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 在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渗透

2020-10-13 12:36李正洪
西部论丛 2020年1期
关键词:指南区域环境

李正洪

杜威曾说:“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是幼儿生命充实与展现的历程,是个体在参与、体验与创造中,利用环境自我更新的历程。”在《指南》的“说明”部分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幼儿为了学会生活、通过生活来学习生活,学习与生活相互交融,学习、生活、发展三位一体,就是幼儿学习最大的独特之处。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是这样渗透《指南》的。

一、《指南》在生活活动中的渗透

在幼儿期,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幼儿的学习在其日常的吃、喝、拉、撒、交往、探究等活动之中发生着、进行着。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日常生活为主体。我们就要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入手,多给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让生活走进孩子,使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幼儿常常会由生活环境中的某个事物引起注意和兴趣,从中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如:一次户外活动中,原组织幼儿开展“好玩的飞机”,没想到“几只小蚂蚁”吸引住了幼儿,我随机给幼儿开展了一节有趣的科学活动,幼儿既感兴趣,同时又收获了新知识。因此,我们要倡导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幼儿园里,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个别性和独特性应该受到尊重与珍视,因此,我们应该把活动的权利交给主体——幼儿,让他们更自由、更主动地生活与学习。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动脑,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南》在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包括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与环节之间存在着过渡的时间。生活过渡环节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會多次出现上厕所、拿茶杯喝水、排队等,我就根据生活中的不同时间和空间选择不同的游戏,避免由经常重复的排队给幼儿带来的枯燥和倦怠情绪,还可以使幼儿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指南》中指出“小年龄班幼儿开展游戏需要在某一个阶段有一部分相对稳定的主题环境的预先布置,即固定的空间、固定的玩具材料,有利于幼儿熟悉游戏环境,使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满足游戏的需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环境的构建应逐渐转向以幼儿为主,游戏主题和内容由幼儿自主决定。”

首先,在孩子小年龄阶段,有必要为孩子布置相对稳定的游戏环境,设立相对稳定的游戏主题,便于孩子熟悉、满足游戏需要。

其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教师在教室里可闲置一块场地,把这块场地的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来创设游戏主题。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需要老师一些材料上的支持,以及行为上的帮助,来推动孩子游戏的发展。同时教师要为孩子准备各种材料,尽量多提供一些低结构的材料供孩子进行替代、想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行选择材料、自行搭配材料。作为教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更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游戏,做到理解、支持,把游戏的权力交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真正得到乐趣。

三、《指南》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指南》指出:“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现在很多活动都有多媒体、大幅背景图等渲染,孩子们很容易被花哨的教具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用眼睛观察而不是用耳朵倾听,而倾听对于孩子语言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能注意到倾听的重要性,会通过提示、暗示等方法提醒幼儿注意倾听老师说话。

教学活动中,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以情境化的语言、情境化的游戏情节展开教学,并将之渗透在不同的教学重难点中,帮助幼儿以游戏形式突破学习重难点,轻松顺利的掌握。如在故事《小兔乖乖》教学中,有动词“敲敲”和一个形容词“紧紧”的学习。我让孩子亲自感受并学习,在说说、学学的过程中,学得十分轻松,重难点也随即掌握。《指南》强调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指引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要关注到孩子的主体性,强调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情景中学习。

四、《指南》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最为钟爱的环节,为此,我园大力倡导在区域活动中注重幼儿自主参与。帮助幼儿在自由自主状态下获得快乐和成长。每个星期结合《指南》精神对日常开展的区域活动进行反思,思考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以提高幼儿区域活动自主性,为幼儿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创造条件。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自己选活动,没有心理压力,可获得充分的活动体会。让幼儿有直接体验的机会,并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以及健康的人格。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被利用起来进行渗透数学教育的。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在或是自主游戏、或是个别化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无意识的学习与反复操练。在环境创设以及区域活动中利用随机、渗透的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目标中所涉及的数学概念、数学知识等,更能为幼儿所接受。

在区域游戏中,每个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速度进行学习。同样的操作内容可能具有同样的教学目标,但形式不同的游戏,有的幼儿玩一两次就达到了阶段目标,有的幼儿则需要一周或一个月才能慢慢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尊重幼儿并且注意记录他们的发展情况,在以后的游戏及活动中让幼儿进行反复操作、自由操作和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使幼儿的个体经验和价值得以体现,以帮助幼儿达成最终的目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而《指南》就是我们的领路人,它提倡我们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猜你喜欢
指南区域环境
分割区域
擦桌子
环境清洁工
指南数读
区域发展篇
漫观环境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论环境雕塑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