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洪 周步新(执笔)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如其来,教师研修不得不从线下向线上转型。通过调研分析,发现紧急开展的线上研修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空对空”,培训者不能直接面对参训者,研修主体与情感缺失;二是“线断离”,靠网络联结起的线上培训易受设备、流量、网速等条件约束,培训平台技术与评价滞后;三是“单打一”,无法针对参训者的需求差异,落实分层分类培训,培训项目缺乏“质”与个性。
问题就是挑战。借用“云”的意象可将线上研修比喻为“云研修”。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依托区域原有基础,勇敢直面问题,开发了基于“活力云研修”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群”。其主要有三个特性:有动力,激发参训者主动参加研修的内驱动力;有意义,整合优化各方资源,突破培训技术与评价滞后之困境;调整、创生、开发富有特色、个性多元的区域线上培训项目群,提升区域教师培训的品质,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迄今为止,业界关于培训项目群的研究不多。截至2020 年3 月19 日,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培训项目群”,仅得到19条相关文章记录,只有一条完全符合;搜索关键词“活力云”“活力云研修”,得到记录均为零。那篇与主题完全匹配的文章是北京教育学院赵建建所写的《基于弱矩阵结构的教师培训项目群管理模式的构建》一文,他提出了“基于弱矩阵结构的项目群管理模式是更为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1]的观点,对建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群”体系,优化培训管理模式有所启示,如充分利用资源规范培训项目群管理,以适应现阶段教师培训项目大型化、规模化等发展特点。
项目组基于实情调研,体现研修课程价值取向,聚焦教育教学关键能力,指向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建构基于“活力云研修”的“培训项目群”体系,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图(见图1)。
图1 基于“活力云研修”的“培训项目群”体系图
依托鄞州教育三级管理体系,在区教育局领导下,由区教师进修学校牵头,成立了区域教师“培训项目群”工作组,携手区域教研协作体、各集团校本研修联盟体、区域名师工作室三类载体,整合各部门自行开设的课程,进行线上互动教学,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组建研修微信群,针对线上教学的课前导研、在线检测、辅导答疑、个别指导、作业布置、网上批改等环节开展主题研讨、沙龙打卡、论坛分享等研修活动,有效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认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扎实推进在线研修项目实施。
项目组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以区域165 个名校(园)长、名特骨干教师、名班主任德育导师的工作室为龙头,引领工作室成员教师开展“课堂录播”“在线课程点播”“空中课堂直播”活动,点击量超百万,做到全区域全学科全学段全覆盖。各工作室录制了各学科研修课程,供教师学习;开放微课程资源176 节,供教师研修;借助“甬上云校”平台,开设“鄞州智慧云课”栏目,提供6个主题系列微课程,共计127节。
各工作室还聚焦“三题”开展研修:集合教育集团各方优势资源组成课题小组,联合探索,联合攻关;结合学科研修内容中的焦点或难点,确定专题,协作研修;针对感兴趣和值得探讨的话题,创设论坛,营造“对话场”,共同“建构”,共同发展。
“活力云研修”作为新型的培训形态,需要借助各类公众平台、App、媒体及“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区域培训项目群进行分层、分类、具化、细化,引领、支持、优化参训者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研修学习活动。
“活力云研修”平台主要包括云源库、云课堂、云答疑、云沙龙、云论坛、云评价六个方面。云源库是指由区域各学校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组成的区域平台项目资源库,因其内容丰富、更新迅速,为疫情时期的常态化研修提供了保障;云课堂是基于主题云队课、家教指导课、心理健康课、志愿行动课、学科专题课、开学第一课[1]而建设的“六课”项目群课程;云答疑是指利用在线视频系统提供电脑操作常见问题、移动客户操作问题、新手引导等线上答疑平台,以解决新手教师在线教学的困惑,解燃眉之急;云沙龙则是关注教师日常最突出问题而开展观点碰撞、经验分享的平台,便于教师拓展视野、主动学习,提升经验;云论坛是指围绕热点话题,以专家引领、互动提问、同步交流等方式进行的在线专题研讨,旨在激活思维,优化资源,提升区域教师的群体智慧;云评价是互联网支持下的即时测试与反馈的评价方式,借助大数据了解学习成效,支持参训者个性化研修,推动研修方式的变革。
针对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项目组将传统的研修途径调整为“互联网+”的方式,打通由云教学研究、云评价探讨、云阅读分享、云教育写作组成的“四维”研修时空。云教学研究改进了“三次设计·两次打磨”的课例研究方式,通过视频会议加强了互动交流和评论,通过专家点评、行为跟进、经验分享完善研修路径;云评价探讨主要回应教师迫切希望解决的诸如在线批改等热点问题,提升研修品质;云阅读分享采取“聚焦主题,共读一本书”的形式开展一系列教育阅读活动,丰富研修内容;云教育写作旨在引导教师从教学生活中提炼丰富多彩、别具意义的教育写作素材,撰写教学叙事、案例分享、学科论文、德育小课题等,并发布于云端,提升研修活力。
“活力云研修”依托系统软件进行评价,注重数据分析、过程评价和创意成果展示。平台数据统计和呈现功能可以个性化反馈参训者的学习时间、学习频率、发帖回帖数量以及阶段性作业成绩;钉钉、微信、QQ群可以量化计分反馈参训者的意见、建议或提问等数据,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促进培训者改进研修,全程记录学习者的各类操作,持续评价参与研修的过程。“活力云研修”成果以作品展示为主,在区域、协作者、集团研修联盟体等不同层面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参训者主动交流和分享。“活力云研修”的评价,既可以根据评分规则量化评价研修作品,也可以给予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质性评价,使参与研修的教师能得到同伴、集体、领导、社会的肯定,享受智慧劳动的喜悦与艰辛付出的幸福。
“活力云研修”在学习运用新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培训者观念的更新,力求体现“学”为中心和“成果”导向,采取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逆推思路,创生并实践“活力云研修”的六种基本模式。
服务引领式,是将服务理念和服务要素引入“活力云研修”,既要精准选择项目课程主题,又要关注教师参与云研修的过程,引领教师自主研修,活力发展。其基本流程为“精选专题·自主研修—专家引领·实践跟进—在线交流·经验共享”。例如疫情期间,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发布了提供研修视频链接、课程资料的文件,组织开展“鄞州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开学我们准备好了”“开学第一课”等专题云研修,为抗击疫情及复学做好准备。又如,小学语文“新动力”工作室主动应战,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教学金点子,聚焦“小学阅读教学微设计”开展专题研讨,分享经验与策略,引领区域乃至全国教师进行研修。
携手融通式,是一种融通德育、教研、科研等内容,跨集团或跨学科协同研修的模式。该模式创造了在线互助合作的契机,充分发挥研修团队成员的优势,通过以研促教、以训促教,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其基本流程为“团队协作—融通研讨—互动互助—实践迁移”。例如,江东片教育集团小学数学学科团队,针对学生线上学习的薄弱环节和出现的错误开展研修,以“小盒作业”“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说题”学习单为载体,探索在线检测的手段,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学情,开展分层教学,在提高线上学习效率的同时,又促进了云评价的延伸和拓展。
创意组合式,是指区域内有相同志趣的教师开展自主抱团研修或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合作研修的模式。该模式倡导开展多种层次、内容丰富的创意研修,优化培训活动。其基本流程是“主题发布·自主组团—线上合作·创意共研—反思小结·行为改进”。例如,初中数学“归一”工作室下属的9 个子名师工作室采用多种组合方式开展研修活动。
混合交互式,是一种以云上异域交互为主的同频研修形式。参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云学习,导研团队通过回帖鼓励、数据分析、反馈评价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参训者既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活力云项目的建设者,可以自行组建研修社区,在自选环境中开展“活力云研修”。其基本流程见图2。例如,区域内的多个班主任工作室主动利用钉钉群开展主题云研修,通过公众号陆续推出家庭教育小妙招、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云上微队课等研修成果。
图2 混合交互式云研修
进阶提升式,是立足教师发展的“关键点”,通过阶梯分层、“多尺度”评价、动态管理等方式激发参训者产生持续的内驱力,以形成自觉发展的良性机制为目标的自主深度研修模式。其基本流程为“发现关键点—自定小目标—进阶自评价—推动自研修”。例如,小学科学研修项目组根据每位参训教师的发展特点,自主设定近期发展小目标,分研修初期、中期、终期三阶段持续进行评价,不断实现自主研修。
自动生成式,是一种针对现状,以线上互动为基本形式,引导区域参训教师主动合作、互动交流、共同提高的研修模式。其基本流程为“自主产生问题—自发形成团队—自愿云上研究—自主解决问题”。例如,蔡友山老师在家乡湖北为疫情所困,他利用有限条件引领初中数学名师团队自主开展鄞州协作区云教研、区域联动校本研修等。
基于“活力云研修”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群”能直面问题,依托云平台、云技术实现云翻转,成为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研修新样态;能持续引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自活力,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永动力,破解教师培训的难题;能以关注现实问题、倡导实践智慧、追求素养提升为取向,成为战“疫”期间区域教师培训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