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费寅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态勢明显,使我国开始逐步进入到新经济发展时代。在此背景之下,金融与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实现了相互融合发展。在此较为繁杂且数量巨大的数据信息中,经过层层筛选与获取的金融决策信息,能够有效地促进金融行业大发展。本文在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路径,为大数据模式下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9(b)--02
金融服务拥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存款也在不断增加。在社会保障系统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居民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
基于这一社会需求,我国互联网金融逐步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投资以及管理技术等存在滞后性,使此行业的发展存在较多的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获得了更多的技术支持,针对这一变化,本文主要分析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路径。
1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1.1 利用大数据实施精准营销
互联网是由众多信息构成的信息网络,其中包含诸多的数据内容与信息资料等。因此,金融行业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优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来挖掘潜在的投资信息,对投资者的偏好进行分析,构建针对性的高质量服务体系,以此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因此,互联网都能成为金融行业制定具有针对性创新策略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有效地引导互联网行业更好的解决相应的问题,在金融产品与服务过程中改善存在的不足之处,将潜在客户转化为具有高度黏性的客户群体。与此同时,依托互联网实施精准营销[1]。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客户群体实现不断的增长趋势,使线下的传统金融行业也能够积极的转变发展理念,向着互联网金融行业转型发展,创新金融的发展模式。
1.2 有利于构建社交商业链
大数据在其参与金融运作的过程中,将客户的个人信息、交易信息以及社交信息等转化为较高价值的信息链,以此来为金融业务的开展形成良好的评估依据。同时,线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为众多的发展模式提供行业信息,比如P2P、P2C以及C2C等模式,进一步对交易信息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对金融用户进行分类,发掘潜在的用户群体。大数据的优势不仅可以用作信用的评估,也可以用作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参考。应用互联网金融的用户在网络之中所开展的活动,比较方便实现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商业链,为互联网金融产业做出更具针对性及精准的数据与技术支撑[2]。
1.3 创新风险控制模式
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充分的利用大数据优势,形成良好的风险评估模式。互联网金融在其发展过程中一般对风险的控制从两方面实施:其一,利用大量的电子商务交易及支付信息数据等,建立风险控制模式,典型的有阿里巴巴的风控模式;其二,针对的是中小企业,依赖的不是自身的评估,而是位于中间位置的征信机构,主要是将数据传递到征信机构,同时由征信机构获得相对准确的信用信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对用户的信贷情况进行评估,也能够对用户实施综合评估。因此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也会向着时代发展的需求发展,同时也能较好的满足客户的便捷操作以及快速的获取金融服务的需求。
2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因素
2.1 投资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投资风险一般存在于两方面:其一,互联网金融所需的资金来源通常都是以银行信贷为主,而银行针对此类的贷款利息较高,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投资选择的时候也是以利息高为目标,选择的一般都是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因此风险较高[3]。其二,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期较短,而投资人的经验相对不足等,使其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着失败的风险。
2.2 用户违约风险
银行信贷与民间融资等是互联网金融融资的重要途径。而这两种途径都会使企业面临着较高的利息。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平台所拥有的备用资金不足,且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如果一些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大量违约的现象,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如果储户不能及时的获得资金,可能会造成客户的流失,信任度下降,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3 法律行为
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在开展业务初期,一些企业存在着信用资质不好的问题,使得整个行业的声誉受到了消极的影响。加上民间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前期发展并未获得良好的重视。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平台的不断发展,为信贷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诸多的高利贷等民间借贷也纷纷转为线上交易,互联网金融业务向着社会中更多层面进行渗透,一些平台由于出现了不合规的条款而造成诸多的社会问题,如之前风波较大的“裸贷”事件,引发了较多的问题,甚至是犯罪事件[4]。
3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策略
3.1 风险控制的创新策略
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的有效控制策略,应当注重以下两方面的发展。
首先,强化金融行业的数据连接。大数据是分析风险因素与安全隐患的重要指标,数据处理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企业及行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大数据的有效应用也是降低金融决策风险的重要参考指标。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向着网络转变,各个环节的业务都依靠线上网络开展。同时金融行业之间的合作与数据共享也是发展的趋势,未来应当促使金融行业与其他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实施数据的分享与利用,以此来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另外,云计算与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相继建立了云平台,以此来实现数据的共享,行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将会通过大数据的优势,在云平台中实现,形成行业的数据共享方案,一方面有助于推进数据的互通,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降低数据的运行成本。
其次,考评体系方面,互联网金融缺乏风险考评机制,因此应当完善该方面的内容。将大数据作为核心指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既需要构建合理的风险考评体系,为消费者与应用端等主体进行考评,也需要提升数据的处理能力,保障大数据能够为分析潜在风险而服务,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并做出预判与反应[5]。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同等重要,应当成为今后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与控制的重要创新技术支撑。区块链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能对其进行安全记录与加密,在未来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减少数据搜集与分析的成本,继而减少监管成本。
3.2 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为中小企业解决其融资方面的难题,因此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创新增长点。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创新策略。首先,大数据作用下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能够对企业数据不断更新,对其经营状态及时的评估,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了解程度不断加深,中小企业越来越处于透明的状态,继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规避一些风险。其次,传统情况下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究其原因最为关键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大数据的有效应用,能够促使中小企业及时了解金融政策的相关信息,及时对自己的业务进行调整,以此来更好的符合政策的要求。最后,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推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因此依托大数据的优势,可以对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制定与其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定向的推送,幫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3.3 互联网征信的创新策略
征信指的是对个人或者企业的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上传到数据端,为金融行业对个人或者企业开展金融业务提供参考。大数据在该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通过大数据能够将征信情况连接到互联网的各个金融机构,以此来为金融机构规避风险提供参考[6]。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信贷市场由于新技术的支持而获得了新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不良贷款率高与违约的问题,限制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因此,从互联网创新的角度,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会向着企业级别的数据实施多维度的融入发展策略,构建完善的征信评价标准。未来针对个人及企业的征信评价,也会依托大数据的优势,进行数据的重构与不同产品的结合,转变传统的评价体系,为金融机构及相关用户提供双向的参考。除此之外,政府对于互联网征信政策的支持尤为重要,应当积极的引导互联网征信融入更多的场景之中,在各个领域中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4 结语
互联网金融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使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金融行业融入大数据的优势,将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其业务结构还是运转模式等,都显示出勃勃生机,向着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发展。随着移动支付、P2P以及众筹等全新行业模式的崛起,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路径更加广阔,促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应当积极的运用大数据的优势,在风险控制、中小企业融资以及征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此为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陆岷峰,虞鹏飞.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经济与管理,2015,29(03).
陆岷峰,虞鹏飞.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与运用研究——基于仿生学原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应用[J].西南金融,2017(01).
王天宇,贺根庆.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我国金融模式创新研究[J].中州学刊,2017(03).
赵子罡.简析大数据环境中互联网金融创新与传统银行的转型[J].财经界(学术版),2019(16).
宁哲,张杰.“共享经济”热潮下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7,32(05).
陆岷峰,杨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责任、机会及策略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