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进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医护交班中的运用研究

2020-10-11 08:26:12钟优优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交班沟通模式医护

余 怡,邓 娜,钟优优

(萍乡市人民医院,江西 萍乡 337000)

医护交班是医护昼夜工作内容的总结,通过交班,让全体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本病区患者情况,明确重点患者医疗与护理状况,经晨会沟通,提升医护工作的针对性与连续性[1]。因此,医护交班被认为是临床医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临床医护工作质量。SBAR标准沟通模式是将临床证据作为基础,现阶段已被用于较多医院医护交班中,其目的在于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正确、及时的信息,促使医护人员系统地传递患者信息,从而保证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验证信息化促进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医护交班中的实践效果,现对此展开探讨,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月—10月实施SBAR标准沟通模式前小儿外科、血管外科、心胸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收治的87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8月实施SBAR标准沟通模式后小儿外科、血管外科、心胸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87人,男女之比49∶38;年龄 1~85 岁,平均(41.52±5.31)岁;新患者 50 例,手术患者29例,危重症患者8例。观察组86人,男女之比48∶38;年龄1~86岁,平均(41.39±5.72)岁;新患者 51例,手术患者 26例,危重症患者9例。经统计,两组基线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每科室护理人员均配置12~15名,共计70名,临床医师32名。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医护人员未发生较大变动。所选科室均应用电子化结构病历,所有检验结果、病历书写、医嘱开取报告皆可从电子信息系统中输入与提取。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晨会交班,即医师与护理人员各自书写交班报告,早8点集中所有医护人员开晨会,听取夜班人员交班报告。观察组应用SBAR标准化电子交班报告进行晨会交班,具体如下:引用邵逸夫医院病情汇报模型,依据外科疾病特点与行为标准,构建外科SBAR标准化交班报告模型。与信息中心研发人员共同开发医院信息化平台,建立PACS、LIS及HIS系统,从中查找交班患者病情关键词,自动形成SBA模块,R模块即由交班医护人员经分析患者病情、纳入自身评判性思维后,总结整理50字内解决问题的建议,明确下一班工作重点。待输入成功后,自动形成SBAR标准化电子交班报告,同时向医院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推送,实现信息系统和投影设备的连接,把SBAR标准化电子交班报告发送到大屏幕上。进行医护晨会交班时,夜班护士陈述电子交班报告内容,所有医护人员经过看与听,接收信息。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不同患者交班报告书写时间。(2)统计两组交班报告信息准确率。(3)观察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后医师、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应用本院自制评价表,从医护人员对患者基本信息、主要检验结果、风险评估情况、特殊用药、病情变化5个方面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判断其对患者病情的知晓程度。每项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越高。(4)观察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后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从信息交流、护理操作、交班报告书写及汇报情况、医护配合度4个方面,评定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每项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代表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越满意。(5)观察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评判思维能力量表(CTDI-CV)[2],评价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CTDI-CV分值判定标准:≥350分为评判性思维能力强;349~280分为有正性评判能力;279~211分为评判性思维倾向不明;≤210分为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差。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患者交班报告书写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患者、手术患者、危重症患者交班报告书写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患者交班报告书写时间对比(±s,min)

表1 两组不同患者交班报告书写时间对比(±s,min)

危重症患者交班报告书写时间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86 87新患者交班报告书写时间1.43±0.24 3.31±0.32手术患者交班报告书写时间1.29±0.36 3.21±0.48 1.32±0.38 3.24±0.46 t P 29.725 0.000 20.239 0.000 20.352 0.000

2.2 两组交班报告信息准确率对比

对照组交班报告信息准确率为89.66%(78/87),观察组为97.67%(84/86),两组交班报告信息准确率有较大差异(χ2=4.671,P=0.031)。

2.3 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后医师、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对比

与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相比,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后医师、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信息、主要检验结果、风险评估情况、特殊用药、病情变化知晓程度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2。

表2 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后医师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对比(±s,分)

表2 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后医师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对比(±s,分)

实施前实施后时间 n 102 102基本信息8.47±0.86 9.35±0.62主要检验结果8.12±0.97 9.04±0.83风险评估情况8.01±0.86 8.97±0.82病情变化8.14±0.86 9.25±0.71 t P 2.863 0.003 4.558 0.000 5.110 0.000特殊用药8.22±0.79 9.13±0.84 4..991 0.000 6.295 0.000

2.4 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后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对比

相较于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后医生对护理人员信息交流、护理操作、交接报告书写与汇报情况、医护配合度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3。

表3 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后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对比(±s,分)

表3 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后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对比(±s,分)

交班报告书写及汇报情况实施前实施后时间 n 32 32信息交流8.07±1.03 9.42±0.65护理操作8.25±0.96 9.27±0.73 8.12±0.89 9.17±0.74医护配合度8.06±0.97 9.21±0.68 t P 7.010 0.000 5.349 0.000 5.737 0.000 6.140 0.000

2.5 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对比

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护理人员CTDI-CV得分为(298.47±25.76)分,实施后为(345.31±24.85)分,两者比较,有较大差异(t=8.277,P=0.000)。

3 讨论

3.1 SBAR标准沟通模式对病历书写时间的影响

SBAR标准沟通模式主要以现状(Situad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组合而成,以证据作为基础结构化、标准化交流模式[3]。目前,SBAR沟通模式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临床危急值报告、患者转运交接、医护之间病情汇报等方面效果较好。经资料查阅与现场调查发现,当前交班报告皆由临床医护人员手写完成,病历未完全信息化。手写交班报告需耗费较多时间,严重影响临床工作效率。而SBAR标准沟通模式通过对病历信息的电子化,能有效缩短交班报告书写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新患者、手术患者、危重病患者交班报告书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更短(P<0.05),这充分证实SBAR标准沟通模式的应用能缩短交接报告书写时间。

3.2 SBAR标准沟通模式对交班报告书写准确率的影响

医护人员沟通不良是对患者产生无意伤害的主要原因[4]。2014—2015年度中国医学协会曾表示“保证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健全医护交接制度,确保关键信息传达的准确性”是保障患者安全的目标之一。当前,诸多医院交班报告仍采用书面报告,交班时,因信息接收能力、环境、交班者影响,信息接收不全面,可产生误差,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而SBAR标准沟通模式通过对电子文档的传递进行交班,可弥补传统晨会汇报方式的不足,保证患者信息汇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降低信息误差率。研究证实[5],在晨会交班中采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可保证临床医护工作开展的及时性与安全性,提高医护工作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交班报告信息准确率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SBAR标准沟通模式的运用可保证交班报告信息的准确性。

3.3 SBAR标准沟通模式可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知晓程度

SBAR标准沟通模式通过信息系统,从PACS、LIS、HIS系统内自动获取交班患者病情关键词,然后生成SBA模块,由医护人员同时输入R模块内容,进而生成SBAR电子交班报告,医护人员可借助手机、电脑随时随地获得该报告内容,从而保证医护人员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促进其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本研究中,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后医护人员对患者各项信息的知晓程度评分明显高于该模式实施前(P<0.05),这表示SBAR标准沟通模式可增加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知晓程度。

3.4 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提升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方面的作用

SBAR标准沟通模式较为注重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能有效提升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度,帮助全科室人员全面了解所管辖病区患者的医护状况,从而保证医护工作的针对性和连续性,为临床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另外,在晨会交班中应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还可帮助临床医师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及治疗效果,从而便于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升临床护理实际价值。本研究中,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后医生对护理人员各项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该模式实施前(P<0.05),这说明SBAR标准沟通模式能提升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3.5 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增强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既往晨会交班中,交班护士仅对患者当天状况进行总结,并未深入探究患者护理风险、潜在问题及自身存在的不足,工作存在一定的被动性,评判性思维能力缺乏。而通过SBAR标准沟通模式的应用,可将各交班护士整理信息透明化、专项化,有效落实个人职责,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此外,SBAR标准沟通模式的应用,还可让护理人员从他人上交的交班报告中发现自身不足,有助于其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及自我评判意识的觉醒。本研究中,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比实施前高(P<0.05),可见SBAR标准沟通模式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交班沟通模式医护
SBAR沟通模式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结构化EICU交班清单的应用对护士交班质量的效果分析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金卡生活(2021年7期)2021-07-07 05:14:40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智慧健康(2019年34期)2019-12-20 09:26:42
SBAR沟通模式交班表在神经外科晨交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2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你了解自己的沟通模式吗?
文苑(2015年11期)2015-11-09 11: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