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价值

2020-10-11 03:06李全培冯荣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8期
关键词:本院栓塞新生儿

李全培 冯荣波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否则病死率极高,且预后效果差[1]。本院为了分析TAT、D-D、FDP等指标在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中的早期诊断价值,分别对48例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和40例健康新生儿进行凝血相关指标对比,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新生儿科于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48例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作为实验组,其中男28例,女20例;早产儿10例,足月儿38例。再选取同期于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早产儿7例,足月儿3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抽取2 ml静脉血,离心后分离出血浆冷冻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TAT,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FD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D。当血浆中各指标检测显示D-D>500 μg/L、TAT>4 μg/L、FDP>20 mg/L时,可判定为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阳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与健康新生儿的TAT、D-D、FDP水平,48例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按照本院治疗方案给予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各凝血相关指标的水平[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 实验组TAT、D-D、FDP水平分别为(8.12±1.39)μg/L、(672.4±53.4)μg/L、(413.4±64.5)mg/L,均高于对照组的(2.36±1.02)μg/L、(234.8±16.9)μg/L、(12.6±4.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指标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TAT、D-D、FDP水平分别为(2.68±0.45)μg/L、(245.1±17.8)μg/L、(11.8±3.4)mg/L,均低于治疗前的(8.12±1.39)μg/L、(672.4±53.4)μg/L、(413.4±64.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指标对比(,n=48)

表2 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指标对比(,n=48)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孕期产检不重视等因素,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发病急且病情严重的临床出血综合征,病理形成基础是凝血-抗凝血、纤溶-抗纤溶系统失衡,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3]。早产儿或者危重儿是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高危人群,该类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导致血小板在血管内异常聚集。诱发新生儿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因素比较多,宫内感染、围生期缺氧、新生儿溶血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以及羊水栓塞等均是主要因素。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旦发展为重症可在1~2 d内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患儿预后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4]。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症状是出血、休克、栓塞以及溶血,出血是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重要依据,也是最常见的症状;高凝期患儿易发生血管栓塞,小血管栓塞致微循环障碍可导致患儿休克;溶血的发生相对较少,少数病情严重患儿可能出现溶血表现。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重点检测指标包括血小板(PLT)数量和质量、PT、FDP、D-D、TAT等。D-D是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经过活化和水解,产生特意的降解产物即是D-D,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因此D-D是直接反映高凝状态和纤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标。当机体处于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等状态下时D-D水平会异常升高,尤其针对血栓性疾病可做出快速诊断。有专家认为相比较于PT和PLT、D-D更具诊断价值,阳性诊断率和特异度均比较高,因此D-D可作为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最有价值的参照指标,同时还可以监测患儿的治疗及预后[5]。FDP的检测不易操作,其检测结果与检测技术及方法直接相关,缺乏客观性,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和假阳性都比较低,需要与其他指标联合参照做出判断,而D-D敏感性相对低一些,特异性高,因此FDP与D-D联合用于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效果更佳。TAT是人体内凝血和抗凝血相互作用以维持生理平衡的产物,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TAT异常升高,可作为该病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本院为了提高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率,对比分析TAT、D-D、FDP等凝血相关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实验组TAT、D-D、FDP水平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TAT、D-D、FD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上各项凝血相关指标在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参照价值。本次研究的价值在于提高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率,由于纳入样本量有限,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TAT、D-D、FDP水平异常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监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猜你喜欢
本院栓塞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
可怕的羊水栓塞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