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十分稀缺,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一个贫水国家。与此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水资源的稀缺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换言之,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水资源管理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现阶段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中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唯有解决好农业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建立起切实完善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方可保障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重點探讨了新形势下农业水资源安全面临的难题和管理上的难点,分析了管理主体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自主组织力量三方面融合的角度,构建了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协同路径,提出了农业水资源安全的立法管理、产权管理、水价管理、社会资本管理、公私合作管理和文化管理方面的机制与对策。因此,《中国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可以为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研究提供借鉴。
该书共十二章,在第一章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背景中,首先介绍了农业水资源及其安全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最后阐述了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同时存在的现状。在第二章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客体中,首先介绍了农业水资源系统及其属性,然后分析了农业水资源安全的支撑条件,最后论述了农业水资源安全的管理。在第三章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主体中,分别介绍了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主体的构成和行为逻辑,以及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主体间的关系。在第四章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路径中,首先阐述了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路径类型,其次探讨了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政府路径、市场路径以及自主组织路径,并探讨了不同路径的融合,最后论述了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机制的协同。在第五章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中,首先介绍了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组织,其次分析了科层式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体系的沿革及不足,接着探讨了参与式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的兴起及评价,最后展望了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的发展方向:科层式与参与式结合。在第六章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物质载体中,首先明确了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水资源安全的关键,其次开展了农田水利供给政策的历史考察,分析了当前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最后从微观主体角度梳理了农田水利有效供给理论,从农村基层视角梳理了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博弈行为。后面几章分别论述了农业水资源安全的立法管理、农业水资源安全的产权管理、农业水资源安全的价格管理、农业水资源安全的社会资本管理、农业水资源安全的公私合作管理、农业水资源安全的文化管理。《中国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保护农业水资源安全需要集体行动,而集体行动需要建立稳定的机制和完善的制度,促使多方主体合力的生成。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不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梳理,还从不同角度对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分析,进而表现出突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对该书的学习,可为相关人员开展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实践提供有力指导。该书不仅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参考教材,也可以供农业水资源管理人员学习使用。
《中国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提出,农业水资源主要指的是自然领域中应用于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中的水资源,包括满足农、林、牧、副等一系列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用水需求的水资源。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农业水资源涉及了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量,以及借助水利设施可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另外,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也可用作农业水资源。科学完备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是节水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方面是建立农业水资源管理与其环境相互间协调关系的前提,另一方面是实现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相较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水资源显得十分匮乏,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人们大肆进行地下水开采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其次,水资源浪费严重。现阶段,我国仍存在大量陈旧的农业水利设施,再加上管理不善,使得它们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进而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另外,先进的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推广存在较大难度,比如一些智能灌溉技术需要相应的投入,但是目前还缺乏有力的扶持,进而造成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在节水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这一系列因素造成了我国农业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并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再次,用水压力不断加大。虽然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及发展的基础产业,然而诸如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发展等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为此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农业的用水压力。受水资源不足影响,使得众多土地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流失。最后,农业用水水价低。因为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其水价长时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由此使得广大农民普遍缺乏良好的节水意识,这样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资源浪费。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农业水资源管理权在水管部门,而灌区管理部门对农业水资源缺乏相应的管理权限。灌区管理部门经济收入以农民缴纳水费为主要来源,因此所收水费的多少影响着灌区的正常运营。因为农业水价始终处在偏低水平,灌区管理部门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水费,便会鼓励农民大量用水,致使农业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这样的管理制度造成节水无法得到一定的鼓励,削弱了人们节水的积极性,并影响了人们节水意识的形成。其次,投入制度不科学。对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既有国家主持兴建的部分,也有农民自主筹资兴建的部分,并且后者在我国农业水利工程中占较大比重,然而该部分水利工程的受益者并非只有广大农民,农业水资源往往还会被用作工业用水或城镇用水,单方面的投入势必不利于我国农业基础建设的健康发展。最后,水价制度不合理。农业灌溉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为了达到节水的目的,可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但是现阶段还无法进行广泛推广,而价格杠杆在此方面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梯级水价,并开展必要的用水计量设施配套建设,才能保证这一举措的有效执行。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对农业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做如下几点思考。第一,引入高效用水技术。通过加大对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提升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一方面,采取一系列工程手段,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诸如加强对滴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工程节水技术的推广,切实提升对农业水资源的管理能力及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的目的。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农业节水灌溉措施及农田灌溉管理技术等农艺节水措施,进一步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除此之外,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水资源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该项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通过对3S技术的有效应用,可显著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达到节水的目的。第二,利用经济杠杆,构建节水灌溉经济激励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不管是供水者还是需水者均以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加强对经济杠杆的有效利用,对供水、需水以及节水可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现阶段,经济杠杆在农业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现象,诸如供水企业没有节水积极性,需水企业不注重珍惜水资源,节水成为一种奢望,进而造成农业水资源管理形势日益严峻,因此构建节水灌溉经济激励制度已是迫在眉睫。一方面,应当建立补偿、奖励制度。不管水价合理与否,节水技术的应用都会对供水企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为了激发供水企业节水的积极性,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节水的具体情况,为供水企业提供相应的补偿、奖励,进而达到激发供水企业节水积极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应当构建奖惩制度。需水企业作为节水的重要主体,主管部门应当确定科学可行的节水指标,对达到节水指标的企业提供相应奖励,而对未能达标的企业,则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除此之外,应当构建水权交换制度。水权转换作为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应推进对水权理论及可行性交换机制的研究,依托市场交换,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对一些重要江河湖泊而言,水权在科学配置农业水资源方面更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国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水权交换制度。第三,构建农业节水法律体系。应当从立法、执法以及司法等方面推进农业节水法制建设。一方面,在立法上,应当进一步构建自然资源综合法,以此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同时构建完善的流域管理机构,提升流域管理机构职能及管理程序的规范性,确保其在行使管理权力的同时,可实现统一管理、分级管理与分工管理的有机融合。同时还要开展好对公共参与管理、地下水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另一方面,在执法上,应当打造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水行政执法队伍,其所需履行的职责包括推进对水法的宣传教育及贯彻落实,在提升节水法治意识的同时,加大对用水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进一步提升农业用水的规范性。除此之外,在司法上,构建水行政司法组织体系,在开展好执法工作的同时,推进多种形式的执法监督,真正运用好法律手段,保障农业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基金项目: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9年度重點课题“山西省农村老龄化社会生活需求与空间规划响应研究”(SSKLZDKT2019044)
作者简介:王晋玲(1988—),女,山西晋城人,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