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自立 辜泽浩 陈正著
[摘 要]通过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某省农合机构进行定量化经营绩效审计评价,从全局角度呈现某省各农合机构整体发展状况并将其分类,综合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揭示各类农合机构经营绩效因子的特点,并提出各农合机构在审计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和环节,为某省农合机构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提供启示,也为把握农合机构审计重点提供思路,助推某省农合机构建立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关键词]绩效审计评价;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分析;审计重点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3.141
2018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各省农合机构正在推动审計体系升级,如何响应国家号召,探索出审计新思路,将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真正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可以借助绩效审计评价的方法,对某省农合机构进行定量化的绩效评估,并借以启发审计思路。
本文第一部分简要概括了绩效审计评价及绩效审计的含义和作用;第二部分分析了目前某省农合机构总体发展现状及以往对其开展分析存在的思路缺陷,提出可以通过绩效审计评估的视角去进行研究;第三部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影响某省农合机构的绩效因子,并对其进行分类,结合比较分析得出各类农合机构存在的发展问题;第四部分立足在第三部分对各类农合机构提出的发展问题上,从审计的角度对每一类农合机构总结提炼了审计重点;第五部分概括了运用绩效审计去推动农合机构找到发展问题,实现自身突破的意义。
1 绩效审计评价与绩效审计
商业绩效审计评价是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经营进行总体评价,涵盖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方面的评价,绩效审计有助于被审计单位认清自身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发展问题,促使被审计单位抓好风险管控,提高发展效益。对农合机构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再根据绩效审计评价的结果进行分类和比较,总结各类农合机构的经营业绩特点及存在问题,立足于此基础上去提炼审计重点,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针对性,明确审计侧重点,强化审计防风险、促发展的作用。
2 从绩效审计评估视角分析某省农合机构发展现状和差异策略 某省农合机构目前辖下有90多家农合机构,对某省农合机构进行分类一般采用如下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从地域来区分,按照管理区域分为中心区、东区、西区、北区四大区域,总体而言,中心区农合机构发展好,实力强,规模大,而东、西、北地区的农合机构发展滞后,存在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另一种是根据该省省级农信联社制定的级别管理办法分成一类、二类、三类机构三个类别,一类机构为中心区规模大、实力强的农合机构;二类机构为城区机构合并的农合机构或监管评级满足特定条件的农合机构;三类机构为不能归入一类、二类的其他农合机构。
第一种分类方法单纯从地域的角度去划分、对比和研究,不利于发现不同地理区域中发展处于同一水平的农合机构存在有何共同点和共同问题,不利于跳出地理范围的约束去发现解决方法。而第二种分类方法初衷是为了建立农合机构行业等级管理制度,以便为农信干部在不同机构、不同地区之间交流调动提供标准参考,这种分类方法掺杂了机构的一些“硬约束”(如是否城区合并农合机构、是否对外参股等),以致分类并不能真正体现出不同类机构存在的经营业绩差异。
因此,如何找到另一种方法跨越区域和机构的壁垒去真正衡量某省农合机构的经营绩效差异呢?笔者认为,可以依托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数据分析方法,立足在农合机构的经营绩效指标体系上去评估某省农合机构的整体经营绩效,在分类的基础上去揭示各农合机构经营绩效上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有助于挖掘某省农合机构存在发展问题的内在联系,有助于主动发现风险,提前做好防范,也有助于实现审计服务发展、审计创造管理效益的目的。
3 实证分析
收集某年全省辖内农合机构经营绩效指标,包括资产平均余额、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非利息收入占比、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人民币存贷款比例(调整后)、流动性比例、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共13项指标,涵盖了农合机构稳定性、创新性、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成长性六方面的考量。
3.1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运用降维的方法,将多个观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潜在变量的同时减少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对于提高变量解释力度,发现潜在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子分析广泛应用于社会分析、经济研究、企业(银行)管理等领域。
通过SPSS软件对13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1],得出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表1所示。
在计算过程中,运用主成分方法提取因子,以特征值大于1为提取条件,共提取5个绩效因子,对样本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68%,结合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可知以下内容。
因子F1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利润率、拨备覆盖率、不良率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三项指标体现了银行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状况,因此将其命名为盈利和质量因子;因子F2在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上有较大载荷,这两项指标体现了银行资本机构的状况,因此将其命名为资本结构因子;因子F3在总资产平均余额和非利息收入占比、总资产增长率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两项指标体现了银行规模大小和创新发展能力,因此将其命名为规模和创新因子;因子F4在成本收入比、净利润增长率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两项指标体现了银行运营能力,因此将其命名为运营因子;因子F5在存贷款比例、流动性比例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三项指标体现了银行流动性,因此将其命名为流动性因子。
3.2 聚类分析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计算出来的5个因子的得分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2],从经营绩效的角度得出对某省农合机构的分类结果。运用SPSS软件系统聚类方法,得出聚类谱系图。再运用K-means聚类方法[3],分别将样本聚成2~11类,比较各聚类结果,结合手肘法和轮廓系数法[4]最终确定最优聚类数为5类,聚类结果如表3所示。
3.3 各类农合机构的经营绩效特点分析
将每一类农合机构的各因子得分[5]进行平均,以便对各类农合机构的各因子进行横向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结合每个因子的具体含义,分析每类机构的经营绩效特点。
第一类机构特点是:盈利和质量因子平均分在五类机构中排第二,规模和创新因子在五类机构中排第一,表明这7家农合机构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产规模和创新能力方面来看,都是处于某省农合机构中的前列。第一类机构基本上代表了某省农合机构中经营实力最强、发展效益最好的机构;资本结构因子(-0.02)在五类机构中处于中间位置,表明了第一类机构从资本结构来说,负债水平处于中等,产权比例也较为适中;运营因子呈现微弱的负向,表明在五类机构中,第一类机构并没有显示出较好的运营能力,结合该因子所代表的二级指标(成本收入比、净利润增长率),意味着第一类机构在成本控制和净利润增长方面尚需加强;流动性因子(-0.18)呈现微小的负数,表明第一类机构在资金的流动性方面,相对第三、四、五类机构没有显得那么充足,但实际上第一类机构是某省农合机构经营绩效最好的机构,结合相关学者研究[6],“银行资产流动性和经营绩效存在倒U关系”,流动性过度充足可能导致整体资产收益降低。推测可能第一类机构资金管理能力较强,在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之后,能够将其他闲余资金运用起来,赚取更多利润,而第三、四、五类机构可能缺乏资金投放渠道或资金管控能力缺乏,因此导致了流动性相对“过剩”。
第二类机构特点是:盈利和质量因子、运营因子均排第一,意味着第二类机构在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资产质量方面,均处于不错的状况,但是规模和创新因子为负,表明此类机构缺乏规模优势,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流动性因子也为负数,且在五类机构中属于最小值(比第一类机构还小),意味着,第二类机构流动性显得紧张,可能在资金运用方面比第一类机构还激进,需要在经营过程中加强对流动性的管控。
第三类机构特点是:盈利和质量因子处于倒数第一,其他因子均处于中等水平,表明此类机构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资产质量问题以及因资产质量问题导致盈利能力下滑,其他方面的经营能力都处于适中位置。
第四类机构特点是:运营因子处于中等,其他因子均为负值,流动性因子排第一。表明此类机构在运营能力处于中等,流动性良好,但是其规模偏小,创新能力、盈利能力不足,资产质量、资本结构等方面均限制了其发展。
第五类机构特点是:资本结构因子、规模和创新因子和运营因子均位于倒数第一,流动性因子、盈利和质量因子中等。表明此类机构面临多种发展问题,需从多方面入手去改善发展,但应特别注意成本控制、开拓业务和化解风险。
4 研究结论
第一,绩效评价将每个农合机构个体放在总体中进行比对、分类,有助于农合机构发现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立足上述研究,某省农合机构可以大致划分为五类机构,根据五类机构的经营绩效特点[7],可以为各农合机构抓住下一步发展重心提供参考:第一类机构要加强成本控制、逐步提升利润空间和控制好流动性;第二类机构要加强业务创新探索和流动性管控,并逐步提升资本规模;第三类机构要集中力量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第四类机构要保持运营能力并不断提升,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提升资产质量,注意资本结构的合理性;第五类机构要以化解风险和提升资产质量为重心,狠抓成本控制和业务开拓,实现在奔跑中化解包袱。
第二,绩效评价为审计提供了从全局看个体的视角,有助于从农合机构总体中划分出类别,發现类别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类别间存在的差异性,为抓住审计重点提供思路。立足绩效评价结果,从审计的角度看,在对以上五类农合机构审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第一类机构要与该类机构成本控制方面、员工个人创利方面以及市场业务风险方面的审计,比如薪酬是否合理、员工人均创利是否合乎水平、市场业务对流动性影响如何、流动性管控是否到位等;第二类机构要关注业务发展是否滞后、业务结构是否因循守旧,没有随形势进行适当转变,流动性是否难以得到保证,市场业务是否得到有效管控以保证机构具有充足的流动性等;第三类机构要关注资产质量为何恶化,是否存在严重信贷风险问题,资产处置是否合理,机构主要盈利途径是否合理、收支是否稳健等;第四类机构要关注其业务结构是否合理、稳健,业务是否停滞不前,盈利是否良好且可持续,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股东控制或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第五类机构要关注资产质量恶化原因以及相关的问题,还有成本控制(如是否存在多发福利、违规分红、薪酬超规定比例等问题)及业务拓展(如是否有结合业务转型进行产品创新、营销思路是否有随形势转变)等。
5 建议
第一,运用绩效审计启发审计思路,抓住审计重点,促进农合机构找到发展问题并实现发展。绩效审计评级既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去评价农合机构的总体绩效情况,也可以发现各类农合机构存在的经营发展问题,还可以发现不同区域农合机构存在的相同点,运用其进行评估,有助于促使农合机构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发展问题,找到共性问题,突显个性问题,并对发展问题谋求解决思路,实现发展。
第二,运用绩效审计常态化地评估,掌握农合机构绩效变化的态势及变化的内因,提高对农合机构发展的掌控力。对农合机构进行常态化的绩效审计评估,可以深入了解农合机构绩效外在变化态势及其内在原因,结合内在因子变化情况,可以提高对各农合机构发展的掌控力,有助于为适时调整经营战略提供参考,也有利于评估经营发展战略实施是否恰当。
第三,运用绩效审计发现不同地域农合机构的相似性,为个别农合机构突破发展难题,跳出发展困局提供思路。某些农合机构与其他片区的农合机构可能存在着相同的业务机构、资产规模及管理问题等,运用绩效审计可以发现不同地域农合机构的相似性,进而进行类比,可以互相借鉴经营及发展措施的效果,为同类农合机构突破发展难题,跳出发展困局提供思路。
综上所述,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农合机构进行绩效审计评估,将个体农合机构放在总体中进行研究对比,真正做到测算方法“集中统一”,监督个体“全面覆盖”,并且借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对某省农合机构进行研究,揭示其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达到权威高效的效果,可为农合机构审计研究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袁冬明.聚类分析和主因素分析法在审计中的作用[J].探索与争鸣,2013(4):50-52.
[2]杜洁.聚类分析和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4-6.
[3]何梦兰,陈矜.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8(23):178-179.
[4]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郭翠荣,刘亮.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价值竞争力评价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1):176-177.
[6]张琳.银行资产流动性与经营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吗?[J].投资研究,2015(2):58-67.
[7]宋国斌,陈相臻.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实证分析 [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