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词 由象入境

2020-10-12 02:41邓慧敏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字音杜牧全诗

邓慧敏

古诗词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应要体现其新方法、新理念。古语有“情动于衷,而发于言”的说法,古诗词是心的表达,是情的寄托。因此,古诗词的教学要从“情趣”诵读的层次着手,读得有层次,才能教得有品位。

一、边读边学,奠基全诗

我国的“诗教”非常重视诵读。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美,这决定了其适合吟诵的特点,古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有助于学生欣赏诗歌的优美意境,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接受古诗词的艺术熏染。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应在“边读边学”的诵读上,做到诵读时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与节奏,读出韵味与意境。

(一)读准字音

初读古诗,学生要能借助汉语拼音、注释或是字典将字音读准确。古诗词往往言简意赅,虽寥寥几字,却字字珠玑,但诗中不乏生僻字、多音字和通假字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古诗中出现的这些易

读错的字加以注意,做到人人读准字音,人人大胆诵读。

(二)读出停顿与节奏

古诗词具有鲜明的节奏美的特点。在教学时,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停顿与节奏。如《登鹳雀楼》,可作如下的停顿划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的斜线代表了音步,也就是停顿,提示学生每个音步内都会出现一个重音,学生在诵读观察中会发现每个音步的停顿时问是不同的,有长有短,重音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别,如此就形成了鲜明的节奏。

二、边读边赏,激活全诗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觉经验具有整体性”。因此,“诗教”要从整体入手,紧扣中心字词“辐射”全诗,“全景”入画贯穿全诗,激活“想象”欣赏全诗。

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画》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读来颇有趣味。这首《画》其实也是一个谜语,诗的题目是谜底,诗的内容是谜面,要背出全诗、猜出谜底不难,但是要让学生由诗及画,了解诗中描绘的景物及其特点还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古诗,为古诗配上一幅画卷,画面描绘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淙淙流动的溪水、怒放展颜的花朵,还有停驻在枝头的鸟儿。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画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开始是看到一处说一处,只要回答问题完整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请学生按照图片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的顺序,或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顺序,完整地把图片上看到的景物描述一遍,这样做可以为“由画入诗”做好铺垫。

三、边读边演,升华全诗

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角色扮演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古诗词教学中也可以运用。角色扮演要注重课堂效率,如果控制不好,就会造成表面热闹而实际效果空洞的局面。因此,在“演”的过程中除了讲究趣味性之外,还要将趣味的点引到诗歌内容本身上去。

如杜牧的《清明》一诗,诗人见到清明时节的景象以及人们的凄切悲感之后,欲找牧童询问酒家之处。在理解了诗意之后,请学生小组合作,演一演杜牧所看到的清明时节的情景,想一想杜牧是怎么问牧童的,牧童又是如何回答杜牧的。在表演中,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进行表演。

诗如画,诗如歌。古诗词为人们展现了无尽的美好和无限的魅力。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情真意切,这样才能以情动情;教师要心热如火,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维之火苗,进发智慧的火花;教师要思深意远,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为学生开拓思路。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学会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正确地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热爱古诗词,热爱这无价的中华文化瑰宝。品读古诗,可以让我们多一点陶冶性情的快乐,少一点正襟危坐的拘谨;多一点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点枯燥乏味的背诵;多一点人文关怀的追溯,少一点世俗沉沦的严肃。品读古诗,由象入境,让我们的学生走近诗词、走入诗词、爱上诗词,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河流中漂荡徜徉,在传统文化的广阔蓝天中展翅翱翔。

猜你喜欢
字音杜牧全诗
劝学
清明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山行
遣怀
沈括识音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明晰字形字义 防范错字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