在传承“求实”品质的同时,更需要我们彰显“鼎新”精神,形成了追求卓越、勇于争先北科精神新特质。图1所示为北京科技大学主楼建筑群,入选国家“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图2所示为北京科技大学校史馆,充分展现了学校近70年的发展历史,着重展示近10年的办学成就。
图1 学校主楼建筑群
图2 学校校史馆
软实力理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城市发展、企业进步、个人成长等多方面。现阶段,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除了一些硬性指标的竞争,学生更加注重学校精神、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等情况,大学文化软实力对于优秀生源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高校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而言,高校硬核实力一般靠可以量化的指标和数据来体现,比如专业排名、博士硕士点设置、重点学科数量、科研经费总量、师资队伍建设和论文发表情况等。以上指标在全国高校中的排名和世界排名均能直观反映一所高校建设情况,加上是否入选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等指标,共同构成了学校实力基石。北科大是人才摇篮和科技殿堂,这里孕育出了39位两院院士及一大批省长、市长和企业家。这里诞生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和洲际导弹壳体材料(图3),第一台十万次每秒运算速度的晶体管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第一台国产工业机器人……天宫一号某关键部位安全服役、随嫦娥四号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超级机械臂(图4)、为青藏铁路建设零死亡奇迹打下坚实基础的供氧技术、港珠澳大桥、辽宁舰、南水北调工程……都有北科大人的身影。全国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北科大拥有一个——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这里有四个一流学科,其中冶金工程、矿业工程都曾在各类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一,具有超强的硬核实力。
图3 杨让教授负责研制的新型高强度钢应用于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壳体
图4 北京科技大学韩静涛团队研制的大型展开系统随嫦娥四号飞赴月球
“文化软实力”是由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已成为综合国力重要的竞争因素[1]。在高校层面,与高校硬核实力相对应,高校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历史、淬炼的精神、凝练的校训等专属气质,以及现阶段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社会声誉以及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建设等不可量化的精神元素。高校软实力与硬实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相扶相依,在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日常管理、校园建设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三全育人”(图5)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包含的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中,多项育人体系归属于文化软实力建设范畴,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高校顺应时代潮流,开展“双一流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现实手段。
图5 北京科技大学获首批“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仅10所)
北京科技大学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中,始终注重以文化人、文化育人,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求实鼎新”的校本文化三个层次,实施大学文化精品战略,着力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北京科技大学不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模式,实行以校、院两级管理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以《北京科技大学章程》为统领,逐步建立并不断优化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大学制度。北京科技大学不断提高师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推动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持续加强校风、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评价制度,坚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持续开展“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服务能手(标兵)”等评选;每年开展“感动北科”年度人物评选(图6),设立“5+1”教师职业荣誉体系和“道德风尚”学生表彰体系;精心设计开学(毕业)典礼、学生表彰大会、教师节表彰大会等。
图6 北京科技大学开展“感动北科”新闻人物评选活动
图7 北京科技大学第一届传统文化节开幕学生展示
北京科技大学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和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连续三年举办“礼敬中华·文溢满井”传统文化节(图7),每年包含校园戏剧节、“满井诗光”诗词大会等多元化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荣获教育部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学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结合不同节日或庆祝日,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不同主题开展育人活动,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多次获评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学校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大国钢铁》公开课,讲述学校在钢铁行业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持续开展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完善“馆、册、片、书、剧、景”六个系列文化建设工程,培育校史文化育人基地,修建校史馆、院史陈列馆;定期编辑学校画册、发展公报、《北科印象》(三册),拍摄校庆宣传片、年度宣传片、专题片,编辑出版《校史》《纪事》《年鉴》《人物》等系列丛书;加强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创作排演了原创校史剧“四部曲”《燃烧》《绽放》《奔流》和《师兄的透镜》。
学校构建全媒体网络矩阵。实体化成立新媒体中心,构建覆盖校院两级所有新媒体的“新媒体联盟”,入驻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央视频等多种新媒体平台,真正构建起立体化宣传格局。面向全体师生发布《新时代北京科技大学师生网络文明公约》,每年开展青年网络文化节、清朗网络志愿行动,增强师生网络文明素养。树立网络文化精品意识,北京科技大学“微言大义”“星辰大海”等多个网络文化工作室获北京市、团中央资助建设,原创作品丰富,其中网络视频作品《十九大有嘻哈》荣获2017年人民网全国党媒政企类“十佳作品”第一名。2019年教师节“青丝变白发”抖音视频阅读量3000万,点赞220万,被教育部评为新媒体年度优秀案例。2019年,人民网发布高校网络舆论影响力,北科大位居全国高校第六。
北京科技大学着力加强整体布局,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教育和活动场所建设,规划建设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师生文体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场所。学校加强校园环境与景观整体设计,规划建设了10余个体现学校传统、彰显学校精神与办学理念的“人文景点”,设计命名了求实广场、鼎新广场、五环广场(图8)、青年广场。学校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文明标语塑造教室文化和道旗文化,牡丹、芍药、玉兰、银杏树、草地等构成学校美景。学校的每一块场地,每一个角落,都经过了“精雕细刻”,力争达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教育功能的完美统一。
图8 北京科技大学四个文化广场之一的五环广场(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