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月娥
【摘 要】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适应生活之变化。也就是说,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寻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创新数学教学的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联系,开展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数学的帮助下观察和解决生活问题,在生活的帮助下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与策略展开论述。
一、秉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教师秉持怎样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流程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将数学教学当成是一门孤立的学科来看待,既不关注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又不重视数学学科与生活实践的融合,这显然不利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因此,教师要想开展生活化教学,首先应该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努力发现和探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数学以生活为“土壤”,扎下“根”来,并且使生活以数学为“养料”,开出“花”来。
例如,在学习《圆》的时候,教师固然可以“开宗明义”地阐述圆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圆的概念入手,讨论圆的性质,并认识圆的圆心和半径。然而,这样的阐述显然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脱离了生活,不利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相反,如果教师能秉持生活化教学理念,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入手,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太阳、飞盘、镜子等“圆”的观察与对比,总结什么是圆以及圆有什么特点,则能使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深入浅出地理解圆的概念和特点。由此可见,如果教师能秉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从生活与数学的“双重视角”来思考问题,则能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与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抽象和刻板是他们对数学的第一印象。学生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印象,跟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忽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不无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引入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在生活的引领下发现学习的乐趣和规律。
例如,在学习《认识方向》的时候,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中选择了在校园指示图中标注方向,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然而,这种方式虽然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方向,却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时,如果教师将教材中的指示图变成学生所在学校的真实的指示图,则能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和建筑,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见,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与探究当中。
三、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构建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与实践技能。然而,如果教师創设的问题情境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则会给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合作探究带来障碍。相反,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和情感需求出发,创设富有生活气息和童真童趣的问题情境,则能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搭建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学习数学知识、探索学习规律。
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的时候,教师固然可以通过对一箱矿泉水与一瓶矿泉水的重量换算、一袋苹果与一个苹果的重量对比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和换算规则,然而,这种理解必然是肤浅的、机械的、缺乏思考与探究的。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请同学们回想玩跷跷板时候的情景,为什么老师坐在一边的时候,没有同学能压动跷跷板?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理解“轻”和“重”的概念。其次,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同学上来以后,就可以压动跷跷板了?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理解“重量换算”的概念。再次,请大家猜测:如果教师的体重是50千克,也就是50000克,压动跷跷板的两个同学中,其中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3千克,也就是多少克?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初步理解“千克与克”的换算。最后,请大家计算:压动跷跷板的另一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换算成克又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深刻领会“千克与克”的换算规则。教师通过创设富有生活气息和童真童趣的问题情境,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直观的生活问题,将刻板的数学学习变成生动的课间游戏,从而在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同时,也实现了趣味化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四、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开展课堂活动,能将知识讲解、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融合到一起,克服传统数学教学只重视知识讲解、不重视能力训练或只重视能力训练、不重视素质培养的弊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如果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活动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则会削弱活动的综合性和实效性,使之成为单纯的知识讲解的“变形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着眼于现实生活,积极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例如,在一年级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有的教师组织了“口算抢答”的课堂游戏,这固然能在短期内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如果进行深入思考会发现,这只是书面练习的“变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活动。相反,如果教师组织“超市大抢购”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教师的购物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完成购物任务,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良好的合作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发挥了课堂活动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开展生活化课堂活动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五、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除了为学生未来学习高数、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打下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给他们解决生活问题提供帮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实践做好准备。
例如,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如果教师单纯给学生布置书面练习作业,让学生通过反复计算巩固所学知识,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应用公式,那么学生只能做到“纸上谈兵”,并不能具备实践能力。相反,如果教师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计算教室的玻璃、家里的地砖、公园的草坪等面积,则能在帮助学生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使学生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将数学教学延伸到生活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理实结合”。
总之,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是陶行知理念的核心观点,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寻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创新数学教学的形式。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尝试从秉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和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几个方面,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与实施途径展开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寇靖玉.小学第二学段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X小学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2]王本秀.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有效设计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
[3]杨洁.让数学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个生活化案例[J].中国农村教育,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