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差中期待
——从2020 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呈现谈作文命题

2020-10-12 10:06项香女台州市第一中学浙江台州3180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错位指向作文题

项香女(台州市第一中学,浙江台州 318000)

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的高考比往年晚了一个月。在备考过程中,高三教师和考生对语文命题的方向、试题难易的程度、题目类型的变化等各有猜测,其中大家最期待的可能是作文题。试卷面世后,让大家内心落差最大的,应该也是作文题。同样,从命题的角度看,试题命制者对考生的写作也是有预设、有期待的,但最后,考生的写作结果可能也让命题者有落差。造成这些落差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作文题本身也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从试题呈现的材料看,笔者以为,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思考。试题材料如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一、概念繁多,易套作

高考总会给考生带来压力,置身考场中,考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紧张,何况,考生对自己也有定位,也有“预期”。谁都想让自己考得更好,这种期望会给自己增添压力。人在紧张和压力中,往往更易造成失误,考生在阅读作文材料时,面对着貌似简单的三行材料或许内心会有安全感,但当他们细读材料并认真审题之后,发现和“预期”的并不相同,心理落差自然就会产生,何况,今年试题的材料的确让考生有些难以下手。

从材料呈现的文字来看,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筛选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元素或概念(如表1)。

表1

从表1 可见,考生在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写作时间里,首先要非常明确地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落差或错位,再去辨别材料中的“人生坐标”“美好期望”“不同预期”等概念。如果说,考生对这些概念还能找到大致方向的话,那么,“别样的角色”就会让人茫然。“人生坐标”可以理解为考生自我定位,“期望”“预期”可以理解为奋斗目标,总的是指向人生的理想,那“别样的角色”就很难用人生的理想和目标来解读。所谓角色,按照词典的解释,一是戏剧或影视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二是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如果是演出,那材料中的角色应指向第一种解释;如果是人在现实中的真实生活,又是“社会可能赋予的”,那概念应该指向第二种解释。那么,是考生在当下现实生活中在家为儿女、在校为学生、在社会为公民(如果满十八周岁)的角色,还是将来各自还可能是夫(妻)、父(母)的角色?还是将来成为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抑或军人、工人、企业家?如果是后者,那应该是指向身份。这样想,角色是指从事的工作吗?应该也不对。那就是说,材料中的“角色”至少难以和词典上的解释相合,也难以和“坐标”“期望”“预期”的解释接近,学生在作文时,就难以将这几个概念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就给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整合重要内容、提炼中心论点(主题)设置了障碍,更何况,还有“落差或错位”。许多考生对“落差”的理解没有抓住“对比”中的差距或差异这一含义,要精准把握“错位”就更难了。当然,命题者可能还指向了将来,“未来的美好期望”,但笔者觉得这对考生来说很艰难,他们对将来或许有“预期”,但还没有成为现实,何来“落差或错位”?所以,从信息指向的同一性而言,不如改“角色”为“期待”或“期许”。再从语法上看,“赋予角色”这一说法也有些别扭。命题者可能有自己的考量,让考生在诸多的概念中可以有所选择,但阅卷面对的是考生的作文,考生作文时面对的是概念错杂的材料,所以各个概念尤其是指向不一的概念的出现,就会导致考生选择的不定性增多,使他们的审题或顾此失彼,或作相似迁移,以致审题不完整或偏离题意,宿构、套作的可能性也增大。

二、关系复杂,易混乱

概念多还容易导致彼此关系复杂化,直接影响写作思路。试题材料中的诸多概念之间的关系,非常繁复而且杂乱。首先是个人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或错位;其次是个人的期望与家庭预期、社会赋予角色的落差与错位;再次是个人的期望、家庭预期与社会赋予角色的落差与错位;还可以是个人期望、社会赋予角色与家庭的预期的落差与错位。如果考生审题仔细而且完整,思考比较全面,想要把这些方面写完整,或者即使写到其中两个方面,也不是一篇800 多字的考场作文所能承载的。如果再加上对造成落差或错位的原因分析,那就更加复杂了,绝大部分考生根本无暇顾及。有许多考生写到电影《无问西东》中沈光耀的例子,就是个人期望和国家需要的统一而与家庭的错位。类似的还有四川凉山消防员的牺牲,许多父母只期望他们去部队锻炼而绝不希望孩子牺牲。还有考生举例自己希望去考空军飞行学校而家长不许,或者自己与父母都期望有一个好的大学和稳定的工作但社会提供的招生人数和职位有限。这些都是不错的例证。但更多的考生,被这么多概念及材料中的最后一句“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弄得思维混乱,难以整合上述讲到的这些关系,也不能顾及“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进行多层次写作,所以往往多头绪并进,要么顾此失彼,要么点到为止,要么彼此交叉,要么左右摇摆,呈现出来的文章让阅卷老师很难理清他们的表达和思维。有的考生因应对不了这么多复杂的关系,只选其一,又不放心其他关系,中间又稍作穿插,写得非常混乱。概念不明白,概念间的关系又没理清,逻辑又没理顺,整体呈现出来的思考力较差,这样的文章比较普遍。

其实,出现这种状况,与命题材料中概念多、关系杂有直接关系。从期望发出者的三个层面到期望指向的三个维度,再到导致期望变化的现实生活,每个层面、每个维度都可以产生或顺或逆的交叉关系,然后就有了彼此之间期望的同一或错位、平衡或落差。笔者认为,命题材料涉及的概念间的关系应简单明白,重要的是引导考生通过对概念间关系的追问将思考引向深入,如产生错位或落差的原因有哪些、怎么去解决等。

三、相似度高,易重复

今年有面对疫情的艰难,又有三个多月上网课的不易,考试主管部门可能会考虑到相应降低考试难度,尽量做到平稳,而平稳也可能会导致对前几年试题形式的重复和难度系数的管控。当然,这是应该的。笔者以为,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在命题形式的处理上是做得比较好的。首先,三句话综合起来理解,会产生三种选择,即在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产生“落实或错位”时,是个人服从社会、个人坚持自我的理想,还是平衡个人理想与家庭、社会的期待。三种选择都可以,这样预设的观点,明确了写作的方向,降低了审题难度。这种预设性的选择,是浙江省自2012年以来主打的作文题型。如2012 年“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考生有三种选择,即“做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做跑在路上的人”或“做先坐然后跑或先跑然后坐的人”。又如2015 年的“作品与人品”,考生也有三种选择,一是“作品与人品”一致,二是“作品与人品”不一致,三是“作品与人品”有些(有时)一致有些(有时)不一致。再如2016 年的“现实与虚拟”,2019 年的“作为创造新生活的‘作家’(考生自我),面对将要走向社会创造‘作品’,如何对待‘你的读者(他人)’”,也都预设了作文观点,供学生审题时选择。这样的题型设置,让学生即使身处特定的考试环境中也会有一种熟悉而安定的感觉。真心为命题老师的善意点赞!许多考生说,语文试卷发下来,首先看作文题,一看到是这个类型的题,自己就笑了。但是,让许多考生笑不起来的是,除了上文所述材料中繁多的概念及概念间复杂的关系外,还有内容上和前些年试题的某些相似性。这就让考生写作时难以下笔,尤其是面对“家庭的预期”“社会赋予别样的角色”,考生很容易想到去年的高考作文题:坚持自我与倾听他人。虽然,考生即将走向更宏大的社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类似的主题当然可以而且很有必要进入高中学生的思考范畴,但今年与去年作文主题相似度太高,以致许多教师在看到作文题时也很意外,甚至有些教师在写下水作文时,也将“家庭”“社会”当作“读者”来写。在考生的作文中,类似的主题也很多,有些直接从标题中便可得见,如“兼听他人,坚持自我”“立足小我,兼听四方”“俯身倾听,做自己的主人”等等,此外,直接写成倾听他人(家庭中父母、社会上的其他人)意见的则更多。当然,这与考生没有好好地针对现有材料仔细思考分析有关,但与试题材料的导向也不无关系。更何况,考生对“兼听他人”太熟悉,所以,笔者以为,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是遵循了“平稳”的原则,而内容上,这样的“平稳”与去年的试题重合度太高,导致考生复制去年高考作文主题的也多。

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命题,首先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直接关联学生生活,或者甚至就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紧密结合。这也是浙江省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材料的主要特点。今年也做得很好,而且从命题导向来看,和去年保持了一致性,指向立德树人,指向“成人”教育,因为写作不仅是一个思维过程,也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行为。其次在材料的表达上,应该简洁明了、指向明确。有感于材料太复杂,有教师对材料作了这样的简化整合:“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体人生理想与家庭、社会对个体的期望难免产生差距,面对差距,个人是服从社会还是认为个人理想最重要,是努力去实现个人理想还是平衡个人理想与家庭、社会期待?”笔者以为,其实可以更简单:“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体人生理想与家庭、社会对个体的期望难免产生差距,你该怎么办?”这样的情境,可以直击考生的内心,它或许没有文采,或许不够文艺甚至过于直接,但更容易逼出考生的真实写作、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使他们面对选择写出自己真正的理解,展现出应有的认识,进而写出更具有原创性、更接地气、更易使作者在场的文章。再次在概念的使用上,如果概念需要有多个,就必须保证内涵明确、指向统一,概念间的关系清晰,这样才能考查出学生思维的辩证性和深刻性,防止考生因概念太多无所适从而偏离题意甚至套作宿构。最后要在继承中有所创新,至少在相近的两年中材料主旨要有较大的区别。

总之,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顾及了疫情下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实现了平稳过渡的目标,但由于概念多而造成审题难、概念间关系复杂而导致写作难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此外,命题人及高三语文教师的期望与考生写作的实际、阅卷标准把握之间的“落差”还是挺大的。我们都知道,命题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但我们仍在期待,期待明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能更好地把传承浙江的命题传统,既接教学地气,又合人才选拔需要。□◢

猜你喜欢
错位指向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有趣的错位摄影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教育”要不得
角色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