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芳英 何富乐
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而将其归为“眩晕”“头痛”,其病因十分复杂,主要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说法,《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篇中也记载“春脉如弦……春脉者肝也……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由此可知肝脉其气太过,容易发眩晕。《黄帝内经·灵枢》海论载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提示眩晕的发病也可因虛作眩。高血压病多见于老年人,肾气亏虚明显也是导致头晕的原因。
当然,高血压头晕和心、脾功能异常也有一定的关系。
高血压多常见于老年人,现代医学证实,随着病程的进展,高血压会逐渐影响人的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靶器官功能损坏,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症状。相关数据表明,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
头晕是高血压较为常见的症状,发作起来让人痛苦不堪,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一并发症,那么头晕的人该怎么办呢?
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方法各异,如中药口服、针灸等,今天介绍一种最方便的治疗调理方法: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在民间广泛流传,最具代表性的是冬病夏治的三伏贴。
实践表明,特定穴位的中药贴敷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根据疾病选用特定的药物,经过皮肤吸收,渗入经脉,刺激该穴位,达到调和阴阳、调理脏腑的功能。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重度的高血压也可以如此进行辅助治疗。
最常见的肝肾亏虚,肝阳上亢的头晕类型,可以运用穴位贴敷进行调理。
(1)贴敷药材
可以选用白芥子2份,泽泻、细辛、钩藤、杜仲、罗布麻、牛膝各1份。
(2)药物分析
白芥子辛温气锐、性善走窜、通经络,可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以及促进其他中药药效的发挥;泽泻利水,渗湿,泄热;细辛辛温行散、芳香透达;钩藤味甘,性微寒,入肝经,可平肝熄风止痉;罗布麻味淡涩性凉,专入肝经,有平肝降压,清热利尿的作用,是中医中最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杜仲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牛膝性味苦酸而平,归肝肾经,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以上诸药合用以平肝熄风、补肾止眩。
(3)选穴
【肝俞】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养阴补肾,平肝潜阳,从而产生降压作用,缓解高血压头晕。
【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研究证明,针刺心俞可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压。
【曲池】位于肘横纹桡侧凹陷处。是降压要穴,临床报告表明针刺曲池降压效果明显,且降压作用平稳。
【太冲】在足大指本节后2寸,或曰一寸五分陷者中。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太冲穴有降压药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方3寸,胫骨粗隆外侧旁开1寸。能补益元气,调和气血、和胃健脾,具有治疗和保健的双重作用。
【内关】在掌后去腕2寸。能调和五脏,还能疏肝理气,起到降压作用。
(4)如何贴敷
① 把白芥子、元胡、细辛、钩藤、杜仲、罗布麻、牛膝各12克,打成粉末,生姜先洗净切碎,再用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调和诸药粉混合成团,用搓汤圆的方法把药物搓至食指头大小,用敷贴固定,外用6~12小时。当日没有使用完的药物,要及时放入冰箱中冷藏。
② 隔天1次,5次为一个阶段。
③ 主要贴2~3个穴位,一般曲池和太冲为必选穴位,其余为备选穴位。
观察首次皮肤局部反应,往后可适时延长或缩短时间,如局部皮肤不红、无反应,可适当延长,如皮肤瘙痒疼痛,可适当缩短时间。
(5)贴敷的注意事项
① 治疗前清洁所贴敷穴位,在敷药处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皮肤瘙痒,不用特殊处理。如水疱较大,可局部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排出水,再用无菌纱布包扎,或及时到医院就诊。
② 贴敷时应穿透气性好的宽松衣衫,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禁用。
③ 配置敷贴药湿度要适当,不粘手即可,过干、过湿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疗效。
当然,中医疗法辨证为先,如果对自己高血压的证型不太清除,建议前往正规的中医院由专业中医医师进行辨证。同时,敷贴疗法只是作为头晕时的辅助治疗,治疗的核心还是在于药物对血压水平的控制,如果血压波动较大,应前往医院进行用药方案的调整。高血压重在预防,需要我们戒掉不良嗜好,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可以运用中药贴敷辅助治疗高血压,改善头晕等症状。
(编辑 车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