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
摘 要:以互联网为教育工具,以数字影像为教育素材所形成的多样化教育形式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刻板、单一、机动性缺失、互动性薄弱等诸多问题。基于互联网优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新型智慧教学工具。该模式可使得教师与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完成“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的便捷式学习,该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技术的自由性、便捷性以及紧密性优势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阐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技术优势特征,以及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特点,探索两者在教学运用过程中的全新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9-01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70
大数据时代,全球科技变革使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2015年,我国就“十三五”时期国家教育发展提出“科技创新”,以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发展;以社会发展变革为基础,完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系的目标。基于以上内容,在我国教育领域首先明确了教育方式方法改革作为我国家新时期教育体系重点的工作任务。在时代发展趋势下,我国教育单位又确立了未来方向将主要侧重信息化、网络化,在强化学生教育质量以外,关注丰富教师自身知识储备,提升教学方法技能,完善教师素质的新教育方向。因此,在探索新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如何形成一种对学生教育高效有力的教育方法,从而实现我国教育新目标。
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特征及实践现状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作为当前教育领域新工具,依托网络的自由性、便捷性实现更为积极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的参与度,是当下较为有效的教育模式探索。
(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特征
在教育教育理念的转变下,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全新教育工具“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首先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及国家教育、清华同方公司等多方合作研发成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主要侧重于文理科教育过程中的实施应用,作为“新型智慧教学解决方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具有网络的快捷性及便捷性等诸多特点,该教育模式可依托互联网实现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完成知识体系的数据化、智能化学习,具体而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设置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阶段功能设置,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提供实时沟通的渠道,学习指导,知识预习。达到了以学生教师为双主体的高效互动学习模式,同时,依托互联网的自由性,完成教育过程中的线上线下和课内课外的混合式教学结合。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现状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成了对我国传统课堂教育的优化,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体验的融合,获得了高度评价,目前该系统在国内外超过 1000 所高校的使用,凭借其互动性强、操作简单、反馈及时、个性化定制等优点,被应用于大、中、小学各个教学阶段。
二、小学语文课程特点分析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基础课程,具有专业知识性强、注重实践、侧重感知的专业特性。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涉及拼音、文字、阅读理解、古文欣赏等,其中阅读理解及拼音、文字认识是重要基础课程。而以上内容的学习除了考验学生学习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生活实践及实践积累。
(一)小学语文课程特性
语文是针对小学、中学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大学阶段则上升为专业性课程,小学语文虽然主要教育对象为6至12岁儿童,但这一课程依旧具有较强理论知识、文学欣赏、思想精神的特点,同时语文作为现实生活应用性最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课程,突出知识结合实践应用特点。理论方面,语文主要突出文学素养,文学欣赏等能力培养。
(二)小学语文学习环境特征
鉴于小学语文课程的专业性,应用的广泛性,教育的实践性,使得该课程在教育中需要三个基本教育环境,第一,由于小学语文的专业性,因此,小学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课程时间积累,通过时间的沉淀,保障教师对小学语文理论知识的阐述,实现“教”的内涵;第二,由于小学语文与生活、交流、学习、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应用性极强,因此,小学语文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这既是小学语文的特征也是小学语文重要的考核指标;第三,小学语文作为较强的实践学科,在理论基础上通过学生思维及经验达到思想升华、文学素养升华,提高精神层面的知识内涵是这一课程的重要目的。因此,小学语文必须具备较多的理解、沟通等日常实践内容,保障学生能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积累阅历,以应对社会沟通理解等的问题。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基础是互联网及现代化信息技术,依靠移动终端完成“课前—课上—课后”3个阶段学习辅助,根据阶段目的,制订相关学习任务,达到独立和统合的学习目标及效果,该模式可引申为线上线下、课堂课外的混合式教学理念。
(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三阶段设计
1.課前。小学语文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涵盖了庞杂的理论知识体系,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教材编写上需要耗费极大的心力,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知识理论讲述,问题讲的太深学生无法领悟,教师教学进度易断链;讲的太浅无法完成核心知识传播,学生无法掌握关键知识,以上问题本应通过课前预习、课后练习进行弥补,但受限于部分学生自主性不积极等原因往往无法实现。在“雨课堂”教育辅助作用下,教师可在课前环节,针对基础理论教育内容进行设计优化,将教育内容形成重点体系,并按照深入浅出的教育理论形成课前、课中、课下三级划分,根据内容形成任务清单。完成重点知识体系的知识点资料包,如课件、习题、试卷、课程视频或习题讲解视频等;在课前阶段,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下发学习任务清单及重点预习资料。实现学生打卡学习,学生通过预先了解学习任务、学习内容、资料等自主学习,达到知识体系初步了解内化,促进下一环节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为促进学生积极性,教师可适当设立监督机制,如根据学生在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打卡数据(预习完成情况、观看情况、预习时长、预习题的完成情况等),形成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状况。
2.课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课上应用方面,教师可根据此前“小学语文教育内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结合课前阶段形成的任务清单,开启任务验收及回顾,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反馈体系的帮助下,对于学生预习期间出现的主要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进行精讲及拓展,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专业知识实践教育,完成课堂教育任务,这一阶段“雨课堂”的作用将着重体现于“师生互动”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阶段的教育内容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上设置“学习心得”(学习理解)、“专业知识学习程度”(理解、不理解)等栏目,达到师生充分沟通、充分互动的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完成学生课堂专业知识点学习的数据搜集,为教师后期教学调整和改善提供支撑与保障。
3.课后。课后练习作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第三阶段,主要开展形式以习题、课后问题解答为主,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前和课中两阶段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布置练习内容,也可统一布置相关习题,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推送的教学资料和学习作业完成知识点强化,对不同或者不了解的内容可进行实时沟通。这一阶段充分显现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个性化学习定制,以及实时共同的作用及功能。教师通过学生课下数据反馈,可详细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促进教学总结与评价。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高效互动
“双通道教学” 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支持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同步”和“异步”两条师生交流通道。“同步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在同一时间参与并完成同一个教学行为;“异步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不必要求师生同时参与,而允许课堂参与者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时间开展教学行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依托互联网完成跨时空限制,实现师生“双通道教学”。更加便捷地促进电子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讲解,知识体系“同步”,提升教育质量。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数据支撑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覆盖教学过程中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完成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完整记录学生对知识从接触到掌握的全过程,每个环节所衍生的数据,使后续教学形成体系,对个人形成定制教育模式起到支撑作用,保障教师教育方案的科学性。
四、结语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师形成高效的教学互动,加强小学语文教育连贯是教育的必备因素,小学语文作为一种强实践学科,在理论基础上通过学生思维及经验达到创新实践是这一课程的重要目的。因此,该专业必须具备较强沟通、实践、应用性,从而保障学生能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以应对出现的问题。互联网基础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实现新教育方法中的简单操作、功能丰富、师生互动等诸多目标,已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经典案例,同时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育形式基本达到线上线下、课堂课外的混合式教学理念,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在显著的教育效果下这种教育模式主要通過手机、微信等移动终端机网络软件,贴合民众,不仅将手机变成学习工具,同时还凸显了学生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大数据时代,该种教育模式能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形成个人学习数据,而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人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孙长平,卢兆信,王法社,等.基于“雨课堂”的《电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4).
[2]罗梓超,筱雪,吴琼,等.学会青少年教育及科普探索——以国外学会为例[J].学会,2019(5).
[责任编辑 薛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