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建设研究

2020-10-12 14:06陈本锋
职教通讯 2020年8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时代背景实施路径

摘 要:“双高计划”发布以来,引起了教育部门、职教领域、高职院校的专家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学习文件精神、领会国家意图、调研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各方理性观点的基础上,解读“双高计划”建设的时代背景,明确其重点建设内容,并基于此提出科学合理的实施路径,以期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内容;时代背景;实施路径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2019年立项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差别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ZY19C58);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立项课题“专创融合培养高职院校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8-1228)

作者简介:陈本锋,男,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08-0009-07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标志着在完成国家示范高职建设(2006—2010年)、国家骨干高职建设(2010—2015年)、国家优质高职建设(2015—2018年)之后,我国高职教育又进入一个新的建设时期。当下,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竞争异常激烈,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技术更新快且周期难以预料,因而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由注重规模发展转向强化内涵建设。教育部等部门不失时宜地推出的“双高计划”能为支撑国家产业发展、解决社会就业负担、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和帮助高职院校转型升级举旗定向。那么,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该如何建设?本文拟对其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实施路径。

一、“双高计划”的建设背景

进入新时代,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适龄青少年能不能接受适当的教育,而是如何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双高计划”的出台,就是要以少数优质高职院校的优先发展为引领,分期分批将多数高职院校建成社会认可度高和对学生吸引力强的高水平职业学校。

(一)计划实施:整体规划与分层推进

按照“雙高计划”的实施方案,自2019年始,每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下文简称“双高计划”遴选办法)对备选高职院校的资格要求作出了细化规定[1]。如果说,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建设是先行先试、局部创新,优质高职建设是提质扩容、持续塑型,那么,“双高计划”的实施则聚力于整体规划、分层推进。

1.整体规划是“双高计划”的全局意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认识“双高计划”可以发现,国家对职业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社会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高职院校发展的办学条件和社会环境已经大为改善。为了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职业教育的差距,提高职业院校的优质率,国家需要统筹兼顾,尽可能地实现高职院校集体提档升级。

2.分层推进是“双高计划”的优先战略。职业教育的生源渠道、办学层次越来越多元化,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发展速度参差不齐的问题也愈发突出。正因如此,国家需要高瞻远瞩地看待“双高计划”,分层推进、分类指导高职院校的发展,优先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为其他高职院校树立先进典型,产生显性化的带动效应。

(二)政策解读:专家观点与核心启示

自“双高计划”发布以来,教育部门、职教领域和高职院校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如何实施‘双高计划,怎样办好新时期职业教育”进行了理性思考、建言献策,主要形成了以下共识。

1.“双高计划”的宏观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志研在分析“价值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基础上提出,要把握“一个定位、两个支点、三个要求”,即“立足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职院校[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慧波从国际化视角考虑,提出“有质量、有标准、有特色”是体现高职院校“国际化”特征的内在要求[3]。天津大学潘海生从“双高计划”对现代教育体系的影响力方面提出,特高学校要“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变革、引领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变革、引领职业院校现代治理能力提升、引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引领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4]。

2.“双高计划”的微观性。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涂三广从加强内涵建设的角度分析,提出“双高计划”的重点突破口是“建设适人适位的专业、打造高素质‘双师型队伍、建立合理的院校治理机制”[5]。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董刚提出,需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服务能力”三个关键[6]。国家行政学院佛朝晖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实施“双高计划”要加强课程建设[7]。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马树超等人认为,“育训结合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集中体现,德技并修是体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特征”[8]。

这些从不同角度对“双高计划”实施方案进行的解读,虽各抒己见,也都言之成理。这些专家解读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双高计划”是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国家优质高职”建设基础上的、更高水平的、国际化的、宏观考量与微观要求相结合的高职院校和高职专业建设。经过前期长达15年的集中建设,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各方面都已经日趋完善,“双高计划”与前几轮项目在建设内容上可以相互补充,但在建设程度上应该更进一步。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建设内容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包括多个方面,即便是有一定基础的高职院校,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因此立项学校的建设必须突出重点。以往学校在建设阶段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硬件设备购置和实训基地打造,而“双高计划”更应该注重学校治理水平、专业建设水平、教师教学能力、产教融合效力等软环境建设。现阶段,高职院校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内涵提升和专业(学科)建设上,地方政府应以国家规划为基准,定位清晰,突出建设高职院校而不是为升格本科院校做准备,引导立项院校聚力于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产教融合、课程改革等内容。

(一)聚焦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

内涵是学校内在的涵养,是支撑学校发展的诸多内部动力因素的总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包括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内部建设和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外部建设。

1.把握立德树人,增强育人能力。成人和成才是职业教育承担的双重目标任务。高职院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首先要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大思政”格局和“大学工”机制,把思政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学校生活与社会生存之中,实现班主任、教师、行政人员、生活老师等全员育人;其次要以思政课程作为立德工作的主渠道,以课程思政作为树人工作的助推剂,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齐头并重,知识传授、技能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进行的协同育人体系。

2.重视内部治理,提高管理效力。建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促进教学运行监控常态化,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考评的重要形式,也是学校良性发展的制度保障。进入“双高计划”建设阶段,要破除管理机制障碍,形成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的双高建设环境,高职院校急需提升以内部控制型绩效管理为特征的内部治理能力[9]。高水平的学校应该有高水平的管理,立项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当加强校园治理,转变管理作风,努力成为既能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又能有效激发职工工作热情的服务型干部。

3.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办学活力。“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深化产教融合,密切校企合作”自然成为高水平高职建设的工作重心[10]。企业多而不强、校企合而不融,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发挥企校生产一体化作用,从产教融合过渡到教产融合,加强校内校外融合,将车间融入教室、生产融入教学、产品融入项目。密切校企合作,就是要发挥校企管理一体化作用,形成“校企协同、双师互聘、学工共存”的校企长效联动机制,践行基于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本土化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4.加强社会服务,激发创新动力。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功能之一,高职院校在社会贡献度方面还有待加强。高水平高职院校不能仅满足于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还应该主动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特色服务,推动科研成果与应用技术相互转化。在此之前,高职学校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成绩显著;近年来,立项建设的高职院校也在继续教育方面努力,积极设立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帮助“退下农新”群体培训技能和提升学历;今后,立项建设高职还需要建立产学研技术转化机构,组建研发团队,激发创新动力,打造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技术服务平台。

(二)着力于专业打造,实施校本教学

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运行中,专业与课程、教师与学生、教材与教法,永远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双高计划”建设的具体措施就是要推动学校着力于专业打造、鼓励教师开展高效教学。

1.支持优势专业,增强建设助力。专业建设的好坏决定了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高低[11],一所好的高职学校得有若干高水平的专业来支撑。在标准高、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要想较好地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坚持择优支持原则。教育部在2002年就开始评定“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和“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等,这些专业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比同层次学校其他专业有明显优势。学校选择这些优势专业进行完善性建设,容易做出创新型成果,也更有实力在同质化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

2.打造优质师资,实现一体三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教师资是关键,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理所当然成为“双高计划”的建设任务之一[12]。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校教师的门槛进一步提高,具体包括要求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等。如果按照国际化、可比性、等效性等“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标准应该更高,至少包括同时能够承担学生管理工作,讲授一体化课程,并且能够提供教学、科研、社会培训等三大功能服务。基于此,学校可以从企业一线员工中引进符合条件的专兼课教师,并从中培养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打造一体三能的教师队伍。

3.建设精品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助推高职课程建设进入数字化时代。2003年,教育部开始评审国家级精品课程;2016年,又建成挂网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这些课程的建设依托专业的教学团队,开发了配套的教学资源,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拓展性。“双高计划”立项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经验丰富,且网络建设和基础设备良好,在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校本化教学资源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基于上述分析,高职院校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从两个方面考量。其一,在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为基础,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活动为导向、生产项目为载体、个性发展为特点,整合成体现知识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资源,既能保证质量,又能节约成本。其二,联合兄弟院校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并将建成的优质资源在较大范围内开放共享。

4.开发校本教材,践行学做一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有别于传统的“理论+实践”式讲授教学,理实一体化除了教学场域和实习场域的变化,还要在场地布置、生产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模拟企业,职业院校使用的教材也必须随势而制。学校和企业需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师傅、学校教师组成教材开发团队,以实际的生产任务和真实的企业产品作为载体,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序对接、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实习二者兼得为原则,共同編写实践性强、实用性好的岗位转化项目制校本教材。

三、高职院校实现“双高”的建设路径

2019年10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公布56所拟立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拉开了新一轮高职院校发展竞赛的序幕。对于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根据国家政策意图、区域产业规划和自身发展需要设计建设路径至关重要。

(一)选建原则

“双高计划”的关键词是“高水平”,而不是“中等水平”“及格水平”。确切地说,“双高计划”的目标是要在五年内建成一批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具有中国社会特色、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以及一批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引领高新技术行业、适应区域经济转型的高水平专业群。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这种高难度任务,国家必须要选择底子好的学校,执行高效率的聚力培优原则。

其一,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高职院校先发展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高职院校共同发展,这符合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因而,“双高计划”建设,不是雪中送炭,而要锦上添花;不是一家独大,而要示范引领、共建共享[13]。

其二,“双高计划”遴选办法把立项单位的选拔要求概括为“五化”,即标准化、制度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标准化是指高职学校的基本设置符合并高于国家标准;制度化是指高职学校的章程、财务、管理、教学等制度健全规范;社会化是指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鉴定培训等能够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市场化是指高职学校能够完成实用技术到实践成果的转化;国际化是指高职学校有能力培养技能留学生或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实质性的技能人才培养合作。

其三,“双高”院校的立项过程历经资格筛查、自主申报、地方推荐、国家统筹等流程,其重点考虑范围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学校自身需具备的条件至少应包括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教学设施先进、教师资源优质、校企合作深入、培养模式成熟、社会服务高效、国际交流密切等。

“双高计划”的立项结果也佐证了上述选择原则。在立项名单中,东部地区的高职院校占五成,江苏(20个)、浙江(15个)、山东(15个)、广东(14个)等第二产业发达的省份位居前四。

(二)“双高计划”建设的路径

“双高计划”建设路径的规划有两个重要前提。其一是与其他普通高职院校的差异定位。“双高计划”的立项建设学校自身都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为了体现其与一般高职院校的区别,立项高职院校理应突破专科学历限制,因为无论从国家、企业、学校和学生哪个角度考虑,高职教育发展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都实为必要。其二是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差异定位。中国有不少应用型本科学校,教育部在2019年5月还批准了15所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但他们培养的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倾向于理论应用,综合能力不一定比得上优质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应当继续保持技能培训与技术培养并重的优势,突出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下面即在这两个前提下探讨立项高职院校实施路径的建设。

1.聚焦国内的高新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之路。在职业技术教育将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目标定位几经更迭。大致经历了专业技术人才(1987年)、高级操作人员(1991年)、高层次实用人才(1995年)、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1999年)、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4年)、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2005年)、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06年)、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011年)、技术技能型人才(2012年)等几个阶段,逐渐从技术型向技能型、又向技术技能型过渡。技能型人才以学习经验技术为主,技术型人才以学习理论技术为主。美英等国的职业分类包括无技术工人、半技术工人、技术工人、技术员(师)、工程师五个等级。“双高计划”立项单位作为国内高职中的佼佼者,其学生也应该达到技术员及以上等级,体现高水平。

根据国内既有实践,借鉴国外分类模式,结合当前买方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围绕国内外高新尖产业发展,“双高”院校可以提出高水平技术技能型、高水平技能技术型和工程技术应用型三类人才培养目标。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也要尽力搭建高端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相互贯通的成长立交桥。优秀的标准不是唯一的,高水平高职院校预期的建设结果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建设就是要改变同质化、平庸化发展的局面,走个性化、分层化发展的道路。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省市产业发展需求,聘请行业、企业、学校的专家充分研讨和论证,找准自身办学定位,规划合理建设路径,编制科学推进方案,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2.放眼国际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输出之路。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之路由来已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列车”不断加速前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统计,国内高职领域现有38个独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超过300所高等学校(高职院校和部分本科学校)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了867个高职(专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中外合作高职院校数量居于前列。然而,这些为数不少的办学机构和名目繁多的办学项目只吸引了不到8 000名全日制国外留学生,且生源主要集中在老挝、泰国、尼泊尔、巴基斯坦等经济欠发达国家。可见,国内高职院校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还比较低,职教品牌的输出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推动有实力、有名气的高职院校走出去,加快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步伐。

“双高计划”提出要建设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那么,对接德国、美国、日本等职教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办学标准也应成为双高建设的一种选择。职业教育应该以服务中国企业的海外生产经营为使命,学习引进国际上先进、成熟、普适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标准等[14],培养通晓国际规则、掌握通用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在具体操作中,高职院校应扩大国际视野,主动融入世界职教圈,以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为基底,对接“悉尼协议”等国际标准,开展实质等效的职业技能人才国际互认教育。以“双高计划”为指引,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专业骨干教师的国外交流与培训,争创国际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扩大高职领域的国际务实合作,培养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熠熠发光的杰出技術技能人才,提升国内高职院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除了引入国际成熟的职业教育标准,输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念也是国家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更高要求。在中国学习工业强国职业教育经验的过程中,德国双元制、英国学徒制都曾经走进我们的政策视野。历经20多年的模仿和借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习国外看似成熟的职教模式并没有显著的成效,主要原因是这些模式不适合我国的国情。那么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其特色究竟在哪里?答案是(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一根本原则使高职群体形成了以公办教育为主、民办力量为辅的组成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是为金钱服务;集中制原则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也便于学校决策灵活、集中力量办大事。(2)坚持立德树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德建名立,行端表正”传世千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民众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职业人才承担社会责任的主流价值遵循。(3)专业化的职业教育。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主要在高等院校或社区学院进行,如美国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兼办职业教育,而德国的社区学院承担补偿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升级教育和转岗培训等诸多功能。不同于欧美国家的混合培养模式,中国的职业教育在专业化的职业学校进行。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非洲等地的国家密切合作,在国内开展来华留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在国外创办职业培训学院,打造走向世界的中国特色职教品牌。例如,旨在促进相互交流的“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旨在传授知识、输出技能的“鲁班工坊”“丝路工匠学院”。作为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在读学生的中国,在全方位融入世界的进程中,除了为他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骨干型技术技能人才,也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全球先行者,制定标准和规范,推广模式和体系。

(三)可行性分析

“双高计划”的实施,既有学校自身谋求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有国家职教政策可依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有了上述基础,立项高职院校建立面向国内的高新尖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和面向国际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输出之路是切实可行的。

1.高職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截至2019年6月,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 423所,数量与本科高校相当。一方面,随着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国家逐步放松民办和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办学政策,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中职学校合并和升格热潮,高职院校的队伍会更加庞大,呈现出规模大、数量多、同质化、亮点少等特点。另一方面,家长和学生对优质职业高等教育的追求,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倒逼高职院校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高职院校谋求主动发展的意愿日趋强烈。

2.有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高职院校的发展受人事改革、职称评聘、单招政策、涉外办学与交流等方面的限制,因此相关政策的制定对高职院校探索创新发展道路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双高计划”和其遴选办法印发之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已经明确提出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而在“双高计划”及其遴选办法出台之后,教育部要求各地优化改革发展环境,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动员各方力量支持项目建设[15]。从国务院、教育部到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双高计划”建设的政策文件,为立项学校各项建设的平稳推进保驾护航。

3.有各级政府的财政保障。“双高计划”的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投入、中央奖补和行业企业出资、社会捐助、学校自筹等多渠道供给。从2020年起持续到2035年,中央财政每年给予其奖补支持达20亿元左右,省市级财政也有相应的对等投入。第一轮“双高计划”建设期间,教育部将督促各省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和职业教育奖学金提标扩面政策,兼之学生家庭合理分担培养成本,高职院校的建设经费将会更加宽裕。除此之外,政府还鼓励学校通过有偿技能培训、转化科技成果等渠道来筹集资金,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双高计划”肩负时代使命,既与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建设、国家优质高职建设一脉相承,又与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与时俱进。在实施“双高计划”时,我们既要以历史为镜、存精去芜,也要面向未来、大胆创新。国家、地方要集中全力、群策群力,按时保质建成一批引领职教改革、支撑产业发展、体现中国特色、达到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链和专业群。高职院校要不断增强其面对国内社会市场的就业竞争力与面对国外培训市场的专业竞争力,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的“适应教育”、家长的“满意教育”、学校的“有为教育”、社会的“成效教育”[1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Z].教职成〔2019〕8号,2019-04-16.

[2]高志研.“双高计划”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9-04-09(9).

[3]张慧波.以国际化视野和行动推进“双高计划”[N].中国教育报,2019-05-21(9).

[4]潘海生.“双高计划”引领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9-05-07(9).

[5]涂三广.“双高计划”的价值与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9-04-16(4).

[6]董刚.把握“双高计划”建设的三个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9-04-16(9).

[7]佛朝晖.实施“双高计划”要加强课程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9-05-14(11).

[8]马树超.“双高计划”引导育训结合、德技并修[N].中国教育报,2019-04-23(9).

[9]吴伟.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2):7-11.

[10]刘月.“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8(6):11-13.

[11]郭福春.高水平專业群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20-23.

[12]任君庆,胡晓霞.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高质量实施“双高”建设[J].职教论坛,2019(4):30-32.

[13]周建松.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重点与路径研究——基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到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演进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7(12):5-11.

[14]任占营.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53-57.

[15]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Z].教职成函〔2019〕14号,2019-12-13.

[16]陈本锋.差别化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现实意义及实现理路[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3):32-38.

[责任编辑    曹   稳]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Plan"

CHEN Benfeng

Abstract: Since the release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it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from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spirit of documents, understanding the state intention,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and analyzing the rational viewpoints of all parties, this paper interprete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High Plan", clarified its key construction contents, and propose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mplementation path based on these,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Double High Pl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ion cont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implementation path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时代背景实施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