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师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新的《规划》把即将到期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进一步聚焦和延伸,坚定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方向不动摇。与此同时,虽然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从二季度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月回暖。今年1-9月,欧洲10国(荷兰、挪威、西班牙、葡萄牙、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瑞士、瑞典)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同比增长102%,大幅超预期。中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景气形成共振,不少观察人士认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站在新一轮爆发的节点上。
产业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和全球市场信心的提振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中国这样一个后起的汽车大国来说,在传统汽车技术积累上很难赶超老牌的汽车强国,而在依靠电机、电池、电控等技术的新能源电动车上“换道竞赛”,反而更有可能与传统汽车强国一决高下,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目前来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是有一定优势的。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来讲取得了积极进展,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量超过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创新活跃、成果纷呈。而且,无论是从千人汽车拥有量还是全产业链投资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主要国家千人汽车拥有量数据,中国每1000人拥车量为173辆,在统计的20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四位(17位),仅相当于美国的1/5。相比传统汽车而言,占比较低的新能源汽车未来增长空间更大,业界认为增长空间可能以10倍计。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已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带动了投资、就业和税收增长,有望成为国民经济下一个支柱性产业。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光明,但不可否认之前也走过一些弯路,其中一些问题仍然值得警惕。
一方面,此前爆出的部分居心不良企业利用政策设计漏洞骗取补贴事件触目惊心。2016年,财政部曝光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超10亿元。此后通过严格补贴资金申请和下达流程,骗补现象基本被杜绝。不过,只要有政府产业资金扶持和财政补贴,个别企业仍有可能铤而走险,骗补现象还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在政策设计时要未雨绸缪,执行环节要监管到位及时堵上漏洞。
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门槛看似相对降低,发展前景广阔,不少行业和企业都踊跃跨界进入“造车”领域。仅2017年就有超过百家企业踏入新能源造车领域。目前不仅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企业跨界造车,美的、创维、格力等家电企业甚至酒企五粮液等也纷纷入局。新近进入到造车领域的各种新势力的实力、技术和初心差别很大,有的仅是资本型的投机下注,有的是看准汽车产业要向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进化,正好自有的技术资源能嫁接到新产业中。虽然一哄而上是产业转型时常有的戏码,作为一个万亿规模的产业,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必须要吸引广泛的社会资本参与,但是如何在调动资本市场活力的同时避免盲目投资造成过度资源浪费仍然值得探讨。
因此,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理想的产业群形成是企业各自量体裁衣,在产业链中选准适合自己位置的技术产品,彼此有效分工和协作,切忌一窝蜂挤到某些端口;第二,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根本,未来会有更多的主流车企自建电池总装工厂,但车企都去涉足更深度的电芯制造肯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一点有待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合理布局;第三,虽然氢动力汽车概念很好,但前期技术形成投入巨大,整车应用的市场前景也有许多未知数和局限,制氢、储氢、运氢、供氢各个环节投资门槛都很高,相关企业对看似炙手可热的氢能汽车布局仍需谨慎。▲
(作者是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