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微太赫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 230031)
随着现代雷达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频谱逐渐迈向更高的毫米波频段,处于大气窗口的W频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毫米波雷达与通信中,功率放大器是发射端的关键组成部件,通常位于发射机的末级放大电路,主要作用是将毫米波信号放大后,传递给发射天线,并将毫米波信号发射到无线空间中。整个收发系统的作用距离和信号强度与功率放大器密切相关。本文设计了一款工作于92GHz~96GHz的小型化2瓦功率放大模块组件,能很好的满足W频段对发射功率的需求,可应用于通信、雷达和人体安检等领域。
在W频段,功放模块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功放芯片上,单个功放芯片价格与输出功率直接相关(约1000元/100毫瓦),而不同材料的功放芯片输出功率有所差异。W频段的功放芯片材料主要有GaAs、InP、SiGe和GaN,前三种材料功放芯片输出功率较低,通常小于0.5瓦,若要达到输出功率2瓦的要求,需要采用功率合成的方式,这也是目前瓦级W波段功放模块常见的电路形式。单个GaN芯片的输出功率可达到2瓦以上,小信号增益约15dB~20dB,采用两级GaN芯片串联的电路结构(如图1)即可满设计要求。多个芯片功率合成的方式与串联方式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缺点,芯片数量较多,馈电电路多,结构和工艺复杂、体积大、效率低,虽然单个GaAs功放芯片价格较低,但数量增加导致总成本大幅升高,并且由于合成过程存在能量损失(合成效率约80%),因此效率低;而串联方式电路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装调简单,效率更高,虽然单个芯片成本高,但依然能降低总体成本,因此选用串联的电路结构。
图1 两种电路拓扑结构比较
在毫米波芯片电路中,电路尺寸小,通常将输入输出端口的匹配电路集成在芯片内部,输入输出端口均为50Ω阻抗,芯片与介质基板的连接通过金丝键合来实现。因此,毫米波功放的设计工作更多集中在微波介质基片、基板到波导端口的转换、腔体结构设计和共晶工艺设计及直流偏置保护电路设计。
微波介质基片是微波电磁场的传输媒质,又是电路的支撑体。对于基片的要求是损耗小、表面光洁度高、参数稳定、价格低等。在W频段微波介质基片多用薄的5880或石英(介质厚度 ≤0.127mm),两种板材各有优缺点,5880功率容量大,但加工精度较低,表面光洁度较差、损耗较大,石英功率容量较小,但加工精度更高,表面光洁度好、损耗低。
波导—微带过渡结构在毫米波频段,目前常用的波导—微带过渡结构有探针过渡、鳍线过渡和脊波导过渡等。在这里选用波导—双鳍线过渡到5880微带的结构形式,该形式具有结构体积小、加工工艺要求低等优点。在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结构中,波导与微带电路的连接有垂直和平行两种方式。考虑到本设计中固态器件的安装方式和腔体结构,选用波导短路面与微带电路垂直的方式。微带探针从波导的宽边中心位置插入波导腔中,此处波导传输主模TE10模电场最大,同时需要一个短路面来形成电抗与插入探针形成的电抗抵消。理论上,可以近似假设细探针上电流是按正弦驻波分布[1]:
式中,d为探针插入的深度。
表1 RT/Duriod 5880和石英基片比较
微带探针的输入阻抗:
其中:
式中,β10为矩形波导TE10模的传播常数;a和b分别为波导宽边和窄边的长度。通过调整短路面位置L和探针插入深度d,可以使探针阻抗的电纳X为零,并使辐射电阻R与50Ω微带线匹配,以达到最佳耦合效果[2]。通过精确的理论计算,采用低阻抗线匹配的探针结构,改善微带线的功率损耗(如图2所示),可满足功率容量和高精度、低损耗等综合要求。
波导—双鳍线过渡结构的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波导转微带在工作92GHz~96GHz范围内,插损小于0.4dB,回波损耗优于-18dB,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图2 波导—双鳍线过渡结构示意图
图3 波导—双鳍线过渡S参数曲线图
为了保证高频电路的设计稳定性,需要对腔体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微波腔体传输的相关理论,尺寸较大的传输腔,会激起数量较多、能量更大的高次模,因此需要压缩腔体内部结构。同时需要结合工艺装配要求,将腔体尺寸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通过仿真优化改善空间匹配效果。为满足模块的散热需求,在腔体外部设置了散热结构,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图4 功放模块结构示意图
所采用的2W功放器件直流功耗最大可达20W,需要采用共晶烧结工艺。目前,常见的热沉材料为钼铜/钨铜合金、多层钼铜/钨铜合金、金刚石铜和无氧铜等。金刚石铜导热性最佳,热膨胀系数与芯片材质接近,是最理想的热沉,但价格昂贵,难以加工处理;钼铜/钨铜热沉最常用,热膨胀系数与芯片材质也很接近,但表面光洁度不佳(图5),共晶时容易在芯片与热沉之间产生空洞和汽包,当芯片面积较大时,共晶效果差;无氧铜价格低,工艺处理简单,表面光洁度好,更适于共晶烧结工艺。如图6所示,将功放芯片和无氧铜、钼铜分别共晶后,在X光下检验两种热沉的共晶效果,图中黑色区域中的白色不规则弧圈即为气泡或空洞,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无氧铜热沉空洞率远小于钼铜热沉,共晶效果更好。另外,由于无氧铜的热涨系数为18.6×10-8/℃,GaN材料约为5~6×10-6/℃,前者仅为后者的二十六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当无氧铜作为GaN芯片的热沉时,相对于芯片所产生的热应力可忽略。
图5 高倍显微镜下钼铜与无氧铜表面光洁度比较(左上为钼铜,右下为无氧铜)
直流偏置电路是模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需要提供满足射频芯片要求的稳定直流偏置,通过合理设置栅极和漏极的加电时序,还能起到保护功放芯片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价格昂贵的W频段功放芯片,保护芯片不受损坏是极具价值的。这里采用ADI的电源逻辑控制单片HMC980LP4馈电,该单片可同时提供正负压,且内部具有自反馈功能,可通过调节栅压,提供满足功放所需的漏极电流,保证输出功率的稳定性。由于内部包含时序控制功能,上电期间,先产生的负压保证功放处于关断状态,功放漏极加上电压后,通过内部反馈,调节栅压,得到所需的漏极电流。类似的掉电保护电路也会使功放芯片安全掉电。掉电期间,功放栅压总是在漏压之后关断,即使漏极短路也是如此。所以,即使HMC980LP4损坏,也能保证功放芯片不被击穿。
此外,对于功放芯片的旁路电容的选取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放大器外围的旁路电容,主要起到滤波和储能的作用,当电压和电流较小时,旁路电容主要起到滤波作用,储能作用往往被忽视,当电压和电流较大时,如本文设计的功放模块,电压为15V,电流接近1A,需要在放大器外围设置储能量较大的旁路电容,此时普通的贴片电容难以支持功放的稳定工作,这里选用100μF的电解电容作为功放的储能电容。
完成加工与组装的功放模块组件实物图如下图7所示,由驱放模块和末级功放模块组成。
功放模块组件实测输出功率和线性增益数据如表2所列,相应的曲线如图8、9所示,测试条件为射频输入14dBm,总的直流输入为15.8V/1.07A。
图8 W功放输出功率曲线
设计了一款W波段功率放大器模块组件,在92GHz~96GHz频率范围内,线性增益34.5dB以上,增益平坦度±0.7dB,输出功率超过2瓦,在94.5GHz处输出功率最大,约2.8瓦。随着频率的升高和输出功率的增大,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下降严重,该W波段功率放大器模块组件效率为12.5%~16.5%。相对于目前常见的采用功率合成实现的W波段功放模块,该放大模块组件增益高、效率高,且总体尺寸仅 102cm3×44cm3×22.5cm3。