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聪
摘 要:初中教育是小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过渡期,对后期的学习教育有着衔接和引导作用,因此初中教育显得格外的重要。初中语文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阔,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象力空间,为自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中,过分追求成绩,让语文课堂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囚笼,让语文教育失去了本来的样子。新课改下,为了实现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通过改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让初中语文教学散发光彩。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9-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33
如何在课时限制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让教学质量得到大幅的提升是初中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初中语文原本的样子应该是多样性、广泛性以及人文性的,而传统教育却只注重写作性,在新课标的感染下,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让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和效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希望对同行教师有所助益。
一、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模式的创新
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思想,这直接关系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地位”是否落实情况,新课改不仅关系到了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还关系到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新课改还原了对教学本质的追求,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育人才,培育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与技巧,还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建设与自我突破,为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改背景下创新的教育模式,是教学工作自我突破的阶段,也是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学实效的阶段,更是新一代人才蛰伏的阶段。
二、新课改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育
1.以文字、阅读、写作为基础的教育模式。通过文字、阅讀、写作让学生体会中国汉字文化的悠久的历史,在文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文字的出处,以及文字的发展历史,在课堂上送给学生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每个汉字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智慧精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汉字的探究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领会语言的魅力,通过对优秀文章的解析,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
培养阅读习惯最好的办法是教师对教材课文的精彩解读,通过对教材的延伸,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性格、阅读品味、阅读习惯,推荐给学生一些有助于提升自身阅读水平的中外名著。而阅读的作用是让学生学会文章中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进而提升写作水平。写作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身情感表达的过程,从写作中可以看到学生接受教育的成果。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观察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教师在进行写作教育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加强生活的观察力,结合自身知识储备或模仿优秀作品中的语句和写作技巧,进而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情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1]。
2.主动的表达能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理所应当地站在讲台上,而学生也自然在讲台下听,这种教育中的结构分配好似天经地义一般。这正是传统教育的弊端,将学生身体与思想完全封闭在枯燥的课堂上,理想被隔离在现实之外,最终造成了学生大大衰减了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是学生最大的梦魇。如果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将段落的含义讲解一下,剩下的时间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描述方式将课文讲解出来,或者以小组谈论的形式学习,可能学生会学的更有趣,而枯燥的难点也可能成为兴趣源泉。
3.教学评价模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新课改背景下,多数教师只能被动地接受课改要求,但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教师也只能采用原有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但是家长和学校领导却十分期待着课改下教师的教学成果,而最终的效果却令人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所以,一定要深刻地反思语文教学评价方案,包括教学模式与课改理念是否相符,是否应用三维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是否结合技能、知识、价值观、态度、方法等要素。教学评价一定不要出现个人化或者印象化的错误,应该深入观察与了解,将事实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凸显教育评价模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多元化教学方式。教师的工作不仅是讲解教材内容这么简单,而是达到以点画面,闻一知十的教育目的。语文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直接的教学,在通过课外延伸、精读细读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有着充分的了解,彻底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对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解读遵循了教育的本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而已,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用综合的知识体系来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5.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师生关系则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课堂的参与程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生,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耐心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公平的态度,进而学生会自主约束自身的行为,并对教师讲述的内容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如果学生犯错了,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为学生找出错误的关键点并且真诚的给予帮助,让学生认知并改正自身的错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在教师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开始主动地学习,将学习当做一种喜好,自然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巨大的帮助。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基础
1.设计完整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与终点,是教师教学的原动力,更是实现创新教学的先决条件。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任何一堂课都要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设计完善的教学目标,将“如何教”“怎么教”“如何学”“怎么学”等问题贯彻课程设计过程中,只有做好完整的规划,才能奠定创新教学的基础。例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目标:扫除字词障碍、学习新字词、对课文做到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主观意识,让学生积累字词的基础上,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而语文创新教学是对教育目标的辅助,通过创新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效率地完成教程目标。
2.坚定以學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认清的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以至于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际上,以学生为主体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上,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积极发现问题。教师高超的表达能力与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代表不了整个课堂,而为学生提供提升的空间与场所,给予学生主体的位置,引导学生向正确的路前行,这才是课堂的全部。只有发挥出了课堂的全部功能,才给创新教学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侃侃而谈,对学生的兴趣点一概不知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提升的难度很大;如果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创新教学的优势。
3.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有研究表明,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教师也通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学习知识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上,快乐教学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现实情况是什么样呢?相信很多教师都会有同感,学生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每天都是在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没有主动性的同时也就没有了快乐,致使语文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说,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势在必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宽松有度的课堂环境,不仅提升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与组织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将课堂环境变得宽松自由、生动活泼,就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将学生当成朋友一样对待,对其个性、爱好、情感等给予充分的尊重与肯定。一旦教师将课堂变成了师生平等的乐园,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分享获得知识的喜悦时,自然使学生的精神更加鼓舞,学习能动性更加强烈,学习效果必然也会出现质的飞跃[2]。
4.小组合作教学,提升学生积极性。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体,但学生个体间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差异,想要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座位排次进行分组,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互动,通过互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后,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为什么皇帝自己看不到新装却不说出来?为什么骗子敢在皇宫里行骗?为什么老百姓也随声附和呢?为什么离皇帝最近的大臣也不敢说实话呢?为什么最后小孩说出了实话,揭露了谎言呢?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们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但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还间接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想要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就一定要打破常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重要环节进行大胆革新,将新课改要求落在课堂上。同时教师也要明确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取得创新教学的喜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快乐的学习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现自身的优势,学会与同学合作,培养团队精神,使其主动地加入课堂教育,在自由的环境中展翅翱翔。秉承新课改发展趋势,建设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燕萍,高飞.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电大理工,2014(1):74.
[2]王晓敏.新课改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7(48):78.
[责任编辑 万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