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雅琴 谢舒 时先锋
摘要:新一轮医改已实施医用耗材零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业务收入及收入结构产生直接影响。医用耗材采购部门应扩大信息公开范围,鼓励潜在供应商参与;正确选择采购方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慎重比选专机专用医用耗材;合理选定合适临床使用的产品;集中采购以获得更大的优惠。通过采取精细化措施控制耗材采购成本,提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采购
近年来,随着群众就医需求的释放,包括医用耗材费用在内的居民医疗支出也相应增长。2015年,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15〕89号),要求逐步降低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和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降低医用耗材虚高价格。2018年12月29日零时起,广州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此举对公立医院的业务收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如何找到公立医院公益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一直是医改的目标[1]。公立医院自身既要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业务水平,更要节流以应对医保付费制度的“紧箍咒”。医用耗材采购价作为医院控费的抓手之一,受到越来越多公立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一、医用耗材采购中常见难点与问题
(一)医用耗材同类产品竞争不充分
潜在供应商对使用单位的采购信息获取渠道不畅,表现在使用单位的采购部门在其机构官网上公告,公告中关于产品的信息也只有名称,没有主要用途和估算年采购量。应标产品多为耗材供应商前期向使用科室主动推荐的产品。其他潜在供应商或因其产品注册名与公告中的产品名称不吻合,或不清楚拟购产品的主要用途而放弃参与竞争的机会。谈判现场往往只有一两家供货商参与,使用科室选择面窄,采购部门掌握的谈判筹码极其有限或几乎没有,无法掌握谈价主动权,竞价效果大打折扣。
(二)供应商对应标产品的报价不规范
由于患者个体生理结构的差异,多数医用耗材设计时已经考虑到并在医疗器械注册时申请许可或备案了多种规格型号。谈判会上,采购部门仅要求供应商对使用科室在申购流程中拟购产品的个别规格型号进行报价,而这样报价的结果极有可能造成耗材引进后,因个体差异需用到其他未预计的规格型号,却由于未议价备案而影响临床实际使用。为满足患者治疗需要,使用科室只能申请补充采购,增加了采购的时间和人力成本,降低了采购效率。
(三)未带量采购造成产品议价空间小
医用耗材议价公告中如果没有写明估算的年采购量,或者在谈判现场采购方没有让供应商对使用科室未来使用拟购产品的数量充满期待,谈判时,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的价格博弈则会变得异常艰难,加上竞争对手有限,本来的买方市场就会变成卖方市场,医院会丧失谈判主动权。
(四)专机专用的医用耗材未统筹采购
某些医用耗材是匹配同一生产厂家的医学装备使用的,特别是医学检验类试剂。采购部门在准备采购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活动应公开、透明,可以安排在供应商接待日,也可以召开专门的产品调研会,给潜在供应商客观宣讲产品的机会。有些医院的医用耗材和医学装备的采购非同一个部门负责,如果先采購到医学装备,再采购其专用的耗材时,采购部门极易失去议价主动权。
(五)医用耗材进价的确定机制不科学
医院对医用耗材进价的认可与否,选择权往往集中在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相对于采购管理部门,使用者拥有更多话语权,利益寻租风险大。而且对于供应商最终报价是否达到采购方预期,没有科学的衡量标准,多数情况下只是与其初次报价作比较,且不同医院之间的耗材采购价格信息无法共享,供应商有了更多市场运作的空间。
二、医用耗材精细化采购要点及措施
(一)扩大信息公开范围,鼓励潜在供应商参与
信息公开是依法采购的关键一步,采购部门可选择在本院官网醒目位置发布公告,也可以与社会招标代理机构协议在其官网发布。公告内容应注明拟购产品通用名、预期主要用途、年预估需求量,明确投标资格条件,潜在供应商需要准备的应标文件内容及规范版式,尤其是报价表内容,要求投标人对其所投产品注册证上所有已生产的规格型号提供有竞争力的报价。为降低采购成本,应采用“两票制”[2],限定投标人是耗材的生产商或是一级(区域)代理商(配送商)。公告中建议投标人适量提供最小包装、效期内的合格产品实物以便使用科室比选。
采购部门在公告之日应及时提醒潜在供应商参与。可通过访问国家药监局官网医疗器械数据查询模块,以产品通用名为关键词筛选出与拟购产品用途相似、注册证在有效期内的产品,再通过访问生产厂家主页、工商注册信息、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等途径联系到潜在供应商,提供采购公告信息查询路径,鼓励其应标。
(二)正确选择采购方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根据招标采购方式的适用条件,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首选竞争性谈判方式。该种采购方式的操作要点在于,开标时唱出各应标供应商提交的首次密封报价信息,报价信息应公开所投产品的注册名、各规格型号对应的单价,接着谈判小组逐个与通过商务资审的供应商就产品的性能、单价进行谈判,要求各自密封提交有竞争力的二次报价,对报价不满意则公开二次报价后再要求提交最终报价。
承办科室组织相关科室[3],包括使用科室、护理部、财务科参与,邀请监察室派人监督,谈判时,以年估算使用量为切入点,以应标产品在同级医院供货价及使用量为参考,充分运用谈判技巧,努力降低虚高价格。拒绝“高开票”的“阴阳价格”。
(三)慎重比选专机专用医用耗材
生产厂家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医学装备配套专用的耗材(试剂)情形越来越多。此类耗材的采购,应特别注意耗材本身的质量、使用量、主机的维保年限。耗材(试剂)灵敏度、准确度是首要考虑因素,因为使用效果或检验结果是供临床医生参考的。使用量越大,谈判时越得据此压低采购单价。同时严控主机采购价,供应商对主机全生命周期免费维护是谈判的终极目标。
(四)合理选定合适临床使用的产品
谈判结束后,遵循自愿原则,由医用耗材供应商免费提供少量的效期内合格产品供使用科室进行实验对照比选。对照结束后,采购部门可从本单位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出5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参考使用科室书面提交的不同厂家产品实验对照的客观结果,以满足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要求条件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拟进产品的推荐顺序,若评审委员会选择的第一拟成交候选人不是单价最低者,则需详细阐述理由,提交医院领导决策。最后由承办科室在本院官网公示拟中标结果,接受其他应标供应商的监督。
(五)集中采购以获得更大的优惠空间
医用耗材供应商为维持利润率,往往根据不同医疗单位的采购量提供不同的供货单价。优势医疗资源集中的医院也更易获得更低的采购价,一定程度上也诱导医疗服务集中,不利于区域医疗资源的分配。故省級或地市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统筹区域内公立医院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可以分类分步实施,遴选质优价廉的产品入本地区的医用耗材库,供区域内公立医院选择,有利于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总之,耗材占比是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医疗单位精细化控费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关系到医保费用的支付,关系到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在零加成政策下,医院是以患者为中心,还是替供应商“打工”,医用耗材的采购成本始终是需要医院决策者重点攻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储沛瑶.医用耗材零加成政策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11):35-37.
[2]童贵显,刘同柱,谷玮.“两票制”实施背景下医用耗材采购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10):67-68.
[3]董芳芳,王雄,李杨茜.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36(3):231-233.
作者简介:汪雅琴(1987—),女,江西上饶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管护师,理学学士,主要从事生殖医学研究;谢 舒(1988—),女,湖北恩施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人事科,经济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卫生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时先锋(1982—),男,安徽合肥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院办副主任,经济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卫生政策、医疗器械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