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凤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以及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使得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上升[1]。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8%,而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数的94%[2]。糖尿病作为代谢性疾病,易造成多种并发症,而视网膜病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有调查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大于10年者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在70%以上[3]。病人早期通常无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视力降低、黄斑水肿状况[4]。对此类病人临床通常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大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会造成病人免疫力降低,引发其他感染并发症[5]。而老年病人机体各机能已出现明显衰退。因此,在给予病人有效治疗的同时,更需给予科学、针对性干预。本研究对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实施专项干预,对比常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60~81(71.27±4.58)岁;视网膜病变病程为1~10(5.37±1.02)年;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轻度16例,中度23例,重度17例。观察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为61~83(71.46±4.73)岁;视网膜病变病程为1~11(5.41±1.05)年;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轻度14例,中度24例,重度18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病人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随严重心、肝、肾、肺等脏器功能疾病;精神疾病;伴随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伴随语言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全;中途退出此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给予地塞米松5 mg、曲安奈德5 mg,庆大霉素2×104U及2%利多卡因0.5 mL肌肉注射治疗,连续治疗7 d。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专项干预。
1.2.1 对照组干预措施
①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干预人员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及治疗措施,并多与病人沟通,使其对疾病有正确认知,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治疗疾病的信心。②饮食指导。干预人员指导病人控制日常饮食中糖分的摄入量,并做到戒烟戒酒、清淡饮食,纠正过往不良饮食习惯,并让病人家属做好充分监督。③眼部干预。干预人员嘱咐病人定期进行视力、眼底检查,对存在急性视网膜出血者,嘱咐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并尽可能避免眼部活动及头部震动。④视力恢复训练。干预人员指导病人学会正确使用助视器的方法,每天1次。
1.2.2 观察组干预措施
1.2.2.1 建立干预小组
由护士长及专科护士组成,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并拟定干预计划,专科护士负责落实各措施。
1.2.2.2 视力技能锻炼
①搜索锻炼。干预人员嘱咐病人在进行读数时尽力确保眼球凝视不动,用头部从左向右、从上到下移动的措施进行阅读。每次锻炼时间为20 min左右,每天2次。②注视锻炼。干预人员让病人用助视器望远镜对准距离3 cm的物体,使望远镜、物体和眼睛保持一条直线,然后逐渐调整焦距以使物体清晰。每次锻炼时间为20 min左右,每天2次。③追踪锻炼。干预人员嘱咐病人追踪外界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如汽车、鸟等。时间为20 min,每天1次。④日常生活技能锻炼。干预人员指导病人正确借用助视器辨别交通标志等日常生活标识,同时指导其逐渐学习各日常生活活动技能。
1.2.2.3 提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
干预人员向病人发放日常生活活动及视力技能训练自我管理表。内容包括病人每日视力技能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在病人视力水平较差时由其家属代替记录,而在病人视力逐渐恢复后自行记录。在各训练项目下完成打钩,未完成打叉,并详细记录三餐饮食情况。住院期间由干预人员对病人自我管理状况实施评估,并充分鼓励其完成每日训练量,出院后通过每周1次的电话随访,督促病人居家完成各训练项目。
①血糖:采用血糖监测仪测量并记录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血糖水平变化,主要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②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低视力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读和精细动作、远视力、移动和光感4项内容,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25~125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6]。③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4项内容,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0~172分,分数越高则自我护理能力越强[7]。
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变化比较
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读和精细动作、远视力、移动和光感、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单位:分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病人的高发并发症,其对病人身心造成较大损害。目前临床主要可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此类疾病,术后有效康复干预对于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及视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8]。助视器是帮助视网膜病变术后病人恢复视力的常用辅助用具,但病人通常难以适应,且老年病人对于疾病认知度较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因而术后恢复效果不佳[9-10]。专项干预措施是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的特点,对病人实施针对性技能训练,以使其尽快掌握助视器的应用,促进尽快改善视力[11]。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专项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血糖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为向观察组每位病人发放日常活动自我管理表,该量表要求病人或其家属详细记录病人日常生活、饮食相关情况,从而起到有效监督作用,帮助病人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促进血糖水平的改善[12-13]。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读和精细动作、远视力、移动和光感、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实施专项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其原因主要为通过给予病人术后佩戴助视器,并实施相应针对性专项锻炼后能够适应佩戴,辅助病人提升日常活动能力[14-15]。在技能锻炼中通过搜索、注视锻炼可训练病人正确搜索事物的方式,并迅速找到目标事物,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可充分调动眼球,使其视网膜后的焦点恢复至视网膜上,从而提升其视力状况[16];跟踪、追踪锻炼可有效训练病人视力焦距随目标事物的移动而移动,在此过程中病人眼球不断调整焦距,通过规律锻炼可有效提升其焦距调节能力;日常生活技能锻炼可使病人凭借助视器实施正常日常活动,促进视力恢复,从而显著改善生活质量[17]。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各自我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专项干预可明显提升病人自护能力。分析原因主要为,通过给予病人日常生活活动及视力技能训练自我管理表能使其充分、积极参与至疾病管理中,弥补传统被动接受治疗及护理的缺点,通过记录每日锻炼状况,可有效提升其锻炼依从性。病人出院后由干预人员实施电话随访,促使其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监督下坚持锻炼,在鼓励下不断巩固视力康复的信心,进而有效提升其自护能力[18]。
综上所述,专项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血糖水平,改善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