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集控运行模式下“两地办公”值班方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0-10-12 06:31:10
水电与新能源 2020年9期
关键词:向家坝溪洛渡梯级

张 鹏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流域梯级水电站集控运行可充分发挥梯级水电站的综合效益,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梯级水电站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2012年9月,溪洛渡-向家坝梯级电站相继投产,集控运行管理模式(水库调度+重点监控)正式实施,并顺利完成对溪洛渡-向家坝梯级电站高强度接机发电及水库蓄水工作。

2017年1月,三峡成都集控中心结合长电电力未来发展战略以及配合公司的“三定”改革,在原“调控一体化”[1]集控运行模式基础上,创新推行现场+城市“两地办公”值班方式,以期满足公司“三定”后的人力资源要求,同时探索未来乌东德、白鹤滩电站和昆明集控中心生产管理模式。

1 三峡成都集控中心和梯级电站概况

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成都集控中心(以下简称三峡成都集控),位于成都市高新区,是溪洛渡-向家坝梯级电站的远方集中控制中心,对内负责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的实时水库调度及电站设备的远程监视与控制,对外负责与国调、南网总调、国网西南分中心进行电力调度业务联系,与长江防洪抗旱办公室、相关海事单位进行防洪、航运等水库调度业务联系。

溪洛渡水电站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是金沙江下游梯级-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中的第三梯级电站,坝址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高程610 m,水库正常蓄水位600.00 m,死水位540.00 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560 m,总库容126.7亿m3,调节库容64.6亿m3,具有不完全年调节能力。溪洛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3 860 MW,左右岸电站各安装9台700 MW水轮发电机组,额定水头186 m,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是兼顾防洪、拦沙、改善库区及下游航运条件等的综合水电工程。溪洛渡工程于2005年12月正式开工,2013年7月首台机组发电,2015年10月全部工程竣工。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最末一个梯级电站,坝址位于四川省宜宾县和云南省水富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384 m,水库正常蓄水位380.00 m,死水位和汛期防洪限制水位370 m,总库容49.77亿m3,调节库容9.03亿m3,具有季调节性能。向家坝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 400 MW,左右岸电站各安装4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50 MW,额定水头95 m,单机最大容量800 MW,对应的最小水头为100 m。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同时改善航运条件,兼顾防洪、灌溉,并具有对溪洛渡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等作用。向家坝电站主体工程于2006年11月正式开工,2012年11月首台机组发电,2014年7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2 集控运行模式下的“两地办公”值班方式

2.1 “两地办公”值班方式的理念

现场+城市“两地办公”值班方式是在原集控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打破企业内部单位的限制,使得厂站部分运行人员作为监控员到三峡成都集控参与值班工作,主要承担设备的监视和控制任务。同时厂站专业维护人员、党群、综合管理等人员,也可以结合各自电站生产情况灵活安排人员至成都办公楼内上班,这样既满足了生产工作需要,又能使员工获得城市生活的便利。

2.2 调度关系与职责

2.2.1 水库调度关系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办公室(以下简称长防办)是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的上级水库调度机构。三峡成都集控负责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的实时调度运行,主要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生态、水文气象等工作。

2.2.2 电力调度关系与职责

依据《国家电网调度管理规定》集控中心是水电站的异地值班单位,而非一级调度机构,所以电网调度是三峡成都集控中心、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的上级调度机构,而在企业内部生产调度系统上三峡成都集控与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为上、下级关系。其调度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电力调度关系图

新的集控运行模式下,原三峡成都集控运行人员称为调控值班员,主要负责与电网调度联系开展相关业务和水库调度业务,以及应急情况下的指挥协调;轮换到三峡成都集控的电站运行人员称为电站监控员,主要负责梯级电站设备的远方监视和控制,接受并执行调控值班员的调度指令;值守在现场的运行人员称为电站值班员,主要负责现场运行管理工作。只有在调度通信自动化系统出现异常无法有效监控时,电网调度可以直接调度到电站。三峡成都集控调控值班负责人全面负责当班期间的各项业务和值班秩序管理,调控值班员、电站监控员和电站值班员的运行管理主要职责划分如表1。

表1 运行管理主要职责划分表

2.3 集控室席位介绍及倒班方式

三峡成都集控实行24 h值班方式,白班08:00~14:30,中班14:30~22:30,夜班22:30~次日08:00。三峡成都集控调控部下设6个运行值,其中1个待令值,每值3人,采用五班三倒模式,待令值每月进行轮换。

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运行部分别设置6个运行值,采用四班三倒模式,可以同时安排2个运行值休假。在三峡成都集控溪洛渡电站监控员有4人,包括负责人1人,向家坝电站监控员有3人,包括负责人1人。按照冗余配置原则,各席位主要设有计算机操作员站2台、MIS电脑及生产辅助系统等。集控室内席位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集控室内席位布置图

3 “两地办公”值班方式实践与体会

1)扩大了对梯级电站的监控范围,提升了设备管理水平。电力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为集控中心实现设备全监视、全控制提供了必要条件。定期轮换资质合格且对现场设备熟悉的场站运行人员至成都集控室参与设备监视与控制工作,使得集控生产业务由原来的“水库调度+重点监控”升级为“水库调度+全监控”,对设备的监控范围进一步扩大,提升了设备管理水平。

2)专业化调度工作,提高了调度运行水平。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加快,电力生产运行与营销面临新的挑战,电网调度考核越发严格,精细化调度运行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实时调度运行工作面临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公司培养一批专门从事调度工作的值班员,在工作中能够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梯级电站遇到的问题,以安全、合理、经济运行为原则,水库调度、航运调度与电力调度相协调,提高梯级电站运行效益。2018年三峡成都集控中心被国调中心评为“国调直调系统先进厂站”,成为67个直调厂站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3)优化了人员配置,提高人力资源效率。原集控模式下,为保证集控运行工作安全有效的开展,调度人员需定期到受控场站学习[2],但因岗位人员有限,无法安排多余人员来进行应急代班,导致培训受阻。在实施了新模式后,调控值班员主要从事调度运行工作,场站监控员承担梯级电站设备远方监视和控制,实现了人员专业化。且场站中控室不再冗余配置运行人员,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起到了减员增效的效果。

4)调控值班员与电站运行人员同台值班,提高沟通效率。突破原来只依赖电话交流的限制,实现面对面的沟通协调,提高了工作效率。

5)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3],提高了员工的幸福感。水电站大多地处偏远山区,远离城市,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对落后,电站员工的家又多在城市。现场+城市的“两地办公”值班方式,在保证生产顺利开展的同时,较好的解决了员工的生活后顾之忧,让更多的员工也能享受到城市资源与便利,提高了员工的幸福感,也增强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4 结 语

三峡成都集控于2017年1月开始推行“两地办公”值班方式,截至2019年12月,共成功处置水库应急事件6起、电力突发事件26起。集控运行模式下 “两地办公”值班方式,是长江电力对原集控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深化,该模式扩大了对溪洛渡-向家坝梯级电站监控范围,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满足厂站部分人员“两地办公”的需求,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向家坝溪洛渡梯级
梯级水电站多目标联合经济运行初探
向家坝电站AGC控制方法及策略特点
溪洛渡水电站转子一点接地保护的应用
溪洛渡水电站
溪洛渡电站运行仿真系统的实现
跨流域梯级电站群远程集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跨流域梯级电站群集中调控的探索与思考
溪洛渡电厂水头采集与处理
向家坝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中国三峡(2013年1期)2013-09-11 07:55:16
向家坝工程历史性时刻
中国三峡(2012年11期)2012-07-12 00: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