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2020-10-12 08:14
山西建筑 2020年20期
关键词:廊道绿道绿地

韩 亚 利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建设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061)

0 引言

当前,全球经济迅猛发展,但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城市环境却日益恶化,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电子污染、PM2.5与PM10等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列为同等重要地位,强调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我们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当前时代发展的主要课题,“生态设计+”的设计思想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建筑生态设计、城市生态设计、工业生态设计、农业及林业生态设计等。与所有行业息息相关的景观绿化生态设计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针对当下日益严重的城市生态问题,探讨生态设计如何应用于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使城市绿化在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更好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1 景观生态设计内涵

1.1 生态设计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将“设计(动)”解释为“在工作或工程开始之前,预先制定方案、规划蓝图等”;《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将设计“Design”解释为“在进行某种创造时,计划、方案的展开过程,也就是头脑中的构思”,根据前述,设计可以理解为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完成某项任务而进行的计划、规划,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文章、图纸、模型、实物、产品等。

生态设计思想一直是以关注人与自然和谐为宗旨的。我国儒家追求的“天人合一”、道家所信奉的“道法自然”、佛家的“众生平等”,体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代生态哲学思想。1962年,美国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中,警示人们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危害,唤醒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生态设计思想在各行各业建设中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对生态设计的定义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协调”即一致,或者统一,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过分利用,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1]。

1.2 景观生态设计

美国当代著名的生态规划师弗雷德里克·斯坦纳(Fred-erick Sterner)认为“景观是人眼所见各部分的总和,是形成场所的时间和文化的叠加与融合,是自然与文化不断彼此雕琢的作品,是多种元素的组合,包含田野、建筑、山体、森林、荒漠、水体及居住区等”。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认为“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景观生态设计,是“生态设计+景观”的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方法对某一生境及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2];俞孔坚教授认为景观生态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自然做功,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其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3];北京林业大学的于冰沁教授认为,可持续景观是指具有再生能力的景观,是一个持续进化的生态系统,并具有为人类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的功能[4]。

2 景观设计原则

2.1 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是景观生态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的景观设计,集生态恢复、生态保持、生态再生与景观营造为一体,是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下的景观艺术再现,体现景观设计的生态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可以营建多样、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景观环境。

2.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原则

“海绵城市”概念首次在2013年12月12日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被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GB/T 51345—2018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海绵城市”其实是一种以生态理念解决城市内涝的途径、方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在景观设计上,实质是低影响开发(简称LID,图1为低影响开发原理图)的景观营建,即设计者充分调查研究当地的水文、地质等环境状况,通过低影响开发策略——“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营建一系列功能性等同或更佳的水文、地质景观。

2.3 基于景观斑块—廊道—基质原则

“斑块—廊道—基质”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最早由Forman教授和Godron教授于1986年在他们共同的专著Landscape Ecology中提出,“斑块(patch)—廊道(comdor)—基质(matrix)”这一模式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落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

斑块是景观空间中的点状或面状单元体,比如城市中的公园(面状)、街头绿地(点状)等,廊道是带状的狭长地带,比如道路绿地、河道及周边绿地等,基质是指斑块与廊道之外的背景,整个城市除了斑块及廊道外,就是基质,比如道路、建筑及街区。

Forman教授认为最优的景观模式为图2模式。理想的模式应该是用足够宽度的生态廊道和跳板将分布于基质中适宜大小的生态斑块绿地进行连通,有利于保护和形成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2.4 娓娓道来、以人为本的叙事性景观设计原则

“叙事景观”最早出自于马修·波提格(Matthew Potteiger)和杰米·普林顿(Jamie Purinton)所著的《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Landscape Narratives:“Design practises for Telling Stories”)一书,一条路可以形成一种空间序列,可以上演完美、动人的人物或者景观故事情节。空间的尺度可以史诗般的宏大,也可以限定为个人化的戏剧性,人们经常会以一种故事的框架和风格去理解景观[7]。

城市景观最终服务的对象是城市人,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在景观与人之间形成亲切交谈的氛围,叙事性景观能更好的在景与人之间产生互动。

3 石家庄市城市园林景观现状

从石家庄市园林局网站上获悉,石家庄目前已经建成综合性公园、特色园、主题公园等87座,依托滹沱河、太平河、民心河等城市水系,以及环城二环、三环建成总长度约300余千米的绿廊,以十五条城市主干道为重点,打造绿道网络系统。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石家庄市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数量上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据生态环境部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检测显示:石家庄城市空气质量排名靠后。出现这种污染指数居高不下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被称之为“城市之肺”的绿地数量少、面积小、植物配置不合理、绿地分布不均应该是形成空气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市之肺的主角——绿色植物被称之为“绿色卫士”,百花盛开、绿树成荫的大自然美景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可以固氮释氧、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滞尘减噪、杀菌调温、涵养水源、增加生物多样性等,为人们提供健康的户外休憩空间,可以这样认为,空气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绿化质量,雷雅凯等人研究表明,PM2.5 浓度与绿地景观格局指标存在显著相关,在冬季5 km×5 km尺度以上绿地面积,并通过提高绿地斑块聚集程度能明显缓解PM2.5浓度[8]。

4 石家庄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途径

4.1 基于景观斑块—廊道—基质原则的生态绿化途径

目前,石家庄市绿化难点在于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绿化斑块面积小,数量少,斑块破碎程度较高,空间系统性不强,无法与周边的廊道进行有效联系,且绿化形式比较单调。

作为生态联系通道的城市廊道,有公路廊道、河流廊道、铁路廊道等,通常是越宽越好,朱强、俞孔坚等认为,由于生态廊道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使得廊道的宽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几米到数百米不等,满足无脊椎动物种群多样性的廊道为3 m~12 m,而保护鸟类及生物多样性比较适合宽度为100 m~200 m[9]。石家庄目前南北、东西各有两条绿道,滹沱河绿廊、环绕的民心河绿廊及二环绿廊,其余绿廊或者比较短,或者比较窄,同时,绿化形式比较单一,多数道路只有行道树。基于此,建议继续加强绿廊建设,提出以下绿化途径。

4.1.1完善绿道、绿廊建设,改善城市廊道

石家庄市的绿道、绿廊的数量并不少,京广铁路线绿道及京广高速路绿道贯穿南北,石太高速路绿道及石德铁路线绿道贯穿东西,围绕着石家庄城区绿道有二环线路、民心河、环城水系等绿廊,并有十几条绿道呈放射状联通环城绿道,但是绿化的质量有待完善,建议绿道的植物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藤、草立体层次,疏密结合,营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生境。

4.1.2充分利用城市围栏、围墙等立面,增加城市立体绿化,改善城市基质

城市中的围栏、围墙就像人体中的血管,分布广泛,如果能够将这些立面上爬满藤本植物,春季满墙的鲜花,夏季满眼绿油油的,秋季可以观叶,冬季不影响采光,视线通透,既增加城市绿量,又改善城市环境,缓解城市建成区绿地不足的情况,纵横交错的立体绿化,有效增加了绿地景观斑块之间的连接,改善城市灰色基质。石家庄立体绿化可以选用的藤本植物有三叶地锦(Parthenocissus semicordata)、蔷薇(Rosa multiflora)、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藤本月季(Morden cvs.of Chlimbers and Ramblers)、凌霄(Campsis Lour)等。

垂直绿化见图3。

4.1.3推广屋顶绿化,增加景观斑块、改善城市灰色基质

建筑屋顶约占城市30%以上的不透水面,屋顶绿化可以提高城市绿化面积、隔音降噪、保温隔热、减缓屋顶老化、改善气候,绿色屋顶还可以为高空生物提供栖息地,体现其生态效应。“海绵城市”六要素“渗、蓄、滞、净、用、排”,屋顶绿化实质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蓄、滞”,通过植物层、种植基质层及其附属结构层蓄滞雨水,从而延迟产流、削减屋面产流和洪峰流量[10];屋顶绿化从景观“斑块—廊道—基质”角度上讲,则是改善城市基质的有效途径。

屋顶绿化的制约因素较多,气候、成本是关键因素。石家庄市屋顶绿化还处于起步阶段,2020年石家庄市园林局计划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居住区和商业综合体推进屋顶绿化试点工作。建议石家庄市屋顶绿化应以耐干旱、耐高温、抗风等恶劣环境的浅根性植物为主,为尽快提高石家庄市绿化覆盖面积、绿化率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使人们在逐步提高屋顶绿化意识的基础上,推广营建城市大面积的空中花园,增加城市景观斑块,提升景观斑块之间的连接度。

4.1.4见缝插绿,改善城市基质

利用见缝插绿原则所形成的绿地又称为口袋公园,是提高老城区绿地率的最有效方法。打造桥下花园、立交匝道绿地、道旁绿地、广场绿地、小区绿地、停车场绿地等,最大程度提升城市基质的整体绿量,让口袋公园成为城市的“绿宝石”,改善城市基质,提升城市绿地斑块的有效沟通,提升城市绿量,净化空气、降低雾霾,让城市人们也能沉浸在蓝天白云之下。

4.2 以人为本,娓娓道来的叙事性景观途径

叙事性原则的景观途径,是提升景观地域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将代表地域特色的文化融合在园林景观要素中,以叙事的风格进行景观营建,让人们在层层展开的叙事环节中领略到景观独特的文化魅力。河北园博园的邯郸园将8 000年前的“磁山文化”作为叙事的开篇,近代的“边区革命文化”作为叙事的高潮,以现代的邯郸文化为叙事的尾声,景观节点在8 000多平方米的景观空间里有序展开;张家口园则从“泥河湾”文明为故事的起点,向人们讲述着“泥河湾遗址群”神秘的气息,在人与景观亲切交谈的氛围中,过渡到缤彩纷呈的现代生态文明。石家庄市历史悠久,将历史人文与景观营造相结合,以乡土材料为主,凸显地方特色,是石家庄市营造叙事性景观的途径,也是景观生态设计的具体体现。

4.3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生态化设计途径

景观的构成要素包含植物、地形地貌、道路与广场、建筑、水体等。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依据自身的生态习性及所处的环境,合理配植,形成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种群稳定的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功能及景观功能,在污染严重的厂区适应抗性强、吸收性强的植物树种,诊所、医院内应配植具有吸尘和杀菌功能的植物种类,实行乔、灌、藤、草结合,发挥其最大绿量,构成一个稳定的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建筑融于自然环境中,通过植物及地形地貌来改善小气候,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废弃原材料包括砖石、木材、金属等服务于新的建筑,循环使用,就地取材,体现地方特色,人与建筑亲切互动;营造湿地景观,集净化水质与促进植物生长为一体,景观与生态性兼得;地形地貌的设计,要有助于形成一些特定的小气候,为不同动植物创造有利的生境条件。

5 结语

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景观都是自然生态中的一个斑块,园林景观设计不再以营造造园个体为最终目的,设计中要做到斑块间的联系与沟通,立体绿化、见缝插绿原则,不但是石家庄市,也是其他高密度型城市今后主要采用的一种绿化形式,绿廊的营建是能否形成有效景观生态系统的关键,是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的基础,以人工建筑为主的城市基质中,怎样最大限度的构建海绵体,不仅仅是园林景观行业者的任务,更是所有人的义务。

猜你喜欢
廊道绿道绿地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走进绿地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