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创了浪漫主义美术的先河。他的画独特而多元,既有印象画派的轻快亮丽、富丽堂皇,也有控诉暴力、鞭挞丑恶、揭露战争的愤怒,更有表现斗牛场上紧张刺激、复杂人性的真切刻畫……他始终用诚实的眼睛注视着世界。
主持:棉花糖
阳光少年的追梦之路
戈雅出生于西班牙北部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位镀金艺人。戈雅少年时便开始学艺,1760年开始跟随当地著名的圣画家何塞·鲁赞·马尔底涅斯学习绘画。
由于天资过人,戈雅很受何塞的喜爱,但他的胆大妄为也经常给自己惹麻烦。有一次,何塞在教学生如何绘制教堂壁画时,戈雅趁老师不注意,在圣母玛利亚的嘴上画了两撇胡须。这可比杜尚给蒙娜丽莎画胡子早多了,但不同的时代对艺术家的宽容度却不一样,杜尚的调侃成就了一件传奇艺术品,戈雅却因为这一次捣蛋,害怕被宗教裁判所找麻烦,不得不远走他乡。
离开家乡后,戈雅去了马德里,报考了两次美术学院都没能考上。之后他去了意大利。在意大利戈雅勤奋学习,画技突飞猛进,还获得过帕尔玛美术学院作品竞赛二等奖。
1771年,戈雅从意大利返回西班牙。四年后,他再次来到马德里,这一次,他的同乡兼师兄弗朗西斯科·巴依也乌帮了他。巴依也乌受雇于西班牙宫廷,他介绍戈雅为皇家圣·巴尔巴拉织造厂绘制挂毯图案。第一批挂毯是葛布兰花毯图。绘制葛布兰花毯图样,对戈雅此后的艺术之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他可以进出宫廷,仔细研究委拉斯凯兹(17世纪巴洛克时期西班牙画家)的作品,将宫廷收藏的委拉斯凯兹的作品翻刻成蚀版画,形成自己的风格。戈雅的生活顺风顺水,他把市井与日常融入到宫廷的绘画之中,用明亮欢快的色彩描绘着这一片安乐乡的生活。这个时期他的画是这样的:
从以上画作中可以看出,那时的戈雅,过着轻松愉悦的生活,他用最明亮的色调,谱写着宫廷中的诙谐曲。
信仰破灭后的颓败
在度过了那段欢乐无忧的时光后,戈雅开始关注社会问题。1786年至1787年间,戈雅创作了《受伤的泥瓦匠》,画面的主角是一位从高处坠落而受伤的泥瓦匠。泥瓦匠表情痛苦,蜷成一团,同伴们将他抬起,脸上流露出关切又悲伤的神情。此时的戈雅已将创作目光投向人民,关注他们的艰辛生活和不幸遭遇。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井边的穷人》《暴风雪》等类似题材的作品。
177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三世接见戈雅。第二年,戈雅因其画作《基督受难图》被聘为圣费南多皇家美术学院成员。其后10年,戈雅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望。然而在1792年,即戈雅46岁那年,他失聪了,这对他晚年的绘画和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失聪后不久,戈雅主动辞去了美术学院的职务,开始创作一些讽刺教会和国家的画,希望以此探讨人类最脆弱无助的一面。
在那段时期,一系列重大事件接连发生,戈雅的内心世界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启蒙主义的影响、西班牙社会的腐败……从那时起,戈雅对现实的批判越来越尖锐,对黑暗的揭露越来越直接,他让画笔下的人物代替自己站出来大声呐喊。
当浪漫而充满激情的戈雅在马德里太阳门广场和拿破仑对西班牙人民的暴力镇压相遇时,他开始直面内心,笔触变得震撼有力,马德里见证了他的艺术觉醒。戈雅追逐时代的光明,也敢直面阴影,感知黑暗,他用画笔向世人展现了与生命不可分割、无法摧毁的自由。这一时期戈雅的作品被称为“黑色绘画”,这些画作大多充满浓郁的黑色,其中绝大多数作品都被收藏于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中。
找回归属感的泰然自若
戈雅生活在风波不断的大革命时期,1808年,西班牙被拿破仑军队占领,同年5月2日,西班牙人民举行起义,受到法军的镇压。戈雅用自己的画笔热情歌颂了西班牙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作了一大批富于激情和逼真表现力的悲剧性作品。
晚年的戈雅描绘的人物面庞,不是介于人鬼之间的扭曲,就是模糊不清。他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和交织在一起的长线条,配合荒诞、怪异的人物形象和主题,使整个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1828年,戈雅在法国波尔多去世,遗体于1900年运回西班牙,安葬在马德里郊外的圣安东尼·德·拉·弗罗里达教堂,因为这座教堂的壁画都是他生前创作的。
戈雅一生的创作极为丰富,仅肖像画就有二百多幅,此外还有风景画、版画等。戈雅在西方美术史上是一个极有成就但难以确切评说的画家,他的作品写实而又充满理想,有着创作热情的奇想。
有人称他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画师、新时代的第一位画师,更有人称他为画家中的莎士比亚。戈雅的一生都在改变,虽然从未建立自己的流派,但他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着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