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伟
【摘 要】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美术教师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其艺术学习的能力,即教的“收”,学的“放”。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尝试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探索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规律。笔者从欣赏评述入手,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注重“造型表现”的“收”,发展艺术感知;在“设计应用”中,“收”与“放”相结合;在营造“综合探索”的氛围中,坚持有的“放”矢。
【关键词】美术教育;“收”与“放”;小学低年级
七八岁的孩子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普遍都具有下列特征:喜欢有趣的事,敢于用不同绘画工具进行创作,色彩表现随性,自然地把主观感受流于指尖,艺术气息天然而成。这一时期美术教师的科学引导对学生艺术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收放自如呢?“收”指教师的指导,“放”指学生的自由发挥。很多教师都掌握不好两者之间的度。如何巧用引导动脑、动口、动手的一些方法来解决一些矛盾呢?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尝试在小学低年级美术四类课业内容巧学的方法上寻找规律。笔者试图把多年来课堂教学中点滴心得分享给大家,使其在小学低年级美术实践探索过程发挥“抛砖引玉”之用。
一、注重“造型表现”的“收”,发展艺术表现力
“造型表现”课程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形(即点、线、面三要素)与色的造型要素组织画面,使其逐渐掌握艺术创作中疏密美、序列美、节奏美、对比美、和谐美等美学的造型规律,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艺术创作工具和画材,在实践中学会方法。在每一课的造型训练环节中,教师要用思辨的、创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鼓励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激发学生的表现空间,还课堂于自由,还艺术于个性。例如,在教授《看谁涂得好看》一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辨识色彩和应用色彩的指导相当必要。笔者针对学生通常是凭直接感受反映自己的童心世界这一特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精选了四季动态画面,给学生创设了色彩丰富的视觉画面,让其在宽松的讨论和问答中分享大自然奇妙色彩变化。在教师的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在“收”的环节中收获颇多。笔者还用色纸卡片做红、黄、蓝、橙、绿、紫六色的巩固练习。然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做色彩小实验,快速调动起了学生的探究情绪。接下来,笔者把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洒在纸上,让颜色自然混合,变出橙、绿、紫三间色。笔者再让学生说说教师都做了什么,让其观察色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畅所欲言,艺术欣赏在教室里悄然萌芽。在课堂小练习环节,笔者让学生合作或自己动手做多种形状的色卡练习,展示并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课堂设计以想、看、玩、画为一线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想象、思考、游戏、表现为一体的教学体验。这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了原色和间色的基础知识,使实践有深度、有效果。教师的科学指导给予了学生指向性的目标,增强了学生艺术表现的信心,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收”到好处。
二、在“设计应用”中的“收”与“放”相结合,强化动手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人类天生具有艺术创作的冲动,从原始的壁画开始,甚至更早。作为四肢被解放的新物种,人类思考探索、创造利用自然材料的能力优于其他生灵。人类的创造能力需要自小培养,创造是有条件的,更是一种习惯。很多学生止于语言的“创”,想入非非,却“造”不出想到的东西,那是空想。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架起“创”与“造”的桥梁。在每节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等,运用简单的设计、组合、装饰、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养成创新动手制作的习惯。笔者在《小扇子》一课中,首先把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将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作为这节课的重点。笔者通过录像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扇子,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扇子,说说自己的扇子的构造形状、色彩以及和扇子有关的故事。这样,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的回答甚至可能会超出教材上知识的范围和图示:有圆形的、方形的、多角形的扇子等。接着,笔者用一把全白的扇子启发学生:扇子需要有装饰。笔者让学生欣赏图示与实物的范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以“收”引导学生“放”开去。学生就会自己学会发现,并在没有告诉他们该怎么做的情况下,自己参照课本想办法。“放”的作用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勇于尝试。这样,学生的美术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问题也被创造性地巧妙解决了。
三、借助“欣赏评述”中的“放”,培养审美感知力
“欣赏评述”是学生体验审美感觉的平台。审美感觉是一种抽象思维,同一作品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尤其是处于意象表现期的儿童,他们欣赏作品的眼光是那么“独特”,是成人难以捉摸的。美术欣赏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是运用解说法、问答法、讨论法都难以达到目的的。因此,“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没有现有的模式可以抄。教师要多聆听学生的声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欣赏。教师在自审每节课成效时,可以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中找到答案,如学生是否敢表达、勤动手、善创意。要想构建具有创新思想的课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体验的多样性,让其乐于分享艺术感受。为了使学生成为美术课堂欣赏活动中的主角,教师要通过多样的艺术活动,敢于“放”,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喜参与、乐表现。例如,在教授《花的世界》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准备了教具纸花,歌曲《茉莉花》、多媒体课件,多途径引导学生,让其了解、观察、回忆大自然的花花草草,欣赏艺术作品中的花花草草,并把比赛作为这节课的中心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参与、表现创作的欲望。笔者引导学生欣赏宋代李嵩的《花篮图》和梵高的《向日葵》,并启发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通过“画中画了什么花?有什么不同?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等多个问题的设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欣赏,在欣赏的同时还用背景音乐启发其情感想象。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创设有趣的美术欣赏活动。然后,教师要让学生进一步想象,表现记忆中的花以及心中关于花的情感,从而进行创造,促使其由“要我畫”变为“我要画”。
四、营造“综合探索”中的有的“放”矢,体验学习的持久兴趣
课程标准要求,“综合探索”领域中要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美术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学会有的“放”矢,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笔者给出一个自然形,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让其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填充,并进行添加,使这个自然形成为另一形状。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启发孩子的思维,拓宽其想象的空间被拓宽。结果,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别出心裁。另外,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剪纸、彩条彩带、多彩的拉花、纸蝴蝶等美化班级,还指导学生设计板报,运用所学美术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并且组织“欢乐大课间”的长卷创作比赛。创设适合课堂教学的游戏可以让学生体验参与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就感,让学习艺术成为持久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巧用引导学生勤动脑、乐动口、善动手的习惯和方法,实现美术教学中的教学相长,努力创设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的“收”与“放”自如的良好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