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是安德烈耶夫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与精神探索,生动展现了生存的孤独困苦、人遭遇信仰危机的绝望以及对宗教信仰的深刻反思。对小说主题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安德烈耶夫的创作思想。
关键词:列·安德烈耶夫;《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创作主题
引言
《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Жизнь Василия Фивейского?)是安德烈耶夫(Л. Андреев 1871-1919)于1903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了神父瓦西里·菲维伊斯基遭遇信仰危机、不断尝试重塑信仰但最终崩溃的故事。安德烈耶夫关注人的生存困境,在作品中充分描述了对人类精神信仰的探索。作者在小说中突出表现了生存、信仰危机以及反叛的主题,向读者传达了物质生活贫乏、苦难得不到救赎、信仰面临倾塌等矛盾,引出对人类生存际遇和精神信仰的反思。
一、生存主题
生存主题一直是安德烈耶夫创作的焦点。在这部小说中,生存始终是人物身上的重担,他们被命运压迫,渴望得到解脱。瓦西里神父自幼遭受忧患,结婚后还没能过几年平安顺遂的日子,爱子便意外落水而死,从此妻子精神恍惚,染上了酗酒的习惯;这家人被可怕的沉重氛围压迫着,苦苦寻求出路的夫妻二人怀着希望生下一个孩子,这孩子却是一个白痴。巨大的打击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加压抑,每个人都怀揣着对生存的疑虑,艰难度日。
但作为神父,瓦西里·菲维伊斯基明白,生存的苦难并非他一人独受。他在教堂不断地倾听他人的痛苦,无端的厄运使无数人饱受生存之苦,而人们除了向神父忏悔别无他法。农民莫夏金忍受着堪比苦役的劳作,生活却越发贫困;出于善意收养了一个孤儿,却被家人痛骂,指责他增添了家庭负担;孤儿疾病缠身,又在他的家中忍饥挨饿,不久也死了,这使莫夏金也开始痛骂自己,对是否应该行善产生了怀疑。
生存的艰辛不仅剥夺了物质的富足,也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人们逐渐失去了共情能力,对苦难见怪不怪。在孤独的生存状态中,人内心的痛苦愈发强烈,人们对荒诞的生活感到无能为力,仿佛唯有向上帝忏悔能打消心中的疑虑。残酷的现实使人们将希望寄托于宗教信仰,安德烈耶夫通过生存境遇将创作主题引向精神归属,进一步探讨信仰危机问题。
二、信仰危机主题
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不幸却接二连三地降临,遭遇苦难的人们开始对信仰暗自产生怀疑。
一些人把忏悔当做精神慰藉,以此减轻心中的疑虑与痛苦,希望从信仰中找到出路。农民莫夏金搜肠刮肚地反思自己的罪孽,可能想到的仅是在彼得节的禁食期中吃了一只肉饼,尽管这样的错误微不足道,他依然虔诚地忏悔,希望这样会让生活顺利一些。另一些人已经对沉重的生活感到麻木,他们将祷告视为一种固定仪式。神父的女儿娜思佳每日不得不做很多沉重的活计,生活的忙碌让她无暇关注精神信仰,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向上帝祈祷。还有一些人对生活已经绝望,直接等待进地狱,对信仰与天堂不再抱有幻想了。
瓦西里·菲维伊斯基听到的忏悔越多,就越煎熬。但作为神父,他不能流露出丝毫动摇。他多次冲着天空呐喊,表明自己相信上帝,但妻子敏锐地意识到,瓦西里神父只是在自我麻痹。他的呐喊中不仅有祈求,也有警告:“他像是在驳斥什么人,狂热地说服什么人,警告什么人似的,又一次哀號说:‘我——信仰你。”[1]家中失火后,瓦西里神父失去了妻子与财产,但这样的打击依然没有使他彻底否定信仰。他越发虔诚地阅读宗教书籍、做祷告,实际上只是为了说服自己:不幸的发生冥冥中自有其原因,或许他注定要遭受磨难,上帝会带给人救赎的。莫夏金挖沙时意外死亡,神父依然自欺欺人,企图唤起奇迹,站在棺材前命令死人复活,但残酷冰冷的现实终于压垮了他最后一丝幻想,神父彻底否定了上帝。
小说通过人物信念崩塌的过程向读者呈现造成信仰危机的原因、信仰磨灭之际人的挣扎与痛苦。应该向何处寻求真理、谋求生存之路是人类永恒的问题,对该问题的反思是安德烈耶夫作品的重要思想。
三、反叛主题
瓦西里神父否定了上帝,这一情节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色彩。对传统、宗教与权威的反叛是表现主义小说的独特主题。在表现主义作家看来,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已经陷入深刻的、达到饱和点的危机。人的整个生活方式的堕落已经无可挽回,人类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灾难,濒临末世的绝境。[ ]安德烈耶夫认为,命运的苦难是没有因果可言的,人们并非由于犯下罪孽才陷入生存困境,所以忏悔和祈祷无法改变人们的命运,祈求上帝并不能得到出路,只能麻痹人的内心,短暂地缓解痛苦,压制心中的疑虑。辛酸而艰难的生存与虔诚的祷告形成强烈的矛盾,加剧了人对苦难的感知,使现实生活与信仰的矛盾进一步锐化。
在俄罗斯的传统文学作品中,人物常常在宗教信仰中领悟人生真谛,而这部小说中,苦难的人们没能在忏悔后得到救赎,这与传统的小说情节相悖,是对传统、权威的大胆挑战。瓦西里神父虽然否定了上帝,却精神崩溃,逃出教堂,至死仍维持着奔跑的姿势。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表明,对于生存的苦难、信仰危机等问题,作者未能找到积极有效的应对之策,但他坚决向传统、宗教发起反抗,呼唤人性的解放。
结语
《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生动展现了在信仰危机之中,人类艰难挣扎的生存图景。为摆脱传统与权威的桎梏,找到人生永恒的真理,主人公饱受折磨,终其一生苦苦追寻。但否定既有信仰之后,失去精神寄托的他感到世界崩塌而精神崩溃。这样的悲剧性情节表明,作者敢于向传统与权威发出质疑,不仅同情人的现实苦难,还关注人的信仰危机问题,思考人的永恒问题。《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是安德烈耶夫的代表作,包含了他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从小说的创作主题方面着手分析,有利于深入挖掘安德烈耶夫的创作思想,也有利于展开对其创作风格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列·安德烈耶夫. 安德烈耶夫中短篇小说集[M].靳戈,顾用中,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2]王宗琥.俄罗斯表现主义文学的主题特点[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
潘雪婷,1996年11月出生,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