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然,朱家辉,孙友文,刘志清,宁新民,徐海江,阿里甫·艾尔西,孔杰*
(1.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830091;2. 新粤纺织有限公司,新疆 喀什岳普湖844400)
新疆的长绒棉目前主要分布在南疆阿克苏、喀什地区,其中阿克苏地区是长绒棉的主产区。 近年来,由于阿克苏长绒棉产区缺水严重,冰雹、高温等极端天气频现,造成籽棉产量总体较低,平均单产在3 900~4 800 kg·hm-2之间[1]。 加之生产成本特别是人工费用偏高,导致植棉效益不突出,棉农种植长绒棉的积极性受挫,这对长绒棉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因此,未来长绒棉发展应在继续巩固传统产区的同时,发展优势新区非常必要。
近3 年来,喀什地区长绒棉发展迅速。 目前面积在10 000 hm2左右,集中分布在岳普湖、伽师、疏勒县等地,以大户种植为主,产量整体较高,纤维品质好。 2018 年以来,新疆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长绒棉团队在岳普湖县开展了高产示范, 创建出40 hm2的超高产典型,棉农收益丰厚,较好促进了该区长绒棉生产的发展。
2019 年, 在喀什新粤纺织有限公司所在的岳普湖乡4 村高产示范点, 创建了新海60 号和新海47 号共40 hm2的两个超高产示范点。 其中新海60号高产点的收获株数为19.8 万株·hm-2, 总成铃334.5 万个·hm-2,铃重2.8 g,平均籽棉产量7 963.5 kg·hm-2,皮棉产量2 548.5 kg·hm-2;新海47 号收获株数18.5 万株·hm-2,总成铃312 万个·hm-2,铃重3.0 g,平均籽棉单产7 971.0 kg·hm-2,皮棉单产2 470.5 kg·hm-2。 经棉花公证检验数据显示,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7.2~38.3 mm, 断裂比强度41.9~44.1 cN·tex-1,马克隆值居A 级,整齐度高。
岳普湖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气候干燥,无霜期214 d,≥10 ℃的有效积温约为4 354 ℃, 年降水量约51.7 mm, 蒸发量约为2 651 mm[2]。 与阿瓦提县相比, 岳普湖县在6―9 月现蕾—吐絮的关键期,具有光照时间相对较短、平均温度较高、高温天气偏少、昼夜平均温差较大、平均风速偏低、干热风较少、风强度较低,这有利于棉花的现蕾、开花、成铃和吐絮。从数据看,6 月、7 月、8 月、9 月昼夜平均温差分别较阿瓦提县高1.2 ℃、1.7 ℃、0.6 ℃和0.7 ℃,平均风速较低、昼夜风速级差相对较小(表1)。 此外,该地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早播。
岳普湖县境内有叶尔羌河、克孜河、盖孜河3条河流,水资源相对丰富[1]。 土壤以轻盐、中盐壤土为主[3]。 0―20 cm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2 g·kg-1,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8.4 mg·kg-1、16.2 mg·kg-1、161.3 mg·kg-1,有效铁、锰、锌、铜分别 为1.5 mg·kg-1、0.8 mg·kg-1、0.3 mg·kg-1、0.1 mg·kg-1;pH 8.2,总盐含量3.8~5.1 g·kg-1。整体看,棉田土壤中缺氮、少磷、富钾,有机质含量中等;铁、铜含量丰富,锰、锌缺乏;土质呈弱碱性,含盐量偏低。这和长绒棉传统产区的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相似。
表1 岳普湖、阿瓦提县6—9 月温度、风速差异(2018—2019 年)
2.3.1 品种。 选择生育期在135 d 左右的早熟、长势较强、 优质的品种。 要求铃重>3.2 g、 衣分>33%,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7 mm, 断裂比强度>42 cN·tex-1, 马克隆值4.2、 长度整齐度指数88.5%左右。 同时,还要求品种具有含絮力适中、吐絮畅、易采摘;具有一定的抗逆性,特别是耐盐、耐高温。 近年来主要选择新海60 号、57 号、47 号、21号等品种。
2.3.2 播种及出苗。 3 月初进行春灌,灌水量为1 500~1 800 m3·hm-2。 5 cm 地温稳定达到12~14℃时即可播种,一般在3 月28 日前后,应尽量适期早播。播前基施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硫酸钾75 kg·hm-2,适墒整地,施用二甲戊灵封闭土壤。 采用精量播种技术,(66+10)cm 机采棉模式种植,播种深度2 cm 左右,覆土少而匀,漏封率(膜上种孔未覆土的比率)≤3%。 播后及时关注出苗情况,进行查苗补种、助苗出土,保苗率在85%左右。
2.3.3 中耕。全生育期中耕4~5 次。播后即进行中耕,深度10~12 cm;出苗后进行第2 次中耕,深度12~15 cm,耕宽不低于22 cm,在不拉膜不盖苗的前提下尽量宽些; 第3、4 次中耕深度20 cm 左右,遇雨、降温时要及时中耕。
2.3.4 水肥运筹。生育期灌水9~10 次。6 月上旬第1 水,用水量375 m3·hm-2左右,每间隔8~10 d 1 次,每次用水量450~600 m3·hm-2,9 月1 日前停水,全生育期总滴水5 250 m3·hm-2左右。 生育期随水滴肥1 275 kg·hm-2左右, 其中滴施尿素600 kg·hm-2、磷肥375 kg·hm-2,钾肥300 kg·hm-2。此外,可在苗期第1 水滴施腐殖酸30 kg·hm-2,促使壮苗早发。
2.3.5 化学调控。化控时应前轻后重,前调后控,与叶肥结合灵活运用。 为了适宜机采,出苗后喷施适量激素进行促长, 现蕾初期—打顶后10 d 依据不同棉花品种长势化控3~4 次, 节间长度控制在6~7 cm 为宜。
2.3.6 适期打顶。依据品种特点和生长情况适期打顶。 正常年份在7 月10 日前打顶,7 月15 日前结束。 打顶后保留单株果枝13~14 个, 株高大约在1.1~1.2 m 为宜。
2.3.7 病虫害防治。加强虫情调查,及早、及时进行虫害防治。 在出苗显行后立即进行棉蓟马防治,生育期内根据实际情况防治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盲蝽等害虫。
2.3.8 适时采摘。 棉花吐絮后, 手采棉一般隔10~15 d 采摘1 次。 机采棉田应根据温度变化并结合吐絮情况,选择适宜的喷洒脱叶剂的时间。 一般在吐絮率达到30%~40%时喷施脱叶催熟剂, 大约在9 月20 日前后,采用噻苯隆加乙烯利喷施。应充分考虑品种长势、叶片特点等因地、因时、因势灵活安排,50%噻苯隆悬浮剂和40%乙烯利水剂用量分别为600~750 mL·hm-2和1 200~1 500 mL·hm-2, 分两次施用。 第1 次各施用450 mL·hm-2, 第2 次分别施用150~300 mL·hm-2和750~1 050 mL·hm-2,并加入助剂,两次间隔7 d 左右。根据吐絮情况,大约脱叶后20 d 左右、吐絮率≥95%时可进行机械采摘。
通过2018 年以来在喀什地区岳普湖、 伽师县开展高产创建,发现这两个县较适宜种植早熟长绒棉。 从发展势头看,喀什地区或可成为继阿克苏之后又一长绒棉优势产区。
2020 年, 在喀什岳普湖县开展了长绒棉套种小茴香的高效种植模式研究,取得了初步成功。 长绒棉套种小茴香利用了二者共生期短,光照水肥矛盾少的特点, 小茴香从种到收无需单独投入犁地、耙地、 基肥等费用, 在6 月15 日前后成熟即可收割,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小,可以多收一茬经济作物,提高棉农收益。小茴香属于矮化早熟的吐鲁番小茴香。 据测算,小茴香产量可达750~1 000 kg·hm-2,净收益12 000~15 000 元·hm-2。同时,小茴香也减轻了幼苗期棉苗受风灾的危害、提高了棉花第1 果枝节位的高度,还减轻了棉田虫害发生。 该模式可作为一项重要技术在该区大面积推广。
近年来, 新疆长绒棉种植成本在34 500~36 000 元·hm-2, 其中人工采收成本占总投入的35%~40%,这不仅降低了植棉收益,还大幅增加了纺企用棉成本,机采问题对今后长绒棉发展趋势起着决定性作用,机采是未来喀什长绒棉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农科院长绒棉研究团队通过不断攻关,在长绒棉机采品种筛选、模式种植及落叶催熟采收环节取得了一定进展,于2014、2017—2019年在巴州库尔勒市、阿克苏阿瓦提县、喀什岳普湖县进行了4 833.3 hm2的机采试验示范, 采净率96.5%,含杂率5.2%,可节本6 000~9 000 元·t-1,皮棉成本可降5 000~7 000 元·t-1,异性纤维也得到明显的控制,但长绒棉机采加工环节仍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