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融媒技术探索与机制思考

2020-10-12 14:41汤代禄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基站运营商用户

摘  要:本文通过5G产业权威数据的量化分析呈现5G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对5G新技术的持续关注和实践,探索5G在媒体行业中的新动态,新方向,新手段,新形式,新方法。通过分析和实践,思考5G环境下融媒运行的新机制。本文认为媒体需要尽早引入5G新技术,并持续迭代更新传媒生产传播方式。

关键词: 5G;智能;产业生态;生命周期;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本文著录格式:汤代禄. 5G融媒技术探索与机制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20(8):7-10.

自2019年6月颁发5G商用牌照,11月1日三大运营商正式商用以来,笔者持续关注。目前对5G的普遍预期认为5G环境下将实现“万物互联(IoT,Internet of Things缩写,即物联网)、万物智联[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高带宽和低时延将会有更多的设备接入网络,实现智能控制、智能协同。“4G改变生活 5G改变社会”,5G应用后将会带来更为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大众报业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积极推进5G融媒技术探索,并逐步思考、实践相关新机制。

1.5G发展趋势量化分析

1.1国家在加大推进力度,5G终端在不断丰富

5G作为新的基础设施,近年来经常被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比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等产业发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拓展5G应用”。中央和各部委多次会议提出加快5G建设的要求,同时推出5G基站共建共享措施,解决建设应用推进中的难题。2019年、2020年每年都有20多个省将5G列为当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5G建设目标。

5G终端设备越来越丰富,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努比亚、魅族、三星等设备厂家2020年4月时有96款,[1]7月时达到197款5G终端获得入网许可,6月底联网5G手机终端达6600万部。[2]

1.2建设成本高,尚需一段建设周期

通过对三大运营商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上半年年报数据分析,截至2020年6月累计投入5G建设资金合计1145亿元,建设了39.8万个5G基站,每个5G基站及相关建设投入平均约29万元。如果要全国基本连续覆盖得达到什么状态呢?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6月全国4G基站有560万个,用了大约6年半的建设时间。邬贺铨院士曾指出“5G时代所需基站数量将是4G时代的约4~5倍”。[3]仅按4G基站个数来简单评估5G基站建设投入就是1.62万亿元规模,如果按4倍计算将达到6万亿元以上。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曾指出5G网络建设需要约600万基站,基站成本在1.2万亿至1.5万亿元,全国5G网络覆盖还需要6~7年时间。[4]

1.3当前4G与5G同步建设并存共生

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新增基站36万个,其中新增4G基站16万个,这样新增其他基站约20万个。假设新增的这20万个基站都是5G基站的话,也就与新增4G基站相当。这说明各运营商在大力投入5G基站建设的同时,还在继续增加4G基站建设来增加4G网络覆盖。4G用户发展1年后达到1.18亿人,5G用户在发展了8个月后就已经达到4G发展1年后的规模,从发展速度来看与4G相当并略快一点。从4G用户在移动用户占比发展趋势来看,占比从无到58.2%用了3年时间,再到80.1%又用了3年,2020年上半年仍呈现缓慢增长。由此可见,4G用户在前三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后3年出现平稳增长,再往后就是缓慢增长,大规模5G用户转换还未到来。

1.4普及率低,5G应用大环境还未形成

通过对获得5G商用牌照的4家运营商观察,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下简称“三大运营商”)分别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年报,披露了关于5G的建设情况,而中国广电暂时没有相关数据。据以上运营商财报数据,截至2020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在5G用户数、5G覆盖城市和5G基站数等几个维度来看,5G普及率还比较低,5G应用大环境还未形成。

从5G用户数来看,2020年上半年5G套餐用户和移动用户中,三大运营商合计5G套餐用户1.08亿户(不含中国联通),即使考慮联通,5G套餐用户合计应小于2亿户。三大运营商移动用户合计约为16亿户。5G用户在所有移动用户中不足12.5%。

从5G覆盖城市来看,三大运营商统一的说法是2020年上半年在超过50个重点城市实现连续覆盖,三大运营商重点城市并集为53个城市。全国大约有多少个城市呢?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截至2019年底地级及以上行政区划为337个。三大运营商所说的重点城市占比也就刚超过16.32%。通过这50多个城市公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2019年底常住人口数据合计约4.27亿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底全国14亿人,重点城市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约30.5%,这个人口比例中使用5G的用户又会打个折扣。

从5G基站数来看,2020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合计建设39.8万个5G基站。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移动电话基站总数为877万个,[5]不考虑共用升级转换等情况简单计算的话5G基站在所有基站中只有2.39%。

2. 5G融媒体技术探索

2.1创办《融媒传播》跟踪研究5G新动态

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特点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作为传统党媒,如何把握5G带来的机遇?如何把这样的机遇引入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为此我们组织了采编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整理编辑《融媒传播》,搜集整理5G相关的传媒业新技术、新应用、新亮点和业界创新做法,为集团决策者和执行者提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参考资料,为新媒体项目工作人员提供可借鉴经验,助力集团员工转变转型,提升员工新媒体素养。2019年5月编辑发布了创刊号,每半月一期,截至2020年8月已推出18期。《融媒传播》由责任编辑统筹编辑初稿后,融媒体中心、信息技术部分管副主任审核,融媒体中心兼信息技术部主任终审签发。定稿后的《融媒传播》纸质版报集团党委常委,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集团技术委员会成员、集团编委会成员、集团社委会成员、各媒体主要负责人,同时发布在集团“中央厨房”内部共享资源库,受到集团越来越多的关注。

2.2建设5G融媒体实验室探索新方向

集团與联通、移动等5G运营商,华为、中兴、浪潮等设备制造商,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省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等合作,组织集团各媒体共同搭建实验场景、应用平台,探索5G+视频直播、5G+AR/VR/MR直播制作、5G+大数据、5G+云制作等新型内容生产方式,组织各行业领域合作交流,探索5G环境下的应用开发、产品孵化和宣传推广等新方向。5G融媒体实验室相关设备和研究成果拟在集团各媒体共享共用。

2020年投资近50万元启动实验室(一期)建设,物理空间设置在大众传媒大厦30楼融媒体中心大厅。在大厅中布设各运营商5G室内分布系统,配备5G网络、5G背包、5G终端、VR/AR设备、视频拍摄、音频采集、演播等设备,配置VR制作播放、AR制作播放、直播、H5制作、MG动画制作等软件,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算等技术服务。

实验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试验探索工作:探索5G移动直播、5G VR直播等新型报道手段;探索视频5G回传后台制作、云端制作的新型生产方式;采用5G环境下的大数据进行数据新闻的设计开发;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场景;针对5G终端、5G短消息等新形态探索开发新应用;探索5G环境下新闻内容的传播分发手段;跟踪业界最新发展动向,及时跟进研究(图1)。

2.3建设5G短视频生产平台推进全员视频化生产

5G环境下短视频新闻以其个性化、碎片化、高黏度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网民的喜爱,正日益成为资讯传播的主流载体和手段,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风口。2020年集团投资近140万元建设“5G短视频生产平台(一期)”。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打造省内规模最大、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党媒短视频生产、分发平台,形成省内短视频产业的战略高地。首先服务好集团所属大众日报、海报新闻等媒体短视频策划生产的需要,其次吸纳社会优秀视频团队入驻,再次是孵化具备潜力的视频创新团队。集团“5G短视频生产平台(一期)”首先从技术平台搭建入手,采购相关设备,引入相关软件平台,自主开发与集团“齐鲁智慧媒体云”集成打通,并将视频素材进行本地化留存,集中统一管理,形成媒资数据库,便于共享、共用,推进集团各媒体全员视频化生产。

2.4 实践5G+VR直播助力重大报道

基于5G网络的VR、AR、全息等应用越来越丰富,5G应用环境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央媒借助5G+AI,5G+VR,5G+全息、5G+在线生产等新技术创新报道和生产方式。笔者与技术小组成员在2020年1月山东省两会报道中,与编辑部共同推出了两会5G+VR直播服务。

会前,笔者带领技术小组提前到会场调试设备,主要测试现场的5G网络环境、VR摄像机、VR直播平台。在会场内,测试时5G网络信号比较正常,但考虑会场人员多手机多,又是第一次进行直播,因此配备了网络专线应急保障。在会场外,测试5G网络也正常,同时各运营商也都配备了5G信号车来确保网络畅通。VR摄像机采用了全景拍摄直接合成的设备,可直接输出VR全景,避免了原有VR摄像机采集后由后台软件系统合成的过程,提高了拍摄效率,也提高了设备的易用性。后台采用了支持VR功能的直播平台,直播平台提供内嵌VR播放器的H5页面。会中,技术人员配合上会记者,选取了场外、场内两直播设备(图2)。

这次5G+VR直播用于山东两会的报道,以一种新型的全景实时展现方式,对重大新闻现场进行了呈现,并在端媒统一发布。用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还可以通过交互操作,转换观看场景,丰富了新闻报道手段。考虑媒体用户所处网络环境各异,所以将VR视频的清晰度和流畅度作了平衡,所以遗憾之处在于牺牲了清晰度来提高流畅度。另一个遗憾在于直播的拾音采用现场音,用户体验上声音不够清晰。这几个问题,既有经验的不足,也有设备环境的不足,相信在未来随着产业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会有越来越精彩的报道呈现(图3)。

2.5实践5G+大数据探索融合生产新方法

5G环境下,大数据也呈现出新特色,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数据、监控视频数据融入大数据流中,让数据纬度、数据形态、数据时效等越来越丰富。这种趋势为使得数据新闻报道如虎添翼,数据成为新闻富矿,蕴藏着越来越多独特的新闻热点。为此,笔者与采编、技术团队一起尝试了采用互动数据新闻方式生产融媒体产品的融合生产模式。

疫情防控最紧要时期,采用数据抓取、数据接口、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技术,融合疫情信息、患者信息、防疫知识、融媒报道等推出具有新闻性、实效性、交互性、实用性、贴近性的全媒体疫情防控融媒体产品“疫情防控指南”“精准防疫 有序复工”“疫情动态”。全国两会期间,采用全网内容监测、语意分析、词频分析、情感分析、趋势分析等大数据技术,融合党媒权威报道推出“2020全国两会”大数据新闻。夏秋季结合防汛抗洪,通过收集水利、气象、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渠道权威数据,融合党媒各地防汛抗洪新闻报道,融合策划推出“2020山东省防汛应急指挥大数据平台”。在融媒体产品生产中形成技术与内容融合的独特生产方式。

3. 5G融媒运行机制思考

通过对5G的持续观察和部分实践,既不能认为5G将会颠覆变革而过度恐慌,又不能认为5G面临诸多难题而过度轻视,应从产业生态、生命周期等多个角度观察思考,以便更加全面、理性看待5G及其带来的作用影响。

从产业生态的角度看待5G的作用。5G网络就好比高速公路。路上要有众多的车辆运载更多的人员、货物等,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的有效流转生态体系,促进各类要素的顺畅流通,才能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有效支撑。5G网络是更宽更快的信息高速公路,同样需要接入更多的信息流、业务流,进而融入各行各业,逐步改变传统,形成新生动力。5G产业生态的形成,需要核心技术的突破,顶层政策的设计,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方案的探索,推进难题的攻关等,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发展和良性迭代升级。因此从产业生态的全貌来观察思考5G的作用时,可以更清楚地看到5G的能与不能。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待5G的发展。5G是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简称。因此从移动通信系统生命周期来看,前面还有1、2、3、4代移动通信系统,后面也将会有第6代乃至更高代的移动通信系統的出现。移动通信系统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根据工信部数据,2G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商用持续增长以来,自2009年移动用户占比达到约98%之后,开始出现占比下降、增速放缓趋势,2013年开始出现用户减少趋势。[6]2G用户下降趋势两个时间节点,恰好对应着3G和4G的商用时间。3G在2009年1月正式商用以来经过连续6年持续增长,移动用户占比达到约38%的峰值后开始持续下降。通过移动通信系统的代际迭代可以发现,新一代推出后都会在1-2年内引发用户的逐步升级迁移。4G自2013年12月正式商用以来还在保持持续增长,但近两年的增速已经出现放缓迹象,预计5G推广1-2年后也会出现4G用户向5G用户的大规模迁移。同样,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研发成功推向市场后,5G用户也会出现代际间的升级迁移。只是每一代都形成对应特点的产业生态,我们需要在每个生命周期内采取各自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从目前可见场景来看,5G对媒体行业会带来包括生产模式、传播模式等越来越多的影响。

3.1 5G带来的生产模式转变

5G环境下,可以逐步实现在线、协作等新闻生产模式。同时随着5G环境中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高清全景摄像机等的不断涌现,逐渐可以实现全天候、全场景的信息采集、数据采集,进而实现智能化的新型报道方式。

4G环境下,移动端的文字稿件在线采写、编辑、审签逐渐成为媒体记者的常用工作方式。而在线编辑处理图片、视频时就略显不足。5G环境下,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移动终端设备性能的提高,可以高效地访问云端服务,即时上传图、音、视等多媒体素材,并进行实时在线编辑。5G的高速率还可以方便将拍摄的高清多媒体素材实时传回后台,由后台团队采用专业设备进行编辑剪辑,解决了采访时不便携带剪辑设备的难题。

5G网络环境下,对智能机器人的远程实时控制更加顺畅,可以通过机器人的“眼睛”“耳朵”“嘴巴”跟远端的用户沟通,探知有危险的新闻现场,回传新闻现场的实况。越来越多的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了解场景中的温度、湿度、风力等,还能实时了解水流、水位,这些传感器会实时形成场景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实时数据的分析就可形成最新的数据新闻报道。

3.2 5G带来的传播模式转变

随着5G智能设备、穿戴设备逐渐丰富,传播载体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5G环境下,不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中传播,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音箱、智能墙镜、智能汽车等新型设备将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生活,并成为信息内容的传播新载体。

5G传输速率提高后,视频、交互、VR、AR等形态的新闻报道会逐渐增多,这些新的新闻呈现形式,其传播方式也会由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体验传播方式转变。

结语

当前,5G相关产业基本处于启动阶段,国家相关政策也在积极大力推进。随着5G产业链的不断丰富完善,对媒体的生产模式、传播模式等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尽早引入5G新技术,尽快探索融媒新业态、新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由于6G还处于技术研发攻关阶段,距离商用上市的时间节点还难以预料,5G比3G、4G的生命周期都长成为大概率事件。因此传媒业要在越来越多的5G场景中持续迭代更新报道方式、展现手段、传播模式。

参考文献

[1]倪伟.工信部:96款5G手机终端已获得入网许可[EB/OL].新京报网.2020-04-23.http://www.bjnews.com.cn/news/2020/04/23/720254.html.

[2]凌纪伟.工信部:197款5G终端拿到入网许可[EB/OL].新华网.2020-07-24.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07/24/c_1126280110.html.

[3]白丽媛.2018世界光纤光缆大会:5G时代光纤光缆将大有可为[EB/OL].浙江在线.2018-11-06.http://fin.zjol.com.cn/201811/t20181106_8677720.shtml.

[4]逯仲胜 刘鑫 熊振.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全国5G网络覆盖还需要6至7年[EB/OL].新京报网.2019-12-18.http://www.bjnews.com.cn/wevideo/2019/12/18/663443.html.

[5]运行监测协调局.2020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国家工信部官方网站2020-07-21.http://www.miit.gov.cn/n1146312/n1146904/n1648372/c8021338/content.html

[6]运行监测协调局.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EB/OL].国家工信部官方网站. 2015-01-20.http://www.miit.gov.cn/n1146312/n1146904/n1648372/c3337169/content.html

作者简介:汤代禄(1977-),男,济南,正高级工程师,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集团技术委员会委员,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猜你喜欢
基站运营商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NETMAX的基站网络优化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广东宣布2020年将新建4.8万个5G基站
5G基站辐射对人体有害?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5G辐射比4G小
微评
信用卡资深用户
运营商们的4G时代—急需向消费者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