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靖舒
摘 要:枯燥、乏味一直被贴签于语文学科,似乎学好语文异常艰难。其实不然,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便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发挥主观能动力自觉爱上语文的学习。
关键词:语文 内驱力 兴趣
作为语文界的同行们都认为语文学科,教师既难教,学生又难学。那么,怎样才能讓学生学好语文呢?我认为: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方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何为内驱力?就是人们主观上由衷地产生的一种改变某一现状,追求某一目标,达到某一结果的内在强烈驱动力。任何一种工作,任何一门学问,任何一项发明,都需要这种内在强烈驱动力才能成功,没有这种内在的强烈驱动力,就会使工作平平,学问不精,发明不成。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浅尝和体验,现述诸笔端,与读者共商。
一、从置疑设问角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内驱力的一个重要角度,就是置疑设问。因为置疑设问在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施行,如能抓住这一角度来激发是最为有效的。但问题是如何置疑设问?首先我们教师不应受教材的限制,特别是教参的限制,要大胆超越教材和教参,提出自己对作品的一些看法,留下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去探究,去发掘。如果把学生死死地拴在教材和教参上,他们既感到乏味,又不能有所创新,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三个儿子》一文时,就提出了教材和教参以外的内容:文中描写了三个儿子,然而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你们觉得老爷爷说得对吗?同学们都议论纷纷,对于预习了课文的学生来讲,无疑答案是老爷爷说得对,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才最有孝心。这也是教参给出的标准答案。但此时,我便会再次提问“那第一个和第二个儿子我们难道就认为他俩不是妈妈的儿子了吗?”这时候课堂突然鸦雀无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就会陷入沉思,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想这个问题怎么让大家都变得如此安静,从而引起他们思考答案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出此问题后,我旁敲侧击地提示同学们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不要局限在固定答案中。在经过大家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有同学给出答案“三个都是妈妈的好儿子,只是第三个儿子最有孝心”。不错,前两个儿子很有本领,是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而第三个儿子虽然没有特殊的本领但却有一颗最真诚的孝心,这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百善孝为先”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所以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是从品德方面去看的,但如果从本领上去看另外两个儿子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我说完后,全班一下子闹开了,我听见有同学在说“看吧,我就说老爷爷说得不太对,明明有三个儿子的,怎么说只有一个呢?”“三个儿子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取长补短”……我很惊讶,原来同学们事先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但却被教辅书里的答案给限制了思维,认定教辅书里讲解的都是最准确的。同时,我也在总结思考中得出,置疑设问不在问题的本身价值有多大,而在充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释疑,开发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1]。
二、从情趣爱好角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一个人的情趣爱好可以直接诱发和调动人的内在强烈内驱力。例如:喜欢看书的,走路、吃饭都随时拿着书本在阅读;喜欢唱歌的,一听见音乐就知道作曲、歌者是谁;一生从教的,三句话不离教书和学生。这些都是出于专行导致情趣爱好所致。因此,如果把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情趣爱好习惯培养起来,那么,他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也就自然激发起来了。
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情趣爱好呢?一是语文课堂要生动有趣。教师不能板着面孔讲课,要像魏书生,钱梦龙老师那样,把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在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和激扬语文知识,使学生感到快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对教材要全面驾驭,深入浅出,让学生被你的语言魅力和传神讲态所吸引。二是教材内容要大胆取舍补充。把那些体裁相同,内容相似的课文和段落砍掉,补充一些格调高雅,内容清晰,理论深邃的材料。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演讲、辩论、开火车、知识抢答、词语接龙、动手做做等活动,来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趣和爱好。
三、从文学欣赏角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汉语是我国的母语,语文是我国的国文,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是必不可少的语言。随着时代的高科技发展,网络书写代替了手笔书写,读书写字是越发减少,很多人觉得没必要过度学习汉语。显然这是错误的认识,是没有现代意识和现代生活要求的表现,这是一种低层次的认识。现代生活仅凭这点语文知识是不能尽享其乐的。就拿看电视来说吧,没有语文知识的人,只能看热闹;语文知识一般的人,只能了解一些情节而已;语文知识丰富的人,首先能品味出作品的艺术价值,对作品的背景、场面的处理,道具的配置,特写的镜头,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等,都能站在生活的高度和时代的高度去品味它。这三种人欣赏同一作品而各自的享受效应却大相径庭,带来的生活效应和社会效应也大不相同。为了把这一认识化为具体实践,贯穿于我的语文教学中去,我在教学古代诗歌时,不仅仅是让学生背诵诗歌,而是要能体会诗歌情怀、诗人情怀。每一首诗歌都有诗人作诗的背景、心情、思想,有借物抒怀的,有寄情于景的,也有豪迈奔放的等等。在学习诗歌时,以对诗歌的赏析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总之,从置疑设问、情趣爱好、文学欣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共同完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是我们寻求的语文教学方向,至于效应的优劣,不在这三个方面的本身,而在我们对三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是否到位,更重要的是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知识的占有上是否渊博、精深。俗话说:“师高弟子强”。因此,我们要想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就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孙永奇.浅谈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