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盐-胺基钻井液技术在内蒙拐13井的应用

2020-10-13 14:14司西强王善举刘风涛王凡超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20年3期
关键词:胺基巴音戈壁

谢 俊,司西强,王善举,刘风涛,王凡超

1. 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2. 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三公司:河南濮阳 457001

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探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构造位置位于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该区前期勘探开发中,分别在拐参1井及拐6井发现了高产油气流,进一步确认了拐子湖凹陷的含油气规模及资源潜力。为加快勘探开发进度及节约成本,拟尝试将三开制井改为二开制井,部署了第一口二开制试验井-拐13井,该井完钻井深3 275 m,二开井段1 300~3 275 m,裸眼段长近2 000 m,并首次将银根组、苏红图组、巴音戈壁组等多套易坍塌泥岩置于同一裸眼段,井壁失稳风险极大。邻井钻探过程中,频繁在银根组、苏红图组、巴音戈壁组发生井壁坍塌,形成“糖葫芦”井眼,导致完井电测施工中,在苏红图组、巴音戈壁组遇阻,被迫多次通井及电测,大幅延长了完井周期。能否确保井壁稳定,是采用二开制井成败的关键。采用在现场聚合物氯化钾体系基础上,引入新型支化聚醚胺PEA-1及CaCl2,形成复合盐-胺基钻井液,以强化钻井液抑制防塌能力,并在拐13井成功应用,有效解决了前期勘探井中存在的泥岩井壁失稳及完井电测遇阻难题。

1 主要技术难题

1.1 多套泥岩易井壁失稳

银根组(1 300~2 000 m)泥岩段长且含有大段高活性棕红色胶泥状板结层,遇水极易水化分散,造浆严重,由于成岩性较差,地层易垮塌掉块与膨胀缩径、钻头泥包共存,如图1所示。钻头泥包及银根组钻进期间所取的岩屑中,在吸水膨胀的软泥中,夹杂少量棕色掉块,同时银根组与苏红图组胶结面薄弱,易掉块垮塌,邻井多在胶结面附近井径异常扩大见表1,形成大肚子井眼。在前期的三开制井身结构中,二开套管封银根组或者封至银根组下部苏二段,银根组钻井周期约3 d左右,属于快速钻进、快速下套管封隔,钻井液对银根组浸泡时间较短,井壁失稳问题并不突出。而拐13井采用简化的二开制井身结构,银根组与下部苏红图组及巴音戈壁组在同一个裸眼段,随着钻井周期延长,钻井液对银根组地层的浸泡时间必然大大延长,从而对银根组的井壁稳定要求更高,否则将影响后期的起下钻、电测等施工。

图1 钻头泥包及振动筛返出岩屑

表1 部分井银根组与苏红图组交界面附近井径扩大率

苏红图组(2 000~2 950 m)钻遇大段泥岩,主要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紫红色粉砂质泥岩,该地层易造浆,如果钻井液密度、抑制封堵性能不足,大量的红色泥岩侵入会造成钻井液流变性能维护困难,并发生井壁缩径及垮塌。拐参1井在苏红图组多次下钻不到底,造成扩(划)眼;拐5侧及拐12侧井在此段电测频繁遇阻,电测仪器出井后黏附大量的红色软泥,造成完井周期大幅延长;拐4井在苏红图组钻进期间振动筛返出大量棕红色掉块。

1.2 CO2及油气污染

钻井过程中可能在苏红图组、银根组钻遇CO2侵入,循环罐槽面出现大量气泡,见图2,造成钻井液密度下降、黏切升高、失水增大。统计了部分井受CO2污染前后的性能变化见表2。

表2 CO2污染前后钻井液性能变化

图2 CO2污染后罐面产生大量起泡

目的层巴音戈壁组可能钻遇严重的油气侵。拐12侧钻进至井深3 368 m时,钻井液受到油气污染,黏切升高,黏度由60 s最高上升至200 s,同时密度由1.39 g/cm3提高至1.65 g/cm3,在后续施工中,固控设备使用受限,钻井液固相含量和黏切居高不下,导致滤饼虚厚,影响后期的完井作业。

2 钻井液技术对策

目前现场在三开制井身结构井中,银根组采用低固相聚合物体系快速钻进并下套管封隔,苏红图组-巴音戈壁组采用聚合物钾盐抑制性体系。从实钻情况来看,银根组钻井周期较短,钻井液浸泡时间短,能够在坍塌周期内完成钻井及下套管固井施工,因此,银根组井壁失稳问题并不突出;苏红图-巴音戈壁组采用聚合物氯化钾体系,由于钻井周期长,钻井液浸泡地层时间较长,因此会面临较为严重的井壁失稳问题,钻井液井壁稳定能力有待加强。

拐13井首次采用优化的二开制井身结构,井身结构数据见表3,银根组与苏红图组、巴音戈壁组处于同一开次,裸眼段长近2 000 m,同一裸眼内含有多套成岩性差异较大且易井壁失稳的的泥岩,使钻井液浸泡井壁时间延长,必然增加井壁失稳的风险,包括银根组在内的地层井壁失稳风险较三开制井更突出。

表3 拐13井身结构数据

2.1 钻井液体系配方及性能评价

针对现场聚合物氯化钾体系抑制井壁稳定能力不足及可能钻遇的CO2污染,以聚合物氯化钾体系为基础,通过引入加量为0.1%~0.3%新型支化聚醚胺PEA-1及0.1%~0.2% CaCl2,形成复合盐-胺基钻井液,增强钻井液的化学抑制能力及抗CO2污染的能力。

钻井液配方为:2%~4%预水化膨润土浆+0.5%~1.0% 中分子降失水剂COP-HFL/LFL+0.5%~1.0%低分子降失水剂 LV-PAC/LV-CMC+0.1%~0.3%包被剂KPAM/FA-367+2%~4%SMP+2%~4%SMC+5%~7%KCl+0.1%~0.3%支化聚醚胺PEA-1+ 0.1%~0.2%CaCl2。支化聚醚胺PEA-1是基于分子尺寸控制合成的新型聚胺[1],能同时兼顾抑制性及与钻井液的配伍性,钻井液中引入0.1%~0.2%CaCl2后,一方面能够提高钻井液抑制泥岩水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当钻井液钻遇CO2污染时,能够及时清除侵入钻井液中的CO2,可兼顾抑制性与抗CO2污染。

2.1.1 钻井液抑制性能

以文献的第一作者计算,CNKI中白花前胡研究单位共有40家,文献量≧3的有14家(表5),其中11家为高校,2家为研究院所,1家为高校附属医院。

以拐4井,井深2 800 m苏红图组棕红色泥岩岩屑,采用岩屑滚动回收率实验,实验条件为100 ℃下热滚16 h,对复合盐-胺基钻井液与氯化钾钻井液抑制性能进行了对比,数据见表4。

表4 岩屑滚动回收率评价

由表4可以看出,复合盐-胺基钻井液体系岩屑一次回收率85.1%,较清水及氯化钾钻井液体系有显著提高,表明在钻井液中引入支化聚醚胺及氯化钙后,可发挥了多元协同的抑制性能,钻井液抑制泥岩水化性能得到显著增强。

2.1.2 钻井液封堵性能

拐13井为评价井,对处理剂的荧光要求很高,常规的沥青类产品不允许使用。超细目碳酸钙常用作钻井液的封堵剂,对上部成岩性较差的地层及砂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封堵作用,有利于减少钻井液消耗及储层保护,超细钙属于刚性粒子若单靠其封堵,其封堵效率差,且影响滤饼质量,导致滤饼发虚。针对这一问题,室内优选了2种符合荧光要求的封堵剂,乳化石蜡及白沥青,其中乳化石蜡软化点较低,在钻进苏红图组使用,进入巴音戈壁组后,随着井温升高,使用白沥青对地层进行封堵,乳化石蜡及白沥青加量均为2%~3%,此外,对于强抑制性复合盐-胺基钻井液,施工钻进中应根据测试的MBT数值,及时补充优质预水化膨润土浆,预水化膨润土浆中黏土颗粒粒径一般小于2 μm[2],具有天然的封堵特性,同时具有可塑性,与乳化石蜡及白沥青配合使用,能够提高钻井液的封堵能力及滤饼质量。

2.2 钻井液施工技术

1)控制钻井液密度及黏度

根据邻井实钻密度及井下实际情况,在钻遇层位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密度,保证钻井液对井壁合理支撑,在井壁稳定情况下,控制钻井液具有合适的黏度与切力,既能有效携带钻屑,又能确保钻井液对井壁及钻头合理的冲刷,避免高活性地层黏附钻屑形成缩径及钻头泥包;根据实钻经验,钻井液漏斗黏度控制在35~55 s较为合适,具体来说,银根组-苏红图组二段保持在35~45 s,苏红图组一段-巴音戈壁组,保持在45~55 s。

2) 强化中深部地层钻井液抗温性能

随着钻进深度的增加,地层温度不断升高,应在苏红图一段约2 500~2 900 m之间,将钻井液转换为磺化钻井液,以提高钻井液的抗高温能力,改善高温高压滤饼质量,降低钻井液失水。同时,不宜将磺化处理剂直接加入钻井液中以求一次完成转磺,应逐步转换,避免钻头泥包及因磺化处理剂溶解不完全,被振动筛筛出浪费,可以将磺化处理剂配制成浓度为5%~10%的高浓度胶液,通过循环周,渐进补入钻井液中,逐步完成转磺。

3) 控制钻井液有害固相含量,提高抗油气污染能力

用好一级固控,如果发现筛布损坏,及时更换,同时,一体机使用率应达到90%以上,离心机根据实际情况,每班应开启至少一个循环周。通过提高固控效率,尽量降低钻井液中有害固相含量,以提高钻井液抗油气污染能力。此外,钻达油气层前,通过小型实验,提前了解钻井液抗油气污染的能力,并做好处理预案,钻井现场应配备1 t左右的乳化剂OP-10,可以提前按照0.05%的加量,补入钻井液中,提高钻井液的乳化性能,同时提高钻井液的抗污染能力。

3 现场应用

3.1 钻井液维护措施

1)复合盐-胺基钻井液转换:在一开套管内,将钻井液转换为复合盐-胺基钻井液转换。具体转换措施为:配制1%~2%的聚合物胶液,与一开聚合物钻井液充分混合,做好钻井液护胶的工作后,开始按照氯化钾加量5%~7%,CaCl2加量0.1%~0.2%,支化聚醚胺加量0.1%~0.3%,将氯化钾、氯化钙和支化聚醚胺加入钻井液中,完成钻井液转换。

2)失水控制:前期银根组钻进时,可以将失水控制在5~8 mL,进入苏红图后,逐步将失水控制在5 mL以下,随着逐步转磺,失水控制在4 mL以下。钻进过程中,上部地层以大中分子聚合物以及惰性封堵类材料复配维护,通过K-PAM、FA367、COP-HFL、COP-LFL、PAC-LV、LV-CMC抑制上部地层造浆,并控制钻井液流变性与中压滤失量;下部地层,将钻井液逐步转换为磺化钻井液,胶液中维护SMP-3、SMC,提高钻井液高温稳定性能,控制高温高压滤失量。使用低分子、中分子聚合物胶液控制钻井液失水,胶液应该以细水长流的方式补入钻井液中。在降低失水前,应保持钻井液中具有合适的膨润土含量,避免盲目添加降失水剂。

3)钻井液流变性能:银根组-苏二段,黏度保持在35~45 s,低黏低切,确保钻井液对井壁的冲刷效果;苏一段-巴音戈壁组,黏度保持在45~55 s,低黏兼具适当切力。定期清理锥型罐沉砂,控制钻井液低密度固相含量,避免钻井液黏切过大。

4)钻井液密度:根据邻井经验及井下实际情况,根据地层变化及时上提密度。

5)封堵性能:上部地层钻进期间,可适当加入乳化石蜡、超细钙等加强钻井液的封堵性能,减少钻井液消耗,并改善泥饼质量;下部地层,通过加入白沥青等封堵类材料改善泥饼质量,强化钻井液的封堵性能,保持井壁稳定。

6)油气侵:进入目的层,钻井液可能受到较严重的油气侵,一旦遇到油气侵,除了地面进行除气及上提密度外,应及时向钻井液中补入适量的乳化剂等,避免钻井液黏切增大,滤饼虚厚,造成井下复杂。

7)短起下钻:上部软泥岩地层,每钻进200 m左右,应进行短起下钻,短起下可以两短一长,及时破坏井壁上的软泥,防止缩径。

8)下部地层苏一段-巴音戈壁组,电测及下套管前,配制防塌、抗温及润滑性能良好的封闭液封住该井段,封闭浆黏度切力可适当高些,保证钻井液悬砂能力,确保电测及下套管顺利,封闭液配方:井浆+0.5%SMP+0.1%支化聚醚胺+0.5%液体润滑剂+0.1%HV-CMC。

3.2 应用效果

1)井壁稳定

复合盐-胺基强抑制性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抑制钻屑分散的能力,振动筛返出的苏红图组及巴音戈壁组岩屑见图3,钻屑规则完整,可见清晰的PDC齿印,苏红图组-巴音戈壁组井眼较为规则,从井径数据看基本没有糖葫芦井眼,平均井径扩大率为3.73%,较邻井苏红图组-巴音戈壁组平均井径扩率9.03%有较大幅度下降,银根组在钻井液中的浸泡时间从前期井的约3~5 d延长至16 d,未出现井壁失稳现象,平均井径扩大率5.48%,起下钻畅通,完井电测一次成功,初步解决了前期井出现的井壁失稳及电测遇阻问题,钻井周期26 d,平均机械钻速10.93 m/h,创造了银额新区同类型井机械钻速、钻井周期等双项纪录。

图3 苏红图组及巴音戈壁组返出的红色及棕红色泥岩

2)钻井液性能稳定

复合盐-胺基钻井液抑制性强,具有很强的固相容纳能力,整个钻井过程中钻遇大段的高活性泥岩,侵入钻井液中的泥岩多,钻井液流变性能、失水等性能保持稳定,表明强化钻井液抑制性后,有助于钻井液性能的稳定,钻井液滤饼薄而致密。良好的滤饼质量能够减弱钻井液的压力传递效应,降低滤液侵入地层的量,有助于井壁保持稳定。钻井液部分分段性能见表5,银根组~苏红图组二段地层,钻井液黏度保持在35~45 s,苏红图组一段~巴音戈壁组,钻井液黏度保持在45~50 s,在保持钻井液有效携带岩屑的情况下,保持对井壁的冲刷作用,避免岩屑黏附于井壁上,减轻起下钻及电测时仪器下放、上行摩阻。

表5 钻井液部分分段性能

4 结论

1)二开制井中,裸眼段长,多套泥岩易井壁失稳,导致井壁垮塌掉块,电测遇阻,应强化钻井液的抑制泥岩水化的能力。

2)在氯化钾体系基础上,通过引入氯化钙、支化聚醚胺等形成复合盐-胺基钻井液体系,抑制性能得到显著增强,现场应用表明,强化钻井液抑制性能后,有效解决了泥岩井壁失稳及电测遇阻难题。

猜你喜欢
胺基巴音戈壁
戈壁里的水波
柴达木映画
更正
3-甲氧基-6-硝胺基-1,2,4,5-四嗪化脲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胺基硅醇JFC钻井液在渤海油田的应用研究
戈壁深处“战味浓”
胺基改性秸秆吸附剂的制备及对烟气中SO2的吸附性能研究
巴音布鲁克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