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少娜
(黎明职业大学 学生处,福建 泉州 36200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改革发展的黄金时期,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在扩招100万人的大背景下,高职学生生源变化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影响,学生生源情况越来越复杂,生源素质呈现整体下滑趋势[1]。在职教改革的浪潮下,迫切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转变观念、顺势而为,结合自身学校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积极探索适应符合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管理模式。
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自我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2]。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应顺应发展趋势,传统的单项传输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工作的需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除了需要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外,更加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模式要以传统的监督、监管方式,逐渐转变为学生成长成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服务,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支持,满足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3]。
为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呈现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选取国家优质校、福建省示范校的黎明职业大学为研究对象,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管理机制、管理理念等多个维度展开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总共分为五个核心部分:一是对黎明职业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体系,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梳理和调查;二是针对相关的基本信息、年级、学业情况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基本情况;三是对学生管理中涉及的制度、概念以及受众感知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是否满意当前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否了解学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出台的措施和制度,并对当前学生管理模式进行评价;四是学生管理的需求调查,其中包括教师需求以及学生需求,调查内容包括“希望学校以什么模式进行管理”“是否参与学生管理”等内容。
本调查主要对象以黎明职业大学的教师、学生、毕业生代表为主,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5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703份,问卷有效率为87.8%。本次调查问卷符合研究数据的要求,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笔者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建设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的范围包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涉及的管理体系、服务内容、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学生参与等调查维度,从而进一步确立了对黎明职业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认知程度、管理水平、学生参与度、管理理念、制度建设等支撑指标。
学生工作队伍是高校对学生思想、日常生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进行培养和管理的队伍,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和日常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表2 学生工作队伍配比情况
实际调研以及相关的数据显示,学校学生工作队伍的管理和建设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就全校学生工作队伍数量而言,已经基本满足并符合相关规定的配比数(见表1)。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学校学工队伍的学院分配较为不均衡,呈现出一些学院人员充沛,个别学院人手紧张的情况,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相差较大。学校的学工队伍尤其是学院的一线辅导员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各个部门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很多一线的辅导员都选择向其他行政部门流动,导致一线辅导员缺口较大,新进人员较多,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相对较少。从图1可以看出,工作三年的辅导员仅占27%,工作三年以下的占比达57%。由此可见,目前学工队伍年轻化明显。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经验丰富的教师相对较少,缺乏经验的学生工作者已成为普遍现象,队伍的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水平提升的瓶颈。
目前,黎明职业大学学生管理以传统的学生管理体系为主,这种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在原有的全日制学生管理背景下,对纠正高职院校学生不良行为和日常思想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来源和管理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生管理部门无法在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中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无法真正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需求。长期以来,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以上传下达的形式和外部控制的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行政性、命令式的管理,缺乏管理学生的科学性和主动性,而不是通过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较为民主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表3 学生对学生管理方式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校学生管理在学生看来,属于行政、命令型和强迫、压制型这两者的占比最大,分别为29.9%和26.4%。从数据上看,学生对学生管理的教育引导方式还是比较认可,所占的比重为22.7%,发展服务型所占的比重最低。
在对学生对管理者的印象或者看法的调查中,有66%的学生选择学校的学生工作人员更像是管理者,认为像朋友一样的仅占35.25%,认为像父母一样的则更少,占11.5%。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观念虽然已经发生了转变,但是受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影响,很多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是仅仅停留在“管理”上,缺乏对服务的理解和行动。
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标准和依据,学校目前的学生管理制度主要是依据学生管理规定进行配套实施,工作体系和机制都是从学生工作队伍的角度出发,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学生管理体质。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到后勤、教务、宿舍等各个方面,因此,应当统筹全局,完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构建符合新时代学生管理需求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和制度[4]。
从调研的情况看来,学生对学校管理部门是否属于学生事务管理机构的看法不一,其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生处和团委是主要的学生管理机构,所占的比重分别为89.75%和66.25%。对于后勤处、教务处的认可程度相对较低,所占的比重为35%和46%。
从调查的数据上看,学生与辅导员接触表示“一般”所占的比重较大,达到38.75%,偶尔接触占24.25%,完全不接触占8%。由此可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尤其是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加强学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建设具有稳定性的学生工作队伍,是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一是应当统筹全局,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动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二是把好学生工作队伍的准入关。应将作风正、思想好、懂教育、素质好,并且热爱学生管理和学生教育的教师作为优先录取的对象,从选人用人方面不断提升学工队伍的工作热情和精气神。三是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教育和培养,将培养落到实处。学生管理工作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应当转变观念,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做好学生工作队伍日常学生管理的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能够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5]。
首先,制定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长远规划,从宏观上做好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制度设计,健全学生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以及各方面的配套制度。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制度建设,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其次,根据教育部新发布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补充和修订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包括鼓励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注重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加强对诚信缺失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以上传下达的形式和外部控制的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行政性、命令式的管理,缺乏管理学生的科学性和主动性。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活力,这样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经远远脱离新时代教育管理的要求,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大局意识,转变传统的观念,主动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发展、新形势、新变化。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科学办学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职教改革和高职扩招的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应加强主动化的服务,转变传统行政化管理的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提高学工队伍的学生管理水平,提升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下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这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