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及运用

2020-10-12 15:44郭鹏飞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预算

郭鹏飞

摘要:资源分配中预算是基础部分,同时也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实施依据。无论是政府、事业单位还是营利组织,国内的预算管理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美中不足的是预算管理工作实施时,对外部环境变化响应程度低,没有妥善的定额标准体系,不能合理利用资源对其定额标准体系进行有力支撑和配置,还不能有效发挥预算控制作用。对此情况,对定额标准体系进行优化升级势不可挡。

关键词: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运用

1 实践中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存在的问题

1.1 定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

首先,对成本形态实施划分过后,借助多方历史成本数据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寻求时间空间排序规律,以此为基础对定额标准进行确定。这项方法从本质来说思想还是“基数法”,不能有效支撑零基预算工作。其次,参照作业成本的想法思维,能有效追溯源头对业务活动支出进行把握,对整体业务流程涉及人力、物力资源能妥善定额,但还是存在部分问题。例如,制定完善的作业成本库是大多数企业、单位、产品研发没有做到的,由于数据资源和作业动因处在不平稳的状态,进而无效有效测算预期定额标准。实施测量时,定额标准内部的“量”与“价”对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和考验。尽管大多成本控制着业务活动、作业、资源与量的关系之中,但鉴于科技的变化发展会对量和量之间的内部关系造成影响,使之发生改变;由于外部市场环境也会对定额标准内部的价格因素产生影响,会产生波动。由于定额标准体系研究成果中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审批和实施制定规则部门难以进行采纳。

1.2 定额标准成为利益博弈的工具

委托代理问题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其不光是股东和管理层内部的代理问题,还是科层管理存在的代理问题。是否能预算目标能如期完成,对管理着实际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有效的考察,鉴于目的不同,实施预算的主体会在汇报预算目标时出现不同情况的扭曲。要想降低预算编制,对信息不对称情况进行调整和把控则需要加强定额标准体系管理建设,借助合理有效的定额标准缓解效率低以及道德缺失的情况,确保资源能得到优化配置。

代理问题也是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时存在的一项问题,其表现为编制定然标准的过程。和每年预算情况进行对比,定额标准本质为长时间的契约,他能对上级部门未来展望保驾护航,引导支持预算主体后期发展,有效对资金分配博弈范围进行合理现在,把預算主体的管理者内部资源控制在限定的定额标准范围内。尽管定额标准在一定情况下给预算主体提供了业务实施和运行时所需的资金,但对管理层追逐剩余资源的能力也进行了约束。故而,制定定额标准时,参与定额的各方人员会为了利益产生不同意见,使得制定的定额标准是各方争取协商的结果,并不是由于业务改善和内部调控做出的意见。定额标准在最后会逐渐演变成追逐利益的工具,其体现在总量与结构之间。

1.3 执行过程缺乏监督,导致软约束效应。

为了进一步控制支出总量与分项支出的支出标准,需要制定定额标准,提升资源和资金的最大使用率。实施定额标准项目部门,在进行操作时不对其进行有力监管,会造成定额标准具体执行时呈现无约束状态。其体现为:尽管定额标准运用率高,但没有有力监管和限制资源,会造成实际进行操作时预算单位不能按照实施标准进行定额标准编制的预算,有时定额标准被当做摆设物存在。在这定额标准明确划分了分项支出,实际情况缺失两张皮,各个部门借助使用专项经费或追加经费的方式对原有定额标准应履行的分配状况进行改变。

2 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的建议

2.1 完善信息系统,加强与业务部门合作,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对定额标准存在科学性、合理性不足的情况,第一要搭建系统完备的基础信息库,此信息库要涵盖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将业务与财务相结合,实现协调化发展,保障信息的完整有效性;第二,调动各部门之间的参与度与配合度,打破传统观念认为财务部门是负责定额工作的认识,提升各个部门参与感。制定定额标准不仅需要财会部门,也需要其他部门互商互量,对业务活动中的重难点进行把控,对定额标准制定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有效识别,提升标准编制的准确可靠性;第三,借助定期清理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及时调整社会、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定额实施标准,以此应对社会变化发展的现实要求。

2.2 识别和协调利益冲突,以系统观指导定额标准的制定

针对定额标准实施编制时遇到的利益冲突,需要采用正确科学的办法进行调控经济效益与期望值。股东、管理人、科层管理存在代理问题是必然的,因此在编制途中要切实对存在的期许有着正确的认识,避免发生冲突,确保定额标准有序的状态下,各方利益问题趋于一致。保障业务流程简单明了、资源和内部有序配置时定额标准制定的主要目的,只有从实际出发,制定对策才会达到预期实施标准。项目支出的定额标准要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充分考虑资源、流程、技术的作用,确保经济发展与国家水平预算要求保持有效衔接。

对总量问题,需要结合实际财政实力和业务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定额标准,最大限度的对企业业务资金需求进行反应,确保今后的长远发展;对结构问题,实施分项分类时,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不能过分偏颇项目,要确保资源公正有效分配。

2.3 提高定额管理意识,重视编制工作

定额标准使用性欠佳主要体现在未能正确履行编制工作和形成定额管理思维,要以此为突破口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首先,作为单位和企业要重视定额标准体系的作用,强化人员思维意识,由上而下观察定额管理制度,在提升定额管理工作成员业务水平的同时,对素质进行综合考评,给制定定额标准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而系统完备的体系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其次,强化定额标准编制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合作,保障定额标准的使用性和可行性,而不是仅限于“面子工程”;最后,将支出内容类似、相近的项目,使用互相协调的办法对其共同进行回执,对定额标准存在的差异进行区分,确保体系标准的可靠性与一致性。将部门内部同种业务实施的定额标准进行有效编制,寻求造成差异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地区和业务损耗等问题造成的,需要因地制宜寻求标准进行解决;如果因为测量方法造成的差异,要对口径进行同一,有效提升可对比性,提升定额和预算体系的标准和透明性。

2.4 加强执行监督,制定考核和激励机制

定额标准执行情况出现软化的状况,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定额的执行标准。例如,借助行政执法手段和监督对定额标准的执行力进行有效保障。财政部门可以将实际定额标准使用情况和业务考核水平相挂钩,鼓励和表扬定额标准管理中考核情况优秀的部门,针对使用标准不恰当,借助对定额标准进行虚报、超额标准申请的部门与个人,要适度降低部门年度预算的计划和规模,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追究责任。

预算定额标准体系不是一蹴而就就能产生的,需要各级人员协调配合,结合具体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优化升级,促使其完善发展。同时好的体系,离不开工作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妥善利用计算机技术,汇总过往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总结,保证定额标准是可行可控的,方便全行业进行发展,对全行业稳定资金进行有效维持和控制,促进市场的平稳运行和经济的平衡稳定。有效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能优化升级体质机制,有效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冯丽.国家支出预算定员定额标准体系构建——以浙江省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6(8):104-106.

[2]莫炜.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立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5):118-119.

猜你喜欢
预算
创新实施“6321” 激发创效活力
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
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预决算的影响分析
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成本预算控制管理的思考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完善及相关问题阐述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
道路预算技巧浅析
关于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加强对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