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素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走向成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毛泽东在湘赣边秋收起义失利后,放弃了进攻中心城市长沙的原定计划,在文家市作出了“向萍乡退却”的决定。从此,中国革命的重心开始了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性转移。
1927年9月25日,工农革命军进抵井冈山地境莲花,得悉江西省委提供的可靠信息,决定引兵井冈,随后到达永新,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部队获得新生。10月初,毛泽东在古城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确定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在井冈山再一次成功改造了袁文才、王佐的“绿林”武装。获得支持后,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进抵茨坪。立足井冈之后,毛泽东精心组织和部署了三大战斗,攻克茶陵、遂川、宁冈三县城,建立了三县红色政权。攻下莲花县城后,原有的莲花县总工会就立即恢复活动,并在城区建立店员工会和铁业工会。同年11月攻克茶陵后,共产党员、印刷工人谭震林立即发动工人,重建县总工会。
1925年5月24日,纱厂工会在沪西潭子湾举行顾正红烈士追悼大会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万余人,移师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在井冈山,毛泽东、朱德颁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还创造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指导红军的游击战争。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红军击破赣敌四次“进剿”,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创办了军械厂、造币厂、印刷厂以及红色圩场和小井红军医院等,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建设了井冈山和九龙山两个军事根据地。工人群众组建了工人纠察队、工人赤卫队等群众武装,配合协助红军作战。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了大片革命根据地,所到之处,号召工人组织工会、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工农联合建立革命委员会。沿途张贴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宣布红军的宗旨是:“民权革命,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统一中华”。宣传党的各项基本政策:“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增加工钱,老板担任,八时工作,恰好相称。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论。”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这些地区的工会组织随之建立起来。
红四军主力撤离了井冈山,湘赣边界的斗争依然在进行,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仍在燃烧。各种武装力量依旧活跃在边界的崇山峻岭,百折不挠地开展斗争。
在井冈山,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在理论上对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概括,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毛泽东写出了著名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总结了“十六字诀”等红军作战的战术原则和策略思想,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春节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