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摘 要:探讨不同使用环境下字体设计的功能性要求,为字体使用者和字体设计者提供一种借鉴。分析和总结当前字体设计和应用环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细化字体设计及其应用环境的类别,并分析不同应用环境中的字体设计方法。目前,宋体和黑体几乎应用到了所有环境和场合中,不利于某些特殊环境中对文字信息识别的功能性要求,应该引起使用者和设计者的重视。
关键词:字体设计;字体应用;字体应用环境;功能性字体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研究项目(2018-ZZJH-096)研究成果。
“字体设计”这个汉字名称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概念,一般意义上的字体设计至少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创意类字体设计,比如字体标志,以视觉创意为核心诉求,而对文字识别度的要求不高;二是装饰字体或美术字体设计,装饰字体的设计在功能上主要起视觉美化和装饰作用,其美观性和形式感是第一位的,但同时要兼顾一定的文字识别度和易读性,通常用于文字较少的使用场合,比如标语和标题,这类字体可以只针对内容单独设计几个字或十几个字,也可以是字库产品;三是印刷字体设计,即印刷字库产品。印刷字库按使用场合可分为适合标题使用和适合正文使用两类。正文字体对于易读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必须有良好的易读性和抗视觉疲劳性,通常笔画线条不易过宽,横竖笔画线条对比不易过强,笔画的装饰度不易太过复杂(如图1)。从设计形式上看,从创意字体、装饰字体和标题字体,到正文字体,三者的创意变化度呈递减状态,而辨认度和易读性则呈递增状态。
从字体设计的角度来看,我国近年来的字体设计,无论是创意字体设计还是印刷字体设计都有很大进步,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平面设计,特别是VI设计中的汉字标志和汉字标准字设计的进步,极大推动了汉字创意字体和装饰字体设计的发展,同时印刷字库产品也不断出新,质量不断提高。
一、目前我国字体应用的现状
从表面上看,汉字字体的设计近年来进步很大,以印刷字体设计为例,总结起来有如下特点:一是对传统的宋体、黑体等字体在字重和字宽上进行微调,形成序列;二是对书法名家的字体进行开发;三是对字体进行装饰变化(比如对字体笔画末端的装饰和变化等)。总体来说,大部分新设计的印刷字体多适用于标题和装饰,真正针对不同阅读环境而设计的字体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从字体应用的角度看,可选择能适用于特定不同阅读环境的字体产品少之又少。这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字体设计和应用研究方面还不够细化,另一方面,字体使用方对字体也不够重视,在选用字体时比较随意和粗率,不同场合和环境下使用字体没有针对性,造成了目前针对不同使用环境能选择和使用的字体极为有限,对视觉传达设计和文化的传播产生了不利影响,显然不符合某些特殊环境和场合的功能性要求。
以日本为例,日本根据字体的具体应用环境不同设计和应用不同的字体,如学参字体、普通印刷字体、新闻字体、高速道路字体等类别。学参字体是针对教学场合设计的符合手写特征的宋、黑、楷体等;普通印刷字体是普通场合使用的字体标准;新闻字体是针对新闻报纸等小尺寸文字阅读场合优化设计的宋体、黑体等;高速道路字体是针对在高速环境下的指示牌字体设计的。根据不同使用场合,文字的结构和笔画设计均有不同(后文将分别详述),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针对不同环境细化字体应用和设计
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宋、黑、楷、仿宋等字体的设计,以国家公布的规范汉字标准作为设计标准,如前文所述,以上四种字体几乎用于所有环境和场合,既不能适应不同环境的功能性要求,也不易创造独特的视觉美感。所以应重视并细化不同环境中的字体应用和设计标准,除社会一般使用环境和场合外,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细化字体设计和应用环境:
(一)针对极小尺寸阅读环境下的字体设计
在极小尺寸阅读环境,例如报纸的正文、名片和手机屏幕等应用场合,字体的结构设计应该尽可能开阔,以增强阅读的清晰度。在这方面,我国有一些字体设计产品进行了尝试,例如方正字体公司开发的方正报宋体、方正兰亭宋和方正蘭亭黑等,其字体结构和中宫比一般字体更加开阔,保证了在小尺寸下的清晰度和识别度(如图2)。通过比较相同字号的中易宋体、方正报宋体和日本森泽新闻明朝体的结构中宫大小可以看出,中易宋体的中宫最小,而方正报宋体和日本森泽新闻明朝体的中宫较大,保证了对小字号的阅读清晰度。尤其是针对报纸使用的日本森泽新闻明朝体的设计,不仅中宫放大,对于一般宋体横笔比较细的情况进行了适当加粗,既保证了小字号文字结构的清晰,又使小字号笔画不至于太细影响识别,值得借鉴。
(二)单色图形点阵显示屏的字体设计
公共汽车、出租车或某些户外的单色图形点阵显示屏上使用的字体,由于文字的显示依靠若干个发光的点来控制,故字体笔画和结构需要系统化的设计。目前我国适用于点阵显示屏的点阵字体设计比较成熟和成功,且字体应用也比较全面,是针对特殊应用环境细化字体设计标准的成功案例。
(三)中小学教育环境
针对中小学教育环境,尤其是小学教育环境,目前虽然有尝试,但字体笔画和结构仍然受制于目前的规范汉字的标准,并没有形成特定的设计和标准。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学、认、记文字并定型的关键阶段,对于文字笔画、笔顺和结构的正确理解极为重要。现有的字体设计和标准显然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要,例如对于走之底的写法,现有印刷字体的结构和标准是点,然后是横折向下竖到底,最后是平捺,这不利于小学生书写和认读。在设计针对小学教育环境的字体时,结构应设计为点,然后是横折向左下再重复拐弯至左下,最后是平捺,这样和手写保持一致。
以日本为例,日本有专为教学使用的学参字体设计标准,同时又有教科书楷体字体。学参字体的宋体和黑体的笔画结构和手写的楷书统一标准,图3所示是日本学参字体的宋体标准,与普通字库的标准不同,而和手写楷书保持一致。
针对中小学教育环境的字体设计和应用应单独设立一套标准,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更顺利、更容易地理解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仅仅使用目前的楷体是不够的。
(四)針对动态环境的字体设计
在需要动态识别文字的环境和场合,例如在驾驶环境中识别道路指示牌上的文字,更加需要展开独立于现有印刷字体标准的设计。在驾驶环境中,驾驶者在观看道路指示牌时,由于速度快,指示牌上的文字信息一闪而过,如果错过或不能快速识别,可能导致误判而提高驾驶者的出行成本,甚至造成交通事故,这就要求指示牌上的字体和排版清晰、有层次。字体结构设计不仅要尽最大可能开阔以保持最大清晰度,而且字体笔画设计应尽可能减少细节,从而减少视觉干扰,提高识别速度,为观看者节约时间。
目前我国城市普通道路和高速道路使用的都是数字照排(之前为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以来的第一代黑体,并未考虑到动态识别这一特殊环境要求。第一代黑体字体的装饰特征明显,笔画起笔和末端有明显的装饰角,保留了比较多的传统书写细节和人文气质。汉仪大黑的字体(如图4)笔画末端有非常夸张的向外拉伸的视觉效果,即俗称的喇叭口,而且A、B、C三处完整地保留了书写的意象,使笔画交叉太多,显得琐碎。过多的笔画细节,容易使驾驶者视觉停留时间较长,而且该字体的结构比较内敛不够开阔,这些因素都直接降低了识别效率,不利于直接快速获取文字信息。
针对动态识别文字的特殊环境,亟需展开全新的字体设计研究,而我国目前针对这一环境的字体应用仍停留在“能看”的阶段,还没有出现一套真正能用于高速道路动态环境的字体设计产品,显然不能满足需求,应该引起重视。
(五)有较强透视环境的字体设计
在有较强视觉透视甚至是有错视的环境中,字体的结构和笔画的设计应该修正因较强透视导致的文字识别效率低、看不清甚至是无法识别的状况,例如城市道路的地面引导文字。驾驶者坐在驾驶室观看地面的引导文字时,位置越低透视感越强,正常字体的正方形尺寸比例放倒到地面上时,驾驶者的观看角度导致透视感强烈,看到的文字效果就从正方形变成了高度极低的长方形。字体在横向上的笔画看起来变细,而且笔画和结构必然粘连到了一起而影响识别,因此,针对有较强透视效果的环境进行字体设计时,应该进行视觉修正,拉大字体的横向笔画粗度和结构间距,使字体呈现纵向长方形的造型,这样放倒到地面时,透视后,变成接近正方形的梯形造型,以保证识别的清晰度(如图5方案A)。当然如果要追求透视后完全的正方形造型,可将实际地面字体设计成纵向拉长的倒梯形效果(如图5方案B),但是施工难度增加。针对城市道路地面引导文字等有较强透视感的环境,其字体设计和应用,我国虽有一些应用实例,但还不够全面,应该进一步加强研究和设计。
三、结语
综上,不同环境对于字体功能性的要求不尽相同,这对字体设计者和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考虑不同字体应用环境的功能性要求而简单地使用一种字体,不仅不利于不同环境中字体的识别效率,而且也影响视觉美观。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环境对字体的功能性要求,建立不同的字体设计标准。
参考文献:
[1]廖洁连.中国字体设计人:一字一生[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林国胜,毛利静,刘东霞.字体设计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张克敏.汉字的思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
[4]赵建东.字库开发的形态调整规则与设计方法[J].包装工程,2016(12):20-24.
[5]伊达千代,内藤孝彦.文字设计的原理[M].悦之文化,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威,硕士,河南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