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灵羽
支气管哮喘为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系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全球患病数目高达1亿[1]。支气管哮喘治愈困难,目前主要靠控制呼吸道症状、预防复发为主的综合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是沙美特罗与丙酸氟替卡松的混合剂,对气道慢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无全身性皮质激素的副作用[2]。羧甲司坦为黏液调节剂。本研究对羧甲司坦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纳入标准:①成人支气管哮喘;②无合并肺炎等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③无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胃肠道、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病史;④近4周内未使用过免疫制剂等。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7.58±10.42)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8.32±5.03)年。对照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5.42±11.35)岁;病程 2~17年,平均病程(6.09±4.1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1吸/次,2次/d。研究组采用羧甲司坦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1吸/次,2次/d;羧甲司坦10 ml/次,3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予以氧疗、化痰止咳、抗炎、抗感染、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总疗程为2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 包括喘息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
1.3.2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喘息、气急、哮鸣音等症状体征消失,肺片无异常,肺功能检测示最大呼气流速峰值昼夜波动率<2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80%预计值,偶有发作但可自行缓解;显效:喘息、气急、哮鸣音等症状体征消失,肺片无异常,肺功能检测示最大呼气流速峰值昼夜波动率>2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达60%~79%预计值,偶有发作但需药物控制;有效:喘息、气急、哮鸣音等症状体征有所缓解,肺片斑片状阴影有一定的吸收,肺功能检测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60%预计值,且较治疗前提高15%~24%;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
1.3.3 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 治疗前后抽血检测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TNF-α、瘦素水平以及CD3+、CD4+、CD8+、CD4+/CD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研究组喘息缓解时间为(3.17±0.59)d,咳嗽缓解时间为(5.81±1.03)d,哮鸣音消失时间为(4.99±0.92)d;对照组喘息缓解时间为(5.28±1.31)d,咳嗽缓解时间为(8.01±1.75)d,哮鸣音消失时间为(6.57±1.27)d;研究组喘息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控制14例(26.9%),显效27例(51.9%),有效9例(17.3%),无效2例(3.8%),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临床控制9例(17.3%),显效22例(42.3%),有效11例(21.2%),无效10例(19.2%),总有效率为80.8%;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9,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TNF-α、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TNF-α、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气道慢性炎症可引起气道进行性、不可逆性破坏。沙美特罗替卡松在呼吸内科中应用较广泛,系两种药物的复合制剂,其含有沙美特罗长效β受体激动剂,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及介质释放等作用。丙酸氟替卡松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抑制气道高反应性、改善纤毛功能等作用。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长效β受体激动剂可通过阻断核转录因子 -κB(NF-κB)炎性通路来抑制局部的气道炎症反应[3]。羧甲司坦可通过促使粘蛋白双硫键断裂抑制高粘度蛋白的生成,促进低粘度蛋白的分泌达到稀释痰液的作用,从而便于痰液更易排出[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喘息缓解时间为(3.17±0.59)d,咳嗽缓解时间为(5.81±1.03)d,哮鸣音消失时间为(4.99±0.92)d;对照组喘息缓解时间为(5.28±1.31)d,咳嗽缓解时间为(8.01±1.75)d,哮鸣音消失时间为(6.57±1.27)d;研究组喘息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9,P<0.05)。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变态反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研究表明,其对支气管哮喘的病情具有预测价值[5]。ECP密切参与了气道高反应性与气道痉挛。TNF-α是重要的促炎因子。瘦素具有促炎及免疫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TNF-α、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D3+升高表示T淋巴细胞活化在增加;CD4+升高表示对外界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防御能力增强,其与CD8+在免疫反应中相互制约,CD4+/CD8+的比值升高则表示T淋巴细胞数量在增多。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采用羧甲司坦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气道炎性反应,增强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