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政成,郭利双,曾潜,周德桂,李育强,陈浩东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湖南 常德415101)
2015 年湖南省启动机采棉区试, 审定了湘FZ001、湘棉早1 号、湘K25 等机采棉新品种,为湖南棉花轻简化、机械化生产作出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为此,本文对2017―2020 年湖南审定通过的机采棉品种的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虫性等表现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今后湖南机采棉育种工作提供指导。
根据2017―2020 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0 个机采棉品种公告资料和相应的区试汇总资料[1-3],对照品种均为省工棉2 号,统计分析通过审定品种的产量、生育期、株高、纤维品质、抗虫性、枯萎病抗性、黄萎病抗性等性状。
2017―2020 年通过湖南省审定的机采棉品种共10 个,平均每年2.5 个。 从品种类型来看,10 个机采棉品种均为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从选育单位来看,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育成品种7 个,占70%;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品种3 个,占30%。
表1 2017―2020 年湖南省审定的机采棉品种基本情况
从表2 可以看出,10 个机采棉品种夏播生育期为98.4~114.4 d,其中湘K27 生育期最长(114.4 d),中棉所126 生育期最短(98.4 d)。 与对照省工棉2号相比,中棉所94A1822 生育期多3.2 d;湘FZ001生育期比对照省工棉2 号短3.7 d。 此外还发现,10个机采棉品种株高控制在90.2~104.0 cm,霜前花率均达到100%,适宜机械采收。
从表3 可以看出,2017―2020 年湖南省审定的机采棉品种皮棉产量呈逐步增长趋势。一方面是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种质资源引进以及湖南地方优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湖南省乃至长江流域机采棉新品种的选育;另一方面说明随着机采棉区试的开展,各区试点机采棉栽培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让品种优良特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表2 2017-2020 年湖南省审定的机采棉品种农艺性状
表3 2017-2020 年湖南省审定的机采棉品种产量情况
从表4 可以看出,10 个机采棉品种纤维品质普遍较好。 其中,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 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1,马克隆值3.5~5.0 的Ⅱ型品种4 个,分别是湘棉早1 号、湘XH50、湘棉早2号和中棉所99001;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7 mm,断裂比强度≥28 cN·tex-1,马克隆值3.5~5.5 的Ⅲ型品种6 个, 分别是中棉所94A1822、 湘K25、湘FZ001、湘K27、湘S013 和中棉所126。
从表5 可以看出,湘K25 和湘FZ001 枯萎病相对病指低于10.0,抗枯萎病;湘XH50 黄萎病相对病指低于20.0,抗黄萎病;其余品种耐枯、黄萎病。
表4 2017-2020 年湖南省审定的机采棉品种纤维品质
表5 2017-2020 年湖南省审定的机采棉品种抗病性
为保障湖南棉花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近年来湖南大力开展机采棉新品种的培育, 于2014 年审定通过第1 个适合机采棉花新品种省工棉2 号[4]。 随后湖南省机采棉区试以省工棉2 号对照种, 先后选育出10 个皮棉产量高于对照、纤维品质优异的机采棉新品种,极大丰富了湖南机采棉品种类型。然而这批新品种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抗病性不突出,没有既抗枯萎病又抗黄萎病的“双抗”品种;亲缘关系较近,湘棉早1号和湘XH50 都含有湘39 的血统, 中棉所126 含有中棉所94A1822 的血统。 因此,接下来需要育种工作者及时调整思路,拓宽种质资源,选育出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强的机采棉新品种应用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